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海派文化

还原真实的爱因斯坦:绝不是我们以为的书呆子

解放日报 2019-08-02 08:45:01

    1922年11月13日,去日本讲学途中的爱因斯坦路过上海,这是他唯一到过的中国内地城市。2019年8月1日,这位被世人称为“天才”的物理学家再次回到黄浦江畔,骑着自行车,叼着烟斗,扬起标志性的白发,甚至再现了吐舌头的经典“表情包”。

    在爱因斯坦诞辰140年之际,“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昨天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将这位与牛顿比肩的伟大物理学家请回上海。借助现代科技,爱因斯坦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出现在开幕式上,向上海观众致意。

    展览上,参观者能看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原件,他亲笔写下的“E=mc2”公式;能看到他和家人、朋友的书信往来,对病中母亲的嘘寒问暖;还有他与诸多中国朋友的交流印记,以及来自他书房的外文版《老子与道教》《道德经》。其中不少珍贵文物,是首次来到中国内地。

    广义相对论两页手稿原件

    科学史上顶级文物亮相特展

    走进幽深回旋的展览通道,犹如闯入神秘的宇宙空间,圆形的展陈窗口,仿佛一颗颗明亮的恒星。在这里,观众能看到爱因斯坦1905“奇迹年”的四篇论文和著名的广义相对论论文手稿原件。1905年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爱因斯坦在1916年发表了闻名于世的广义相对论。这些论文手稿,记录着爱因斯坦通向广义相对论的知识冒险旅程,他挑战牛顿的物理世界观,提出“引力不是一种力,而且宇宙并没有一个固定架构”的论点。在爱因斯坦的宇宙观中,引力是时空平面弯曲的产物,其中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为一体,称为“时空”。

    这些珍贵的手稿来自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收藏。希伯来大学自1925年4月1日创校以来,一直保存着广义相对论的原稿,并视其为该校爱因斯坦档案库最珍贵的资产之一。此次“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上,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共带来133件展品,其中86件为原件,尤其是广义相对论的两页手稿原件,堪称科学史上的顶级文物,向来被以色列视为国宝。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开幕式上说:“希伯来大学的这些收藏是无价之宝,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所有后人的幸运。”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还包括爱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章原件。观众还可以看到关于引力波的论文原件,爱因斯坦晚年思考“统一场论”的最后笔记本原件等,它们都是爱因斯坦天才思想的珍贵宝藏。

    “我们可以在这次的展览中看到爱因斯坦亲笔书写的‘E=mc2’公式手稿,以及他和中国友人的通信。”专程前来出席开幕式的希伯来大学副校长Oron Shagrir介绍,这两件手稿最具代表性,一个代表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一个代表他与中国的关联。此次展览上亮相的部分手稿,均是首次远渡重洋与中国内地观众见面。“展览呈现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与私人关系,并试图做一些联结,包括他与中国、与犹太人、与家庭的联系,他的个性与那段历史。”在Oron Shagrir看来,展览面向所有人开放,专家学者可以从中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普通观众也能遇见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爱因斯坦。

    “我们知道,当时很多犹太人逃离德国纳粹,来到上海避难,这次展览在上海举办是非常有意义的。”展览开幕式上,爱因斯坦档案库学术主任、希伯来大学前校长、理论物理学荣誉退休教授哈诺赫·古冯德深情地说。

    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感兴趣

    爱因斯坦曾在上海短暂逗留

    在此次展览中,有两件中国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展品——来自爱因斯坦书房的两本中国书籍《老子与道教》《道德经》。中科院教授方在庆说,爱因斯坦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非常有兴趣,在他家中还有不少与中国相关的藏书。

    爱因斯坦和中国的交往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他与中国的缘分,不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畅想。方在庆介绍,爱因斯坦曾赴日本讲学,路程安排在上海中转,他于1922年11月13日从上海启程,返程时间为12月30日,在上海前后停留不超过4天。展厅里,有一张爱因斯坦和王一亭等人的合影,就是当时在上海拍摄的。在上海的短暂时间里,他曾去王一亭的宅子、豫园和佛寺参观,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展览中,观众还可以看到夏元瑮、束星北、蔡元培、宋庆龄、朱家骅、周培源、魏宸组等人致爱因斯坦的信函原件及爱因斯坦的回信原件,这些往来信函见证了爱因斯坦与中国的交往。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后,蔡元培曾致信爱因斯坦,提醒他赴中国演讲。这封信的原件出现在此次展览中。爱因斯坦曾口头答应蔡元培等人的讲学邀请,但因与日本方面签订了书面合同,重视合约的爱因斯坦还是选择去日本讲学。不过在上海逗留期间,爱因斯坦曾在福州路上的工部局做过小型讲座。抗日战争爆发,爱因斯坦坚定站在中国一边,并对中国人民表示同情,与之相关的资料也能在此次展览中看到。

