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海派文化

上海大歌剧院:艺术圣殿 公共文化客厅

解放日报 2019-12-19 08:54:08

    一把“中国扇”,将缓缓展开在黄浦江岸。这个未来上海新的文化地标、备受瞩目的上海大歌剧院昨日开工。它位于浦东世博文化公园,总建筑面积达146338平方米,计划4至5年建成。

    上海大歌剧院的未来,有没有可能比肩世界顶尖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成为世界歌剧艺术高地?抑或像悉尼歌剧院那样,成为全球游客向往的文化地标?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不仅仅是剧场硬件说了算,更大的挑战来自软件——运营理念、管理、内容。如何保证剧场建成后一流歌剧在这里持续上演?如何孵化出高质量的中国原创歌剧?如何开展系统的艺术教育活动提升市民艺术素养?在剧院启动建设时,这些问题引人思考。

    为什么要建?

    填补标志性引领性歌剧院空白

    上海的文化设施无论就其总量还是系统性、专业性,都已处于国内领先,但对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还缺少一座标志性、具备引领性的专业歌剧院。

    上海已经有这么多剧院了,为什么还要建一座大歌剧院?

    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表示,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是舞台表演艺术最综合、最庞大、最复杂、制作难度最大的艺术门类,是艺术中的“重工业”,是考验一个剧院乃至一个国家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的试金石。纵观纽约、巴黎、伦敦、悉尼等国际大都市,都拥有非常著名的歌剧院。

    经过几十年积累,上海的文化设施无论就其总量还是系统性、专业性,都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对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还缺少一座标志性、具备引领性的专业歌剧院。

    “上海选择歌剧这门世界艺术,建设如此规模体量的大歌剧院是开创性的、睿智的、有远见卓识的。”陈平说,“上海大歌剧院建成后,将填补上海乃至中国标志性歌剧院的空白,有力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步伐。”

    陈平提到2018年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开幕之盛。尽管世界上已经有了诸如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音乐厅、卡耐基音乐厅、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琉森文化和会议中心音乐厅等众多顶级音乐厅,但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开幕后,仍以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定制化的建筑声学、高质量的演出,迅速吸引世界音乐界的目光。从开幕之日至今,几乎每天都在不间断演出,成为汉堡、德国、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音乐瑰宝。

    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揭幕,结束了歌剧由皇室和贵族垄断的时代,歌剧艺术向整个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区蔓延。上海是中国歌剧发源地,也是中国歌剧创作演出最多的城市之一。大歌剧院的建设,将为热爱歌剧的观众带来世界一流的演出,为中外艺术家提供优质舞台。

    “拥有如此高端、专业的大歌剧院,对我们这一代舞台艺术家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说,“这样一个平台,一定会有利于培养更多歌剧人才,促进中外艺术家的交流,推动中国歌剧事业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精神塑造。”

    在廖昌永看来,虽然上海有一些综合剧场也可以上演歌剧,但专业歌剧剧场仍然十分必要。首先,一座高规格的歌剧院,必须达到一流的声学标准。除了隔振降噪,还要满足歌剧特殊的混响标准,让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获得最好的听觉享受。其次,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不同剧场差异化定位非常重要,这是演艺市场良性竞争的必然。

    “上海有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这样的专业音乐厅以后,大量演出培养了许多古典音乐爱好者,提升了市民的音乐素养。我相信,大歌剧院的建设也一定会促进歌剧艺术的普及和歌剧市场的培养。”虽然上音歌剧院已经建成并开放试运营,但和上海大歌剧院定位有所不同。廖昌永希望二者未来可以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交流方面实现联动,更好地促进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

    建什么样的?

