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洋场风情

分享
海派文化

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东方网 2019-03-21 09:46:47

  梓园”出现过爱因斯坦夫妇身影

  乔家路113号,为清末民初上海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书画家王一亭故居“梓园”遗址。

  王一亭从小喜好画图,13岁时进钱庄当学徒,工余在广方言馆学外语。早年经营过海运业务,被聘为日本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在沪买办。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负责上海分会财务,上海光复后,历任上海军政府商务总长、华商电气公司董事、中华银行董事、大达轮船公司董事、湖州电灯公司董事长。1912年,当选上海总商会协理,后任会董、特别会董,笃信佛教,曾任中国佛教会常务委员。他还致力于各种慈善事业,参与筹办华洋义赈会、孤儿院、残疾院、同仁辅元堂、难民救济会等。

  清末,王一亭购得郁氏“借园”部分园址,因内有一棵百年梓树,遂更名“梓园”。在这里,他兴建了新的府第,该园沿街的两层西式门楼上,有罗马柱浮雕,中间为吴昌硕的“梓园”题额,园中有佛阁、假山、池塘以及各种景物,广栽花木,还饲养鸟类。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携夫人艾尔莎访日途经上海,应邀到“梓园”赴晚宴,爱因斯坦在致词中说:“今晚来此,非常愉快。一到中国,就看见许多美术精品,使我有深刻的印象,尤其佩服王一亭先生的作品。”他在日记中也写道:“驱车穿过迷宫般的黑暗街道,去一位富翁画家(按即王一亭)家里吃中餐晚饭。房子外墙高冷,外面黑暗。里面,节日般灯火通明的走廊,环绕着浪漫的带有如画般池塘和花园的庭院。”当年,上海《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大陆报》等都对此作了报道。

  “梓园”塔式楼房

  如今,“梓园”遗址尚存一幢塔式楼房和一座两层佛阁。在后面,还有一排宽敞的平房,可见大大的斜顶、高高的廊柱和雕花门窗,据传它曾是王一亭的客厅和书房、画室。

  小南门警钟楼两次特别鸣钟

  乔家路、中华路口南侧,有一座建筑物被称为“上海的埃菲尔铁塔”,它就是小南门警钟楼。

  小南门警钟楼现状

  在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县城开始有自来水。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城厢内外分段由各商号居户捐款备水龙、皮带和车辆,组成救火社。5年后,各救火社组成救火联合会。

  小南门警钟楼落成后,当地消防可与原租界相媲美。然而,没有人会料到,它最重要的两次鸣钟,却并非因为火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申城,革命党人也积极开展活动。10月24日,陈其美、沈缦云、范鸿仙、叶惠钧和即将赴武昌的宋教仁等在上海《民立报》馆召开会议,具体讨论起义计划。接着,由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秘密联络李平书,他此时兼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全国商团联合会会长、上海南北商团公会会长、上海城自治公所议事会总董,这位著名绅商审时度势,毅然决定率领救火联合会和商团武装等进行响应。经各方面力量的洽商,定于11月3日举行起义:在闸北攻占巡警总局,在上海县城攻占道台衙门和县署,在沪南攻占江南制造局。是日,闸北的起义先告胜利。下午2时,小南门警钟楼的洪钟被敲响,先9响,后13响,这是约定的暗号,起义队伍统一行动,上海道台刘燕翼慌忙躲进原租界,上海知县田宝荣闻风而逃,江南制造局守军也于翌日上午投降,上海光复。

  1927年3月21日上午9时,上海市民代表会议执委会常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中午12时起实行总同盟罢工、罢课、罢市,并由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汪寿华发布命令。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起义分南市、闸北、虹口、浦东、沪西、沪东、吴淞7个区域。中午12时,以小南门警钟楼钟声为号,南市工人纠察队兵分3路,相继攻占淞沪警察厅和几个警察署,以及大南门电话局和南火车站,最后占领位于高昌庙镇(今高雄路一带)的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两者前身为江南制造局),解除了军阀当局在南市的军警武装。

  由此可见,小南门警钟楼曾为腐朽的清朝敲响丧钟,也曾宣告北洋军阀在沪势力的末日来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