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海派文化

创新把所有难点转化为赞点

新民晚报 2019-08-22 08:45:00

  电视剧《特赦1959》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该剧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对国民党战犯进行改造和特赦的历史事件,再现1949年至1959年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十年间的伟大建设成就。作为比较少见的题材,该剧一经播出便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观众和各路专家纷纷为之点赞。事实上,创作中创新总是最难的,每一个观众的赞点都是创作者夜以继日攻下的难点。

  尊重历史艺术再现

  “首次聚焦战犯改造特赦这一真实历史,在电视荧屏上进行艺术化再现,应该说这部剧的创作政治性、政策性、艺术性和历史感,要求都很高,驾驭难度很大,极具挑战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梅茹说。

  首先,这是一部历史相关的作品。剧中,准确地表现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所制定的对待战犯的一系列的政策,毛主席的每一次出场都在强调这个政策;1956年中央决定战犯大集中,其中有影响的两百多名战犯中有高级将领如杜聿明、王耀武等,重点集中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该剧也有表现;1959年特赦名单严格的核审批准程序……这些历史事实,必须准确,也必须严肃,不容虚构。

  其次,这也是一部电视剧,艺术作品不是纪录片,剧中也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了一些历史事件。比如战犯到功德林集中,功德林管理所的管理人员对战犯的军事化管理,但是又具有人道主义的管理。“在管理过程当中,抗美援朝写得很技巧,它没有去表现战场上怎么打,是通过广播报纸的讯息,让战犯们讨论,最后请来陈赓大将做报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说,“同时剧中也艺术化地表现了历史人物,如王耀武、杜聿明、康泽等人。”

  剧中当然也有虚构的故事,如战犯蔡守元听到了原来军统头目徐安举说他是汉奸这场戏,对蔡守元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压力,他得了精神病。以后怎么治好他的精神病都是虚构的,但这个虚构不是捏造出来的,是根据蔡守元这个人物的心理情况有可能做这样的事情,而进行的虚构。所以这种虚构是艺术的真,是鉴于历史真实创造出来的艺术真实。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思想改造就是表现他们的思想上的每一个微小变化,这部剧刻划的细节,让它带有了非常生动的观赏性的东西。”

  爱国主义照进现实

  作为国庆70周年献礼剧,《特赦1959》用戏剧手法再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战犯接受十年思想改造并在国庆10周年得到特赦的故事。编剧赵琪说:“这部剧既符合历史契机,又具有现实意义,是不忘初心的最好呈现。”

  改造难,改造人的思想尤其难。像王耀武、杜聿明、黄维这些人,身经百战,阅人无数,城府很深,要改造他们,那真是难乎其难。但再难,也有法儿。正如剧中功德林管理所政委说的,他们再厉害,也被我们打败了,说明我们比他们还厉害。这也传递出“在军事上战胜对手,在思想上征服对手”的远大目标。它代表着胜利者的气魄、新生政权的自信和共产党人的胸怀。

  “这样的作品,它不仅仅在题材上是独特的,更值得当下的年轻人去关注,正如海报里面的八个字——君子赦过,强国宥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教授杨乘虎说,“从历史的角度去看,1949年-1959年的新中国一定不是强国,但是今天的人们愿意更倾向于站在一个强国和君子的胸襟和包容度层面上,来回望当年新生的执政党在那个年代高度的政治智慧。”

  该剧将爱国主义照进现实,让观众思考爱国爱人民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李京盛认为,“故事还应该有续集,这些人物出来后,怎么融入社会,融入人民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