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热点新闻

分享
我,乡下姑娘,25岁独自在上海买房,37岁独自在东京买房
热透社

我,乡下姑娘,25岁独自在上海买房,37岁独自在东京买房

自拍 2020-09-16 05:52:48

颖颖/口述

我叫颖颖,18岁从安徽小县城走出来,到浙江湖州打工,靠自己的努力,25岁独自在上海买房,现在在日本东京都内有自己的房子。 这些经历和别人比起来算不上成功,但我经济上完全独立,也给了下一代很好的平台和起点,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很满意的。未来我还想多交一些朋友,做喜欢的事情同时能有不错的收入。

这是我的近照,戴着口罩在日本的商场里。

我1978年出生在安徽一个小县城里。初中毕业,随便读了两年技校后就工作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县城没有太多就业的地方。家里条件好的人,会被安排当公务员、或者到正规工厂去上班。我家里穷,农村出身,没有出路。小地方灵魂和肉身都容不下。听说浙江湖州的工资有800元一个月,机会也多一些,1996年,我就跟着朋友去浙江湖州打工。 父母没有能力帮我安排工作,所以虽然很舍不得,还是支持我出去闯荡。

湖州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那时候在安徽老家,鱼和肉都不太容易吃到。但是在湖州,这些都可以比较容易获得。还有人在用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开几万块钱的摩托车,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样。那时候年轻,每天在湖州的工厂做工,不觉得累,觉得很开心。每天下班吃一碗一块五的面,加一点生菜,简直太美味了!还有1块钱的炸年糕,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我每个月留下几百块生活费,剩下的钱存着给父母。

1997年,在湖州打工时,一位大姐(右)带我(左)去苏州玩时拍的。

就这样,我在湖州待到了1999年。如果继续在湖州待着,要么就是做小生意挣钱,要么就是永远做工厂妹、服务员,以后就嫁一个服务员或者理发的师傅。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上海这个城市发展得比较好。正好一个同在湖州打工的老乡的男朋友在上海长宁区的乡下卖菜,我和那个老乡连朋友都算不上,但为了能有人给我大致的指导,我缠着她男朋友带我去上海打工。

因为都不算朋友,他一开始根本不愿意带我去。那时候是1999年,不像现在,没有网络、一般人也没有手机,没有地方可以查信息。我只能硬着头皮跟他去。我帮他一路上买了3张车票,第一张是从浙江湖州织里镇到长途汽车站的,2元;长途汽车站到上海的,20元;上海到他住的城乡结合部,2元。总共24元。他觉得不好意思,对我的态度才好了一点。

到上海的第一个晚上,本来我想着去住旅馆,老乡说城乡结合部很乱,让我去他表姐租的房子里睡了一晚上。他是卖菜的,他表姐也是卖菜的。我睡在一个简易的棚子里,周围都是垃圾堆,所有的东西都是油腻腻的。他们给我传授经验,告诉我哪些菜好卖,能挣多少钱。但我不想卖菜,也不想待在这个地方。 我的思路是不管我做哪一行,我得在上海最有钱的地方,虽然和我没关系,但我能见识到别人的生活,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出来。

1999年7月,姑姑带着表妹(左)来上海看我(右)。

我问他们,上海哪里最好,最富裕?他们说,外滩。第二天,我就要去外滩看看。老乡把我送上了71路公交车,终点站是外滩。那时候就是乡下妹子进城,看到东方明珠塔、世贸大厦。哇!外滩真漂亮,真震撼。只是我还不知道晚上睡哪里,在外滩漫无目的地瞎逛,没想到就在外滩上找到了一家招工的日本饭店。工资一千出头一个月,管吃管住,我当天就去老乡那儿拿了行李,在饭店落脚了。

