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海派文化

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 树立标杆的“90后”“80后”说……

东方网 2019-10-17 09:09:23

  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年,作曲者之一何占豪在台上说起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创作的初衷。1957年,何占豪和同学们一起下乡演出,老百姓听得懂、喜欢的小提琴曲很少。“那你们要我们拉什么?”“越剧、沪剧!”农民们的回答启发了何占豪,想到了用小提琴演奏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对于《梁祝》为何成为脍炙人口的时代经典,何占豪认为:“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我们这一代音乐人都坚信,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要接地气。用人民群众熟悉的音乐语言创作,我想这是人们喜欢《梁祝》的原因。”

  认认真真演戏,堂堂正正做人

  六十年来,陈少云继承“麒派”艺术表演经验,其苍凉慷慨的精髓深入新剧目的创作中,写下了“麒派”艺术新时代的新篇章。在他看来,“麒派”艺术的精髓在于“真情实感,浑身是戏”,而不断创新更是周信芳大师最重要的戏剧精神。

  用足尖演绎海派芭蕾风情的辛丽丽表示,拿到这个奖只是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芭蕾舞的发展就像种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材的,需要很多养料才能长出茂盛的叶子。我觉得这个奖不是颁给我,而是我们这一批芭蕾艺术工作者的。近年来,上芭推出了许多原创作品,用芭蕾讲好中国故事,这些作品‘走出去’以后,吸引了近百万外国观众走进剧场,打响了中国文化品牌。”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耄耋之年的陈燮阳参与了大型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的指挥工作。他记得自己第一次正式指挥也是在国庆节,指挥乐团为芭蕾舞剧《白毛女》配乐。总有人问陈燮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他说:“除了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外,最重要的是做人。”

  传承经典,走向世界

  颁奖典礼前,王文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不能经常为广大群众演出,我会继续为越剧事业的传承创新,多尽一份力,多出一份力!”

  “上海是‘麒派’艺术的发源地,我要好好把它传给下一代!”2017年,由陈少云主演的新编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被拍成3D全景声京剧电影。他表示,将这一经典搬上银幕,看到中国传统京剧走向世界、焕发新生,能让更多人欣赏到“麒派”艺术的魅力,真是三生有幸。

  从艺60年的张静娴说:“回想新中国成立时,我才两岁,我的成长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令昆曲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我将和所有昆曲人一起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古老昆曲的传承工作越做越好,脚踏实地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颁奖典礼临近尾声,赵佐代表母亲黄宗英发言,说了很多个“感谢”:“我要感谢上海的观众和读者,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厚爱;我要感谢党,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教导;我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人民,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抚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