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海派文化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如何诞生的?

界面新闻 2019-11-26 09:01:23

    去年12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这部红色题材的舞剧很快成了舞蹈界的盛事,不仅如此,它还“出了圈”,吸引了很多普通观众,又叫好又叫座,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这部剧由上海歌舞团联合众多知名的创作者,共同创作完成。我们采访了导演、编剧、主演、上海歌舞团团长等主创人员,还原了这部剧的创作历程。

    1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导演,是两个八零后的女性,韩真和周莉亚。

    周莉亚讲起话来语速很快,偶尔带着四川口音,笑声里透出几分豪迈。她穿一件深色的高领毛衣,长发在脑后扎成高高的马尾,巴掌脸,尖下巴,五官精致,两条银色的耳坠一直垂到肩膀。腰板挺得很直,并不贴在沙发靠背上,而是稍稍前倾,两条纤细的手臂搭在桌子上。在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之前,周莉亚曾经当过五年舞蹈演员。

    韩真坐在她对面,低头看着手机,发髻低垂,碎发顺着肩颈的曲线自然落下。面对记者提问时她稍显冷静,柔声细语,偶尔会插话打断周莉亚,笑起来眼睛会弯成月牙。

    韩真打小就喜欢跳舞,“姥姥带我上街,一听音乐就开始扭,我们那儿十里八荒都知道。”

    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前,韩真拜访了一位老师。老师说你跳段舞吧。韩真跳完之后,老师说:“你别考表演了,我觉得你眼睛里有东西,考编导系。”韩真才知道,原来舞蹈学院还有编导系。当时她什么都不懂,浑浑噩噩地就去考试了。结果没考上。第二年,韩真提前报了考前班,才知道“即兴编舞”的“即兴”是什么,“舞蹈结构”的“结构”又是什么。

    后来回忆起来,韩真说,“那个老师说我眼睛里有东西的时候其实给了我自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舞蹈演员的条件其实不够格,“考表演估计没戏。”

    2002年,韩真和周莉亚都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两个人同宿舍,床挨着床。大学毕业后,又一起在北京三元桥西合租房子。她们三观一致,艺术理念和追求也相似——比如她们都喜欢电影《聂隐娘》,也喜欢导演王家卫,因为“每一帧都像幅画一样”。周莉亚说,她和韩真都想追求这种“高级”的东西,二人就这样成了稳定的事业搭档。

    2011年,原创古典舞剧《粉墨春秋》的导演邢时苗找到韩真和周莉亚,请她们一起出任该剧的执行导演。

    这部作品后来荣获了第十四届“文华大奖”。2016年,二人首次担任总编导的舞剧《沙湾往事》,又荣获了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这两位创作者从此声名鹊起。

    “我们俩这种闺蜜关系很特殊的。”周莉亚说,自己和韩真骨子里都比较中性——不太像有些女孩子,一天到晚在一块自拍,“可能我有时候更中性一些。”

    两个人做事情会很同步,为什么?周莉亚会一直在一个均速上,她说自己是“细水长流”式的,而韩真往往是“一招毙命”,“韩真有时会比我慢,但她快起来又会很快,一下就追上我了。”

    韩真接过话茬,“其实我们更像是伙伴,不像闺蜜。我们俩的相处环境脱不开我们俩的合作,当我们合作的时候,其实更像是男人之间,有事说事,该干嘛干嘛,大家还是蛮能从大局出发的。”

    韩真在排练厅。由受访者供图

    韩真(前)和周莉亚(后)在排练厅。由受访者供图

    韩真(左)和周莉亚(右)在排练厅。由受访者供图

1 2 3 ... 6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