    在爱因斯坦来到上海的那一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出生。昨天的开幕式上,97岁高龄的杨振宁回忆起与爱因斯坦的交往。1949年后,爱因斯坦曾做过最后五场学术演讲,当时年轻的博士后杨振宁每场都去聆听。上世纪50年代初,他和李政道合写了关于统计力学的文章,爱因斯坦看后很感兴趣,双方得以见面。杨振宁遗憾没与爱因斯坦合影。不过1954年,爱因斯坦去世前一年,杨振宁带着儿子正巧碰到爱因斯坦,他赶紧拍下儿子和爱因斯坦的合影,这张照片被杨振宁珍藏至今。

    对母亲的挂念对儿子的爱

    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独特天才

    展览中,方在庆最感动的一件展品,是一张小小的明信片。那是1919年9月27日爱因斯坦寄给母亲保琳妮·爱因斯坦的。1919年秋,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所带领的西非远征队在行进中观察到太阳周围光线偏折的现象,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假设。爱因斯坦非常高兴,写信告诉罹患重病的母亲:“我多么想回到您身边,让您脱离忧愁的侵扰,但我必须再待在这里工作一阵子。”方在庆透露,明信片的另一面,爱因斯坦还写下几句话,问候照顾母亲的护士,“由此可见他是一个考虑周到、很有人情味的人。这次展览上还有他写给儿子的信,他对儿子的爱几乎从纸面上溢出来。”

    “启初·天才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异想世界”特展,除了爱因斯坦众所周知的科学成就和成长经历,还展现了一个科学家对和平的追求、对艺术的热爱,与身边亲友的关系。展览中还有巴赫《C小调第4号奏鸣曲》乐谱,这是爱因斯坦的个人收藏。巴赫是他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爱因斯坦喜欢抽烟,有时还会把书烧焦了,他有一本美国探险家撰写的关于西伯利亚的书,足见他阅读兴趣和知识面之广,“绝不是我们以为的‘书呆子’”。

    方在庆说:“展览还原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但有他独特的天才之处。”

    展厅动线突出“深幽”“探索”观众有“空间和时间弯曲”感

    以爱因斯坦为主题的特展,一直是全球各地最具人气的科学史类展览。2010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全球巡展携50余件展品,曾在伯尔尼、北京等地引起热烈反响。同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上,以色列馆曾带来相对论手稿的高精复制品,吸引数百万市民游客前往参观,以色列方面最终决定将这件高精复制品永久赠送给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爱因斯坦是希伯来大学创始人之一,他在遗嘱中表明要将自己的著作、遗物捐赠给这所大学。目前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库已收藏有8.3万份爱因斯坦的物件,包括手稿、信件、证书和奖章等,收藏数量为世界之最。为确保本次展览成功举办,哈诺赫·古冯德曾于今年6月专程来上海考察,为展览准备工作提供具体指导。他说:“我们不仅从库中选出多件物品,还会给大家带来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爱因斯坦的名声源于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他的个性以及在物理世界之外的观点也为他赢得极大关注与敬意。”

    此次为何把展览放在上海?古冯德说,从科学力量、经济力量、国际关系的角度考量,中国是他们巡展的重要选择之一。到中国内地展览首站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爱因斯坦来过上海,与上海有过不少故事和传闻。他强调,此次展览的观众不限于学生、老师、科技工作者、科学爱好者,而是所有人。“当我们的展品呈现在这里,希望大家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如此特别’。展览目的是想要为公众和爱因斯坦做一个连接。”

    和传统的博物馆文献展示不同,此次展览的展场设计也独具匠心,展厅动线突出“深幽”“探索”,爱因斯坦一生年表等都以“扭曲”的形式呈现,让观众有直观的“空间和时间弯曲”感。展览还专设五大与爱因斯坦研究理论直接相关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复刻还原爱因斯坦的书房和讲桌等实景展区,并为观众准备了品类繁多、脑洞大开、好玩好用的各种爱因斯坦主题文创产品。

    由于展品中有大量以色列的珍贵文物,中以两国的相关部门也为保证展品安全到达上海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主办方为每件文物分别定制了恒温恒湿展柜。

    敢于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

    爱因斯坦精神启迪后人探索

    开幕式上,第50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贡晓荀分享自己的感悟,他说,爱因斯坦精神启发中国学生不断探索,永攀科研高峰,为国争光。“爱因斯坦最重要的品质是敢于去想前人不去想,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比如引力波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但直到2017年才被人们在实验中证实探索到,中间隔了一百多年,说明爱因斯坦的理论多么超前,所做的工作多有创造性。”

    1919年5月19日发生的日全食,第一次见证了广义相对论的神奇预测,科学在过去一百年中发生了巨大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却没有超过爱因斯坦异想天开的力量,这也是展览标题“异想世界”的应有之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认为,今天的年轻人更需要这样探索未知的勇气,以及为之倾注所有才华的决心。这是这个时代普遍需要的珍贵品质,也是展览放在上海举办的重要意义。

    昨天的开幕式上,本次展览冠名方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东方,主办方台湾《联合报》社长项国宁,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芸分别向希伯来大学中国区代表Ifat Propper、希伯来大学副校长Oron Shagrir、爱因斯坦档案库学术主任Hanoch Gutfreund赠礼。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