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海派文化

身上嗒嗒滴 心里甜咪咪

新民晚报 2019-08-29 09:06:48

  《雷雨》剧照

  “从(19)59年到现在,《雷雨》我看了多少遍,经典就是经典。”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前天参加在新衡山电影院沪剧电影《雷雨》的首映式后,拄着拐杖跟陌生的茅(善玉)粉夸赞这部电影。从舞台经典到银幕新经典,《雷雨》收获了戏迷的高口碑,电影版更是让大家交口称赞,不少人表示,看一遍不过瘾,过两天还要再“二刷”“三刷”。

  前天下午,新衡山电影院放映厅内5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沪剧迷纷纷赶来支持。映后,茅善玉等一众主创人员上台分享台前幕后的故事(见上图)。由于完全是实景拍摄,饰演鲁侍萍的沪剧名家陈瑜感慨,最后一场倾盆大雨的戏,大家都是屏住呼吸在雨里奔跑的,“这样的苦在舞台上吃不到,但我们心里是甜的”。片中饰演周朴园的王明达昨天是第一次完整看到影片,一边看一边摇头,对自己的表现还不够满意,“我今年73岁,《雷雨》大概是我艺术生命里最后一个作品,我心里很内疚。”台下观众急了,纷纷向台上的王明达喊话:“灵额!灵额!”

  一张首映礼现场抽奖的签名海报,要经过数位茅粉的手,一一拍完照后才心满意足地归还给幸运的观众。大厅里围满了谈论观后感的资深戏迷。15岁的赵紫璇在妈妈的带领下来看偶像茅善玉的银幕亮相,母女俩都是铁杆茅粉,女儿名字里的“璇”字,就是因为妈妈当年痴迷茅善玉饰演的周璇而来的。68岁的陈惠林驻足良久,与老友细细品味《雷雨》的好。他认为,从舞台版的两个半小时删减到电影版的不足两小时,剧情更加紧凑,新的技术手段和拍摄手法让《雷雨》更上一层楼。虽然只是一名普通观众,他却密切关注戏曲的传承问题,他殷切地拜托记者多帮沪剧宣传宣传:“希望更多小朋友也能喜欢上沪剧,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电影院看《雷雨》。”

  以往,戏曲电影上映常常遭遇排片难的尴尬处境,如今在上海戏曲电影院线和商业化运作的宣发公司协助下,在家门口看一场戏曲电影不再是难事。《雷雨》凭着上海本土剧种沪剧的文化影响力以及经典的永恒魅力,收获的战绩尤为喜人。上映首日,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嘉兴的总放映场次达221场,其中上海的首日放映场次达135场,放映影院超130家。截至今天上午9时,影片《雷雨》的票房累计超过46.9万元。

  在一些主流售票平台上可见,像大光明电影院、SFC上影影城、百丽宫影城这些地理位置优越的电影院,《雷雨》预售的座位比例都已超过八成,部分放映厅甚至已经满座。茅善玉透露,首映前,院线心里没底,给《雷雨》的排片几乎都是工作日的上午场,看到后来预售的情况好,慢慢地,下午场甚至晚上的黄金场也开出来了。待第一波宣传期结束,《雷雨》的排片还会再作调整,比如针对开学季的高校学子,学校门口的电影院也会有针对性地放映。秋天,这部电影还会随着上海沪剧院走进清华、北大,让全国大学生领略海派文化的魅力。本报记者赵玥

  相关链接

  沪剧电影《雷雨》改编自曹禺创作的同名话剧《雷雨》,它以强烈的戏剧冲突向世人展现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唤醒人们对旧社会的反抗意识。

  电影《雷雨》导演梁汉森以虚实结合的电影表现手法,从“繁漪”的视角揭示了周家两代人的爱恨纠葛。《雷雨》见证了几代沪剧人的努力。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轰动上海的沪剧名家大会串《雷雨》集结了沪剧七大流派的创始人。如今,大银幕上呈现的是当下四代沪剧人的舞台积淀——从艺已经差不多一甲子的陈瑜、王明达,沪剧舞台的中流砥柱茅善玉、钱思剑、凌月刚,中坚力量朱俭,以及新秀洪豆豆、金世杰。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