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海派文化

分享
海派文化

上海,一座几乎难觅出土文献的城市,却让冷门“绝学”发扬壮大

新华社 2020-04-10 08:15:49

  打造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

  “相较一般图书的出版,出土文献整理工作的特殊性对编辑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编辑不仅要对古文字字形敏感,对于造字构形的理据和审美有一定判断,能够发现字形的细微差别;还要具备古文字、古文献相关知识,因为出土文献内容丰富,除了文史哲外,有时还涉及数学、医学、律令等多个门类,十分考验编辑的知识储备。”中西书局总经理、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说,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为补充,更全面地还原古代文明,对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承载着这份使命,出版者必须在出版质量上精益求精。

  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珍贵竹简,依例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曾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这都很难说;清华简出来以前,谁也想不到有这么一批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即被埋藏地下的竹书,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书佚籍,为了解、研究中国先秦时代新增了诸多重要历史文献。2009年4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揭牌成立。2010年1月,清华简整理报告确定交由新组建的中西书局出版。2011年1月5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成果发布。此后,清华简的整理报告基本按一年一辑的速度陆续出版,去年已推出第9辑。

  上世纪90年代末,郭店简的出土和刊布开启了国际文史哲学界对出土先秦元典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上博简、清华简等战国竹简陆续公布,掀起自甲骨文问世以来,出土文献研究的第二个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于2010年创办《出土文献》辑刊,李学勤教授担任主编,至2019年共出版15辑。这正是新期刊《出土文献》的前身。

  据悉,转刊后的《出土文献》将在每季度最后一月中旬出版,编辑部遵循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聘请海内外专家学者组建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库,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创刊号所刊发的16篇文章,内容涉及甲骨、金文、战国秦汉简帛与学术史,包括古文字考释、名物训诂、历史地理考证及甲骨分期断代、战国简形制编连等各方面。

  “在保持原集刊编纂特色的基础上,《出土文献》将努力实现刊布出土文献领域优秀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探索构建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促进学术创新与学科交叉发展的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出土文献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出土文献》主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