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文化

分享

6550万港币成交!天价玉壶的背后的故事

古玩 2017-10-31 11:42:14

清 白玉莲瓣式执壶 清宫旧藏

  清 白玉莲瓣式执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 青玉凤柄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 青玉凤柄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白玉三羊执壶 清

  白玉三羊执壶 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案》中,玉壶的制作从雍正元年就已有,但大多数是收拾前朝留下的旧壶,雍正元年关于玉壶的记载还稍多,但是雍正二年以后直至十一年则很少做壶。整个雍正朝总共收拾前朝壶和自作壶也就二十七把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前面两类壶,并以第一类壶较多,真正的玉提梁壶仅在雍正元年的活计文件中有所记载:

  “二月初十日,怡亲王交玉杏叶壶一件(随紫檀木座),玉茶壶一件、玉蒜头壶一件、玉提梁壶一件,王谕收拾见新,遵此。九月十六日,收拾得玉茶壶一件、玉提梁壶一件,怡亲王呈进讫。”

  乾隆时期的活计档中,玉壶的制作数量比雍正时期增加很多,亦有玉提梁壶的记载,只是因为记载的特征模糊,实在无法和现有实物一一对应。

  现存清中期的玉提梁壶有两种,一种为铜镶珐琅提梁玉壶,提梁为錾铜并镶掐丝珐琅。

  另一种是全玉质提梁壶,即提梁亦为玉质,此种提梁壶目前仅见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壶身造型与前者如出一辙,羊首流,瓜瓣形壶身,只是瓜瓣上再浅浮雕层层花瓣,更为复杂精致。最重要者为提梁亦用玉做,以三条绞丝形的玉条,连接于半圆形莲蓬纹玉片上,形成提梁柄,与壶身相连处为荷叶形装饰。整体来看,其所费玉料更多,此壶原藏永寿宫。

  制作玉壶对原材料的需求很大,玉质要求也很高。从康熙到乾隆朝前期,出产美玉的和阗、叶尔羌地区被准噶尔部占领,西北交通不畅,玉路不通,宫廷用玉或为改制前朝旧玉,或靠进贡与走私玉料,故制作的并不太多。雍正十年还命大臣:‘将好玉材料寻些送来’,说明宫廷玉料不够使用。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彻底击溃了准噶尔部,巩固了西北边疆的统治,设置官府,将新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

  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四部玉贡进京,形成正式的贡玉制度,年例供玉分春秋两季向清廷贡玉,每年四千斤,其实最盛时清廷每年收进三十万斤玉料,乾隆五十六年,一次进京就有五千五百八十五块玉料。

  大批玉料进宫,为乾隆朝玉器的繁盛局面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所以乾隆二十四年以后,从档案看所做的玉壶比以往多了许多。

  乾隆三十三年(1756年),驻叶尔羌办事大臣呈贡了一对青玉花式盘,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看到来自莫卧儿帝国的玉器。好学的乾隆帝随即考证来源,认为来自回部过葱岭的拔达克山西南,与北印度交界的痕都斯坦地区,并撰诗文《题痕都斯坦双玉盘》。从此,乾隆皇帝把这类来自异域的玉器统称之为痕都斯坦玉器。如今看来,当年乾隆皇帝称之为痕都斯坦玉器的器物,主要是来自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并非限于仅包括北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内的‘痕都斯坦’这一个地方,但‘痕都斯坦玉器’这一名称已成为大家对这类玉器约定俗成的称呼。

  目前看来,这些来自异域的玉器中,以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制作的玉器最为精美,其对自然界动植物,尤其是各类花卉植物充满生机的描绘,使得这些玉器得到了乾隆帝深深的赞赏和喜爱,在其以后的诗文中,仅所做的关于痕都斯坦玉器的诗文就有七十余首。

  皇帝的喜爱,也带动了中国玉工的模仿、借鉴。前文介绍的提梁壶,在最初曾被认为是痕都斯坦玉器。诚然,玉壶的羊首、瓜瓣形的造型,以及壶内分瓣的现象,与莫卧儿帝国的羊首剑柄、瓜瓣杯的造型元素十分相似,确实有莫卧儿玉雕的影子。但是,珐琅提梁柄以及光素的底足,还有羊首的细阴刻线纹饰,则非常中国化。如果深究治玉工艺,早在中国明代,就可以制作内外均分瓣的瓜棱壶,这种工艺在清代依然使用。另外,中国明代玉壶,也常常将壶流做成兽首吞口状,清代,壶流有吞口,亦有兽口、龙口。而乾隆时期的珐琅工艺,又以造办处最好。如此,中国工匠制作这类珐琅提梁玉壶在工艺上完全没有问题,此类作品应是受到痕都斯坦玉雕的设计影响,并完美融入中国本土元素的玉雕精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2017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