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热点综合

分享

老师上课用普通话担忧上海话会陷入濒危

上观新闻 2018-01-15 11:16:06

  2000年前后,国家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并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政策约束,首先对国家公务员、教师、播音员等群体形成了强有力的语言引导,普通话在公共空间迅速推广。

  再加上城市人口结构发生着巨变,社区内的人群交往、邻里关系经历重塑,上海话的使用环境甚至被局限在家庭内、朋友圈内,普通话大面积代替上海话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语言。“有时,两个上海人谈话中突然涉及到一个非本地名词或术语,也可以立即切换成普通话表达,这是自然发生的语言表达借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赵蓉晖举例。

  再过20年,上海话会不会陷于“濒危”?徐舫深表担忧,随着方言在代际间传承的弱化,未来拥有上海话这种语言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少,上海话迟早要被“挤出”这座城市的。

  普通话能转化成资本,让上海话“情何以堪”

  为什么上海话越来越没落?恐怕还不单单是交流空间遭受挤压。徐舫认为,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关系等实用价值,这加速了上海话的边缘化。

  “一个80后上海小伙子告诉我,他初高中读书的时候,普通话说不好还没什么。上了大学,普通话讲得好的同学,做课堂展示时老师自然会给高分。回到家,他便不再和父母说上海话,而是抓紧时间操练普通话。后来成绩慢慢上去了,对以后工作的提升也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资本、文化资本最终可以成功转化为经济资本。

  那么,上海话能转化成什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放在过去,会说上海话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认同,“它能够给人带来社会地位,以及种种实际的利益。所以在1949年以前来上海的人,必须受上海话影响,习得本土方言”。

  然而当今的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中青年劳动人口中,本土人口比例下降,外来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他们不说上海话,但从生活环境、户籍身份来看,都是上海人。“上海人”的身份概念与“会说上海话”之间的联系被稀释,甚至被忽略。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2017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