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海派文化

韩寒“相中”的这家影院 在闵行人的记忆中“乘风破浪”!

今日闵行 2019-12-09 11:07:41

    电影放映员是“风光”的职业

    那时电影院和食品站一样,特别吃香。因为农村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能到电影院看场电影就会很满足。据颛桥镇文化中心的剧场管理负责人方其昌回忆,他在颛桥电影院做美工时,晚上七八点就会有不少人跑到他家,来让他帮忙,订位置好的或紧缺的电影票。“就是走在街上,路过卖肉的店铺,只要我上前打声招呼,叫肉老板帮我留点肉,老板总会切块最好的给我。”方其昌笑着说。

    当然,在电影院工作,风光的背后,其实也很辛苦。除了加班加点, 每月的技术培训、例会、通报会不断,做得不好也会被观众投诉,好在颛桥电影院几十年来并没有发生什么放映事故。

    “作为颛桥电影院的一员, 我感到很自豪。”当时集放映、电工、美工和业务工作于一身的朱梦章说,“跟现在数字放映不同,以前还是胶片电影时,从电影公司拿过来的片子要从头到尾先看一遍,若发现有毛刺得赶紧剪掉,不然正式放映时就会影响画质。”他还说,新片放过200多场后胶片就开始不紧实了,很容易扯断,因此放映过程中一刻都不敢懈怠,紧盯着银幕,一旦断开要迅速用胶水把两头粘好再继续播放,他说这才是一位合格的电影放映员应有的修养。不过胶片也是有寿命的,当放到300场时,基本上就报废了。

    当时,因为影片拷贝数量太少,闵行的几家影院都合用同一套胶片放映,由跑片员骑着摩托车负责取送。跑片,是过去电影院的行话,跑片员通俗地讲就是影院之间的“快递员”。

    每部电影大概10盒胶片,每盘胶片约300米长,能放映10分钟。若两个影院同放一部电影,起码得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比如莘庄电影院定于8点放映,颛桥则推迟到半小时后再放,一个跑片员从莘庄到颛桥最快需要12分钟,如颛桥提前至8点15分放,那就需要配备更多的跑片员了。有时颛桥下面还有马桥,莘庄也可能还有上家,最多时竟有五六处同时放,这就要考验跑片员的素质了。一般10分钟放完一卷后,就要暂停一两分钟才能换好片。有时跑片员没有及时赶到,影院只要拉出一块“稍安勿躁”的木牌安抚人心,这时观众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克制耐心等待。经过这番折腾,一部原本90分钟的电影往往要放将近2小时,这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

    “这个月过完下个月还没着落”

    颛桥电影院除了放电影外,还引进了歌舞表演。改革开放后,演出成了一笔很大的收入。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关键是影院跟不上观众需求了,而且好电影又不多,正因为此,人们更愿意在家里看电视。影院的路越来越难走,经营每况愈下。方其昌对那种“这个月过完下个月还没着落”的辛酸滋味记忆犹新。

    颛桥电影院在后期也曾有过一段小小的回升。那时正好在建设莘庄工业区,涌来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没有电视机,于是去电影院成们主要的娱乐休闲选择。颛桥电影院依靠着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勉强风光了一阵,但终究好景不长,不久观众变得越来越少,每场往往不到10个,票房收入连交电费都不够。影院勉强撑到了 2010年,直到上海世博会时正式关门。

    如今,人去楼空的颛桥电影院,只剩两位24小时轮流值班的职工,记者伫立在影院门口也很难捕捉它往日的风采。而同样遭此境遇的还有位于颛桥西南的马桥影剧院,如今早已面目全非。虽然“马桥影剧院”繁体的招牌依然矗立在影院外,但原先的大红色现已发黄,接近黑色。二楼的玻璃很多都碎了,过道里灰尘满地,散乱着一堆堆的资料。倒是放映室里的设备还算整齐,静静地矗立在黑暗中,似乎向我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这些老电影院曾经带给当地百姓许多欢乐,如今沦落到这般地步,让人不得不感怀岁月的无情。难道这就是这些老电影院最后的归宿吗?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