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消费频道

分享
消费频道

聚焦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这是一场出版人的盛会

综合 2022-09-25 11:02:18

    上海热线9月25日消息:全民阅读背景下,我国出版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与之俱来的是受众与市场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为助力出版学科建设,9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以"共建一流出版学科,培育卓越创新人才"为主题的上海出版论坛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首届开学典礼。论坛上,近百位出版学界大咖、业界精英与政界领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话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出版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多方解读,提供深刻洞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特殊的开学典礼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迎来自成立以来的首届学生。论坛现场,"前浪"与"后浪"齐聚,一起见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的诞生,共塑出版学科与出版行业的未来。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聚焦融媒体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出版学科建设的热点问题,呼吁学科改革与创新,推动出版学科朝着跨界、交流、开放、融合的方向发展。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为出版学科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纵观中国出版发展历史,他认为"深度"和"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出版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外,他建议出版建设既要吸收传统出版文化中的精华,也要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最后,他指出,华东师范大学要立足于上海的出版区域优势和本校的多学科建设优势、在智库建设方面积极与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共同打造"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的新时代出版学科体系。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为此次论坛录制了题为《高校出版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阅读力的培养》的视频。他认为,"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力决定出版力,编辑人才的成长从阅读开始,因此,出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把阅读作为主课来对待。他建议,在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中,应通过阅读的设置对出版专业学生进行阅读量的要求。同时,在阅读课中应注意跨界融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视角和创新思维,使其成长为新时代优秀出版人员。"

    在出版学科向一级学科转升的背景下,出版学院需要搭建起独属于自己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指出了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认为出版事业的责任和能力在于建设思想上层建筑、支撑国民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支撑其他产业的知识生产领域,出版业具备横向人际传播和纵向时空传承的能力,通过介入符号系统,使读者获取知识、增加力量。

    出版学院的成立与签约共建,既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科持续发力学科建设的阶段成绩,也是多年来潜心优质人才培养的必然成果。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对出版学院成立后将催生的人才培养新动能表示关注。他认为,出版学科应当强化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的培养建设,为出版行业输送有定力、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既要有政治定力,在政治信仰上坚定不移,又要有文化定力,在市场经济大场景前稳得住心神。出版从业者要学会用专业、学术、沟通的能力,与作者平等对话,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成为出版界有情怀、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以"面向2035年:从丽娃河畔看出版人才培养"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未来13年将是中国出版业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实现中国出版人百年梦想的重大战略期和关键决胜期。华东师范大学的出版生态、出版传统源远流长;华东师范大学的出版基因得天独厚。展望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他期待着出版学院的成立,将成为新世纪中国出版成功圆梦的一个重要支点。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指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不仅要建设一流的出版学科,更要培养卓越的创新人才。出版事业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公共事业,需要有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的复合型人才接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建设重在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出版事业应当坚持核心价值理念、深谙优秀文化传统、放眼学科建设前沿,不断地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据悉,当日下午,共有五场主题分论坛同步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围绕"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出版高质发展""汇聚优质出版资源,打造一流出版学科""引领时代发展需要,培育卓越出版人才""聚焦媒体融合趋势,赋能出版全新业态"与"携手知名学术期刊,共建出版研究高峰"五大议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成果与思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出版行业从业者,分论坛还邀请到了来自互联网、短视频、电竞等众多新兴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共话出版行业的全新业态。新的数字技术革命的大潮中,出版已经成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高度融合的产业。从视听媒体、知识检索到数字游戏、数据服务,出版的边界已延伸到数字人文所能达致的任何领域。从业者将如何"跨界"与"破圈",共同创造中国融合出版产业的未来,成为了分论坛上热议的话题。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