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文化

分享

王军:多渠道、全方位开创文物交流新时代

国家文物局 2017-11-22 14:42:22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10月27日,记者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采访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   砥砺奋进 使命光荣  王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交流中心全体同志在国家文物局党组的正确带领下,在全国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配合外交大局,以“展示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为己任,砥砺奋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一是积极发挥文物“金色名片”的作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举办文物出入境展览近70项,观众达1500余万人,展地涉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23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成为中外“交流年”“友好年”“文化年”以及两国建交纪念、我国国家领导人高访等国家外交活动中的亮点。2012、2013年中土文化年,2014年纪念中坦建交50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中马建交40周年,2017年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等活动中都曾出现交流中心文物展览的身影。2014年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赴法国举办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该展被纳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担任展览监护人为之题写序言并于展览开幕前互致贺词。2016年为配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秘鲁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承办了我国首次赴秘鲁文物展“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秘鲁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夫妇共同参观了展览。2017年3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中心在国家博物馆承办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闭幕仪式并致辞。作为2016年中美元首杭州会晤成果之一,以及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达成的重要项目,2017年中心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承办了“秦汉文明”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展览开幕式发来贺信。  充分发挥文物资源教育功能,推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示。交流中心于今年五月份,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作为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之一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从美学角度揭示中华文明进程中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受到社会各界民众的欢迎。此外,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赴港澳台地区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其中,2011年至2016年,为落实国家文物局与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五年合作计划,在佛陀纪念馆连续举办了5个展览,观众总量达到400多万人次,增进了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  二是搭建全方位、多层次文物对外交流平台,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心先后与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中外文博机构建立全方位合作机制,在文物展览、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人员互访、学习培训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挂靠在中心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不断发展壮大,团体会员已达70个,为国内文博单位资源共享、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交流中心联合相关机构共同研发的“文物带你看中国”3D展示系统,通过与观众互动增加了展示的趣味性,实现让文物“活”起来。该系统目前已在丹麦、法国、老挝、尼泊尔、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落户,已经形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品牌。  三是加强文物合理利用,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中心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在广州举办“广州国际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博览会”,树立了文物博物馆版权交易展会品牌。利用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平台,组织全国文博单位参加文博创意产品展。发挥外事联络优势,组织文博单位参加“法兰克福国际纸制品世界办公用品世界博览会——中国文博创意”“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品牌授权博览会”“俄罗斯第19届国际博物馆节”等国际展会活动,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交流互鉴 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谈到新时代交流中心如何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时,王军指出:“我们唯有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在努力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延展与创新文化价值、功能、实现手段,创造出更多的文化衍生品,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才能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一是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载体作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配合外交大局和国家战略,推出一批具有中国智慧、中国内涵、中国精神,国际表达、国际视野、国际影响的对外精品文物展览,用文物说话,彰显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双向交流,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组织国外文物到国内办展,让我国人民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了解世界的历史,让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交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供给。  二是挖掘文物资源文化内涵,为社会带来文化共鸣。配合组织实施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扩大受众面,增强互动性,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力量,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出版学术成果、开发动漫作品等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顺应时代要求传承创新,让中华文化焕发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积极推进港澳台文物交流合作,促进港澳台同胞文化认同。  三是推进文博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为文化繁荣兴盛增添新动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整合全国文博版权资源和文博创意产品开发成果,建设全国文创联盟、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发展文创产业,再用产业发展的收益反哺支持博物馆公益事业。组织国内文博机构参加国内、国际展会,搭建文创产品展示与推广平台,让文博创意产品走进大众视野、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博资源与服饰文化、时尚美学创意融合,用好的创意设计让文物活起来,让生活美起来。   优化定位 业务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王军谈到,交流中心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针对文化提出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文物对外交流的新思路、新手段、新举措、新行动,多渠道、全方位开创文物交流新时代。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深化改革要求,落实国家文物局系统职能改革部署,深入推进职能改革工作。认真梳理自身资源优势,优化职能定位,力求通过职能改革构建中心文物对外交流事业科学发展新格局。作为我国专门从事文物对外交流工作的机构,也是国家文物局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文物对外交流工作的直属单位,中心将立足公益属性,坚持文物对外交流“主航道”,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服从文物中心工作,服务全国文博系统,发挥资源、人才、管理优势,推进、统筹、规范、协调、发展文物对外交流各项工作,成为国家层面文物对外交流工作的主阵地。  二是创新文物展览展示手段,科学阐释文化价值。推进实施策展人制度,提高展览国际化水平。加强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和传统展览形式的有机结合,实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欣赏中国的精美文物,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大文物出入境监测鉴定技术开发与投入,加强文物安全防护、防伪以及文物流通过程追踪管理,加大文物点交软件研发力量,推广普及到文物展览工作全过程,在合理利用中加强文物保护。服务智慧博物馆建设,推进数字展览和展览的数字化共同发展,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创新文物交流渠道和形式,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文博机构、科研院所,以及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建立广泛联系,拓宽国际视野,打造中华文化交流前沿阵地。加深与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在信息互换、人员培训、学术交流、国际会议、业务考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文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2017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