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消费频道

分享
消费频道

专家共话"外国文学中国化进程与中国话语建设"

综合 2022-12-25 22:11:08

    上海热线12月25日消息:今天,"外国文学中国化进程与中国话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会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成果《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主编刘建军指出,当外国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入到中国的现实中和文化语境中时,经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讲授传播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化了,成了蕴含中国思维方式、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第二文本,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文化因子和文学现象了。而中国文学要走出去,必须提倡建立"引领世界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话语"。

    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便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宁提出,中国学者要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对"西方中心主义"式的世界文学观进行修正甚至重构,在世界上弘扬中国文学,对于译介作品有能动的主观选择。如今,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研究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中国学者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开始就一些具有普适意义的话题提出中国学者的定义和理论建构。

    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蒋承勇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创新"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华认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由来已久,与社会发展大环境息息相关。"托尔斯泰学"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话语建设伴随期间,有曲折,有教训,也有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托学"出现不少优秀成果,学界对"托学"中重要问题的探索不断深入,中国话语建设进一步凸显。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查明建做了题为"翻译与外国文学的'中国化':异质同构与话语生产"的发言。并指出,外国文学"中国化"就是中国主体文化对外国文学"异质同构"的过程,翻译以及译者的序跋、评论、阐释等,是外国文学"中国化"的初试阶段。对外国文学的"经典化",则是外国文学更深层次的"中国化"过程。他认为,"外国文学中国化"命题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文学、文化对外国文学的选择、吸纳和扬弃,还在于创造和创新。

    北京大学教授张冰从这部丛书编辑出版的角度,将《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视为探索和创新了文学领域"中国化"问题的研究阐释之作。她认为,《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基于"中国化"中"化"的本质,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何为文学领域,何为欧美文学的"中国化"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李维屏以英国文学开山之作《贝尔武甫》为例,阐述了英国文学中共同体书写的历史概貌及其跨学科研究的意义,并认为,对于中国学者而言,研究文学"共同体"有助于构建"大文学"话语体系,以便全方位、多视角地探讨历史上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境遇和命运,也有助于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国文学研究范式的创新。

    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则提出,外国文学的"中国化"不但具有深刻的内在动力,是中国现代文化与学术语境下的必然,也已然化为了中国新文学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外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仍需要坚持中国立场,超越既往问题,面对新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提出,文学研究要有自己的研究体系,要正确辩证看待外来文学,特别是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

    上海大学曾军教授认为,这套成果体现了论者对欧美文学中国化各个阶段重要问题的梳理和追问,做到了史论结合。具体而言,欧美文学中国化以接受者为中心,从外化视角转为内化的中国视角,以中国自己问题出发探讨有价值的因素,这可能是这部书最重要的问题意识。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嘉宾们普遍表示,刘建军教授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成果《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六卷本系列探讨了在中西文学文化互动、互鉴语境下建构新的外国文学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的学术立场、行动路径和基本内涵等,对我国新时代的外国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