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白相上海

分享

这些路里藏着老上海鲜为人知的故事!只有老克勒才知道!

侬好上海 2018-08-28 06:45:52

  薛公馆

  多伦路66号

  大约1920年由薛氏建造,人称“薛公馆”。公馆外观为青砖砌筑,周围有较大的庭院。主体部分原本是外廊式建筑,形式上受到英国侨治王朝时期风格的影响。入口门廊为新古典主义样式。抗战时期曾作为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如今这里住着十余家居民住户。

  王造时旧居

  多伦路93号

  在多伦路上,这一栋白洋楼特别鲜艳,因三楼中间硕大的“1920”,又称1920公馆。

  “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1950年-1955年期间曾把这里作为革命的一个据点,著作《荒谬集》、译作《历史哲学》、《美国外交政策史》等都在这里完稿。  

  如今是一家咖啡馆。

  夕拾钟楼

  多伦路119号

  该建筑原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夕拾钟楼名称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钟楼顶端所置古钟为青铜冶铸。整幢钟楼棂体用花岗石砌成,既表现超越时空的动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气质。

  九十年代由上海浙商应国华捐资修建,楼高18.5米。旁边的小路即为东横浜路,景云里名人住宅群就在这里。

  景云里纪念牌坊

  多伦路135弄

  景云里是上世纪初期建造的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楼房群,曾被称为“上海第一里”,也曾是20年代上海总工会所在地,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

  里边曾经住过诸多的文化大家,路面刻着鲁迅、瞿秋白、茅盾等众多文化名人的一双双足迹。

  走进弄堂,可以看到在门口拣菜的老人和洗马桶的妇女,生活一如平常。然而,当你细看门牌,会发现不少门牌旁的纪念牌:11号住过茅盾、冯雪峰、叶圣陶、23号住过柔石……还有鲁迅,景云里的居民对于那段历史都非常自豪。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多伦路201弄2号

  多伦路201弄2号是一幢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建造于1924年。

  1930年3月2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旗手的革命文学团体。

  2001年左联会址纪念馆由多伦路145号迁回多伦路201弄2号原址,同年12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3月被列为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

  郭沫若旧居

  多伦路201弄89号

  1926年郭沫若南下参加北伐后,他的日籍夫人安娜(佐藤富子)带着孩子住进了多伦路201弄89号,该宅系砖木结构二层老式里弄住宅,四周多为日本侨民。

  在这里,郭沫若补译了歌德的名著《浮士德》。1928年2月,郭沫若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千叶。

  白崇禧旧居

  多伦路210号

  多伦路210号是独立式花园洋房,1926年由广东籍商人建造,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样式建筑。

  这栋建筑外观典雅,气势恢宏,占地面积638平方米,建筑面积967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正中突出部分以四根二层通高的科林斯式巨柱组成门廊,门廊上方二层为一个凸出的弧形露台。抗战胜利后,白崇禧曾在这里居住,因此也称作“白公馆”。

  目前,这里已经作为海军411医院康复理疗医学中心。

  孔祥熙旧居

  多伦路250号

  这里旧称雷玛氏别墅,雷玛氏是西班牙人,被公认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第一人和巨头。

  1945年曾作为孔祥熙的府邸。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一条500多米的小街上集中了如此多的著名人士遗迹在上海是罕见的。

  除了名人故居遗址外,多伦路上还有一些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馆,等你去发现哦~

  福州路

  说起福州路,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书店。

  全长1200余米的福州路,街上散布着上海书城、古籍书店、上海外文书店、科技书店等多家大型书店。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