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消费频道

分享
消费频道

国际金融多事之秋该如何应对?专家如是说

综合 2022-11-01 18:04:31

    上海热线11月1日消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过去5年,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俄乌冲突等国际事件接连发生,对可贸易品的供应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立场大幅切换,引起了一定的国际金融动荡。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出口导向的模式发展起来,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下行、金融风险上升,使我们在发展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10月31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安泰·问政"第48期在沪举办,并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和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李晓,分别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挑战与对策"、"反思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史视野中的大国货币崛起之路"的主题演讲。

    余永定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力度大体正确,但是经济增长仍然受到了疫情因素制约,也受到了扩张型财政政策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影响。此外,外部经济环境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了约束。

    他建议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尽量缓解基础设施投融资结构、专项债使用管理这两个操作层面突出问题对财政扩张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增速、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以扩大中央财政支出换取经济增长的稳定可能是一种两害取其轻的选择。在应对外部加息压力方面,为了维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需要允许人民币有更大的弹性和波动幅度。此外,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安全要守住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进一步实施更加精准的疫情防控政策,即更多考虑以保护老人等脆弱人群为主体的防疫政策,即以特定人群为目标,而非特定行政区域为对象,从而尽量减少疫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干扰。

    余永定认为,只要中国经济增长能够实现稳定,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就会改善,人民币就会实现稳定。他强调,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中国实现较高经济增速的基础还在。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协调好各种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坚持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就能实现稳增长的目标。

    李晓则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与市场认可程度总体延续增长态势,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和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并形成了覆盖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等各具特色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李晓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期目标是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对外关系等在美元体系中的成本与风险;长期目标,则是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的可持续性崛起。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就是金融危机频发、大国博弈升级导致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互换频繁,促使储备货币日益多元化,但比较而言,全球范围内的计价、结算尤其是外汇交易货币仍以美元为核心。历史经验证明,成功的货币崛起都是在同在位货币的竞争中实现的。这种竞争过程主要不是由国家行为决定,而是市场自发搜寻的结果,政府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塑造有利于金融发展的制度框架与环境,其核心是与国际通行的货币金融规则接轨而非脱钩。

    在李晓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应该是在美元体系当中发挥出符合中国经济实力、地位的国际货币功能,其核心问题在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发展;应该重视人民币与其他大国货币的协调,包括市场规则和制度的借鉴和政策的协调;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市场功能与政治协调的区域分工合作。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