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资讯

分享
消费频道

专家学者齐聚交大 共话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上海热线 2021-04-11 15:49:37

  上海热线讯(通讯员池晨颖/江倩倩),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4月10日,为庆祝建校125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校区举行校庆专题活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论坛,邀请到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演讲,分享思想观点,提出真知灼见。

  论坛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林波、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权衡、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希哲、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分别以"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创造""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理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评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上海经验""以新思路发展新时代人口科学和人口政策""普遍性与特殊性:构建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为题,开展主旨报告,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改革实践建言献策。

  顾海良从历史、理论、现实等多个维度,对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轴的各方面思想的历史发展、内涵和体系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他表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历程,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砥砺奋进、坚韧不拔,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结合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过程;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历史过程。

  王炳林指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理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创新创造,善于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营养良好学术生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人民立场,共享发展。二是坚持大历史观,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考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三是强化问题意识,正视挑战,直面问题,反对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在研究真问题中传承学术,创新理论。四是运用科学方法,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荆林波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创办宗旨、主要职责及运行机制,借助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看法及建议:一是要打造智库罗盘。二是破解智库目前面临的三大难题——独立性、多元化与话语权的问题。三是要重视智库建设的"四梁八柱","四梁"即"智库要有明确定位、加强过程管理、重视绩效评价、强化队伍建设";"八柱"即"领导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向对策研究的转化工作、创建与维护好对策报告的上报通道、行政保障能力、人员考核与激励制度、整合资源的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权衡则表示,上海市社科理论界应该继续把握机遇,探索创新,聚焦哲学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创新性发展特色,着力研究系列重大课题,努力构筑学术话语体系的新高地和学术原创成果的始发地,推出一批标志性概念、著作、教材和人物,总结和推广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经验和做法。

  彭希哲认为,现代人口科学的学科发展主要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有特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科。但在巨大的社会经济转型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人口概念、理论、指标和分析工具已经无法准确刻画及解读中国新时代人口发展态势,由西方学者主导的诸多人口理论更无法有效诠释中国的人口规律及其与发展的关系。在他看来,中国的人口迁移、中国的家庭模式、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国老龄化的特征与应对,等等,这些与人口发展相关的社会现实都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与此同时,对人口和发展问题的认识差异和时代局限也依然影响着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口政策。因此,亟需以新的思路来发展中国人口科学,实施更有效合理的人口政策,以促进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和均衡地发展。

  陆铭则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迈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将出现后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服务业在GDP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制造业,并且占比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一方面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不足,与发达经济体历史同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比于制造业,服务业有"强交往"特征,并且与文化紧密结合。由此,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就需要思考如何在开放的大格局下形成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局面。在国内,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在国际上,中国要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各个国家之间需要摆脱文明冲突的思维,而更强调文明的互鉴,共同面向长期、全局和多维的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