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消费频道

分享
消费频道

郑少华:法科人才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上海热线 2021-07-08 17:52:20

    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第21届“法律职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司法系统、科研院校、律师事务所、以及公司企业法务部门等法律实务界的30余位校内外导师围绕“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下的法科人才培养主题展开研究与讨论。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强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应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拥有国际视野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他看来,在对法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念统合起来。他认为,法学不只是指书本上的法律,更是指行动中的法律,而行动上的法律更多来源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甚至包括每一个公民对法律的理解。因此,法科人才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拥有了国际视野就会对法律有更宽泛的理解。最后,郑教授提出了“顺势而为”的理念,并表示会将论坛一届一届地办下去,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的法科人才。

    主旨发言阶段,宁波大学法学院董茂云提出了立足中国立场提出中国的法律院校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立场的法律人这一观点。他认为,法律人不仅要具有中华文化的自尊心、中国制度的自信力,还要具有国家核心利益观和国家效忠责任感。学生的中国立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建立,在情感激发、伦理认同和利益归属中获得。因此,学校对于法科学生的中国立场的形成责任重大。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应该忘记对学生中国意识、中国立场形成的培养。此外,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培养法科学生形成自身的中国立场。其次,关于国际视野,董教授提出视野决定格局,决定法律人的能力与命运的观点,强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即比较视野和全球视野。国际视野有助于强化法律人认识事物应该秉承的客观性、包容性和公正性。比较视野,有助于法科学生保持学习韧劲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全球视野,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有助于启发学生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关注。在发言中,董教授提到如今这个时代与100年前是不同的,之前我们是抬头看世界,现在要学会登高看世界。优秀的法律人才要看其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否参与整个国际治理活动。最后,董教授提出一流法学院的法科学生不能把眼界仅限于本土,还要有关注外国法、比较法、国际法及人类命运的国际视野。上海财大法学院在培养学生中国立场及国际视野方面已经做得很好,相信今后会做得更好。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申黎则提出从三个角度来培养法学人才:“养有识之士”,“受务实之学”以及“辟应时之选”。申律师从自己曾担任法官、法总和律师的视角提出,养有识之士,是指培养法科生,不仅是知识,更是见识和格局,是对法治理念的信仰,对法律精神的坚守。在他看来,无论是做法官、法务还是律师 ,法科学生在法律职业生涯当中将都会碰到很多的挑战,面临很多艰难的选择,内心只有对于法律的坚定信仰,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这个信仰需要植根于法学院阶段的理想种子的萌芽。授务实之学是指教授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并且形成完备的法律知识体系,特别是民法、商法、刑法等基础应用法学的知识体系。对于本科非法律专业就读的法律硕士,应该更注重基础法学知识体系的教授,补上短板。辟应时之选是指要引导法科生顺应时代发展,将职业选择与新经济、新行业、新平台对接。除了传统的法律职业领域以外,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看到新行业、新赛道对于法律人才的渴求。对于法科生的培养,可以相对瞄准这些新的领域,培养出敢于尝试新领域的,培养出敢于尝试新领域的法律人才。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