    开业第一年演出目标650场

    除了每个演出季都有大量高质量演出剧目,上海大歌剧院还应有亲民的票价。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降低票价,拓展观众群。

    上海要建一座怎样的大歌剧院?上海大歌剧院运营筹备组组长林宏鸣的答案是,建一座“属于未来的剧院”。

    他说:“建新剧场要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如果说美琪大戏院、天蟾逸夫舞台是属于过去的剧院,文化广场、上交音乐厅是属于现在的剧院,那上海大歌剧院就是属于未来的剧院。上海有条件有能力为中国、为世界建造属于未来的剧院。”

    上海大歌剧院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目标是“十年领先、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成经典”。作为上海“十三五”期间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上海大歌剧院也是上海打响“文化品牌”、建设上海“演艺大世界”,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载体。而这一切的基础,除了硬件,就是高密度的演出。林宏鸣认为,上海要建设成亚洲演艺之都,商业演出场次必须向东京看齐,达到每年4万场的目标,而新剧场的建设可以撬动更大的演出市场。

    据介绍,大歌剧院的三个歌剧厅中,大歌剧厅2000座,主要演出中国民族歌剧、世界经典歌剧、音乐会版歌剧、交响合唱、清唱剧等;中歌剧厅1200座,主要演出实验歌剧、轻歌剧等;小歌剧厅1000座,以青年歌剧观众及国内外游客为目标群体,打造一台天天演的集通俗美声、独特场景和黑科技为一体的情景歌剧。大歌剧院能同时满足中国民族歌剧和西方经典歌剧的演出,并考虑不同观众群体对剧目的欣赏需求。座席设定符合中国歌剧观众的欣赏习惯,兼顾声学效果和视觉效果的完美性。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每年演出402场,巴黎歌剧院(包括加尼叶歌剧院和巴士底歌剧院两个空间)每年演出489场,英国皇家歌剧院每年演出318场,悉尼歌剧院每年演出819场。而根据对未来几年上海演艺市场快速发展的科学预测,上海大歌剧院开业后第一年演出目标为650场,观众65万人次;前5年平均年演出目标720场,年观众75万人次。有了一流的剧场,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走进来?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男高音歌唱家魏松认为,上海大歌剧院要对标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等国际一流歌剧院,每个演出季都有大量高质量演出剧目,请来世界各地最大牌的歌剧演员。

    此外,还应该学学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应该有亲民的票价。巴士底歌剧院因为票价优惠,被誉为“人民的歌剧院”。魏松希望未来上海大歌剧院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不同方式降低票价,拓展观众群。

    如何成殿堂?

    必须具有原创歌剧生产能力

    这一优质文化阵地将吸引国际友人参与到中国歌剧的创制中,通过联合创作、联合制作、联合演出等合作形式,让优秀的中国原创歌剧从上海走向世界。

    除了三个歌剧厅作为演出用房,未来的大歌剧院还包括剧目创作排练和制作用房、歌剧展示和艺术教育用房、配套设施和辅助用房等。这意味着,建成后的上海大歌剧院将打破单一演出功能,同时包含歌剧创作功能、制作功能、艺术教育功能,并兼顾歌剧艺术交流、历史展示、理论研究等功能,成为一座真正的“歌剧殿堂”。

    “这将是国内乃至亚洲第一个以歌剧艺术生产为主要功能定位的‘生产型’歌剧院。”陈平说。纵观世界知名歌剧院,最能够代表其艺术水平的无一不是歌剧制作。一座优秀的歌剧院,应该是一座有一批保留剧目的歌剧院。上海大歌剧院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歌剧院,必须具有自己的歌剧生产能力,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自制创排歌剧。

    歌剧制作周期长、演职人员众多、多专业集成,要满足主创人员、乐队、合唱队、舞蹈队、歌唱家等人员的创作排练使用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大歌剧院将建设1:1合成排练厅,以及为合唱、乐队、舞蹈、独唱、器乐设置的排练厅10个,排练房54间,此外还有歌剧创制工作室和舞美道具制作用房等。这样的设计让魏松惊喜:“相信这么好的硬件条件会极大地刺激优秀的中国原创歌剧孵化出来,甚至在这里进行驻场演出。”

    在歌剧自主制作方面,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经验值得借鉴。过去11年里,国家大剧院共制作各类歌剧66部,其中10余部是与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马林斯基剧院等国际一流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同时,11年里共派出100余次剧目制作和舞台技术人员,赴世界顶级歌剧院进行交流切磋,学习先进经验,彼此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廖昌永说,他已经可以想象五年后上海大歌剧院建成后的情景。“这一优质的文化阵地将吸引国际友人参与到中国歌剧的创制当中,通过联合创作、联合制作、联合演出等,让优秀的中国原创歌剧从上海走向世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