最近朋友发给我的照片,这张的东方明珠和世贸大厦的角度,几乎和我当年第一次看到的一模一样。

外滩建筑又漂亮又精致又大气,还很豪华。但饭店的宿舍条件很差,连厕所和淋浴间都没有,一下子就被打回现实。早上醒来特别吵,大家都用一个竹竿做的东西刷马桶。夏天用盆子洗澡,冬天一个星期去两次外面的浴室。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我搬出来自己租房子住,看着繁华的上海,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上海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户。在日本饭店工作,稍微多学几句日语日常用语,工资就会比普通的服务员高。为了有更高的工资,我花了480元报了日语培训班,还在夜大读了会计。

在夜大读会计就是混日子,我还是没有什么文化,阶层很低,身边的朋友也都是跟我一个层次的,半斤八两。不过在日本饭店上班,却可以接触到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人,有的日本客人,一顿饭就是一千多块钱,抵我一个月的工资。客人们穿的都是名牌,租的房子一个月一两万块钱。 我想着都是人,为啥人家可以住那么好的地方,我不可以?我只要有别人的一半成功,也可以过得不错了。

一开始我们几乎从不讨论客人的装束,因为没有讨论资格。第一个看不懂,第二个讨论了也是天价,买不起。我平时就买一些便宜的化妆品,去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买衣服。扣除吃饭和房租,工资加上理财所得,到上海最初的一年我就存了1万元。当然我也会去逛繁华的商场,看到很多朋友背名牌包很羡慕,逛了一圈舍不得下手,喝了一杯咖啡灰溜溜地回来。

我在上海恒隆广场拍的照片。这身装束,上衣10元,裤子80元,包包25元,帽子25元,鞋子贵一些,100元。

到上海不久,我就找了一个上海男朋友。1999年,我才21岁,生活经验、恋爱经验很少,也不太懂什么城乡差距。他比我大8岁,给我买这个买那个,对我很好。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他要给我买这买那的,后来就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 我最近看电视剧,感觉王曼妮就是我当年的缩影。

2001年,我搬到了男朋友家里同居,不用付房租,就省下来一笔钱。他的房子是老公房,有淋浴的地方,洗澡水特别小。他是典型的上海本地人,不是积极向上努力的性格,日子得过且过,混吃混喝。当时上海的房价很低,他妈妈想给我们买店铺,他一直都说不着急,慢慢来。他妈妈、他还有另外一个老头,3个人投了一百万开了一个加工厂,结果那个厂越做越小,没有发展。这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但他担有很大责任。工资很低,生活压力很大,如果跟他生活在一起,以后结婚、生小孩等等所有事情都要我来一手操作。 我看不到希望,2003年,就分手了。

2003年,我(左一)和朋友去黄山旅游的留影,那时候条件不好,出去旅游也只是偶尔。

但我还在为自己定的小目标努力——在上海买房。2003年,我被朋友介绍到上海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日本贸易公司工作。工资是3500元一个月的底薪加上点奖金。老板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日本人。贸易公司主要是卖日本机器给国内的工厂,以及帮着国内工厂做一些软包设计等等。我的工作就是卖食品包装、软包装印刷。

魔都100-建筑

永远的民族最强音!国歌嘹亮 远行不忘初心——国歌展示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斗号角。关于国歌的历史,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打卡国歌展示馆,在和平年代不忘初心,回顾当年的红色岁月吧。

国歌展示馆是全国首家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的展示馆,于2009年9月25日落成开放,位于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杨浦区荆州路。展示馆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以爱国主义为基调,以国歌故事为主线,以声音效果为重点,全面展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播及其深远影响,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互动展示,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

魔都100-建筑

平凡仓库成就辉煌战场 重生的四行仓库为你讲述英雄故事

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上海并不算是历史悠久的城市,但却有着为数不少的红色足迹。中共的一大、二大、四大会址都在上海,还有众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也在上海。可以说,上海就是中国红色的摇篮。而除了这些红色足迹外,有一个抗战时期的著名遗址。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是因战斗而留下的破损不堪的外墙。他没有伟人的故事,但却留下了数百为英雄的鲜血。它就是现位于上海西藏路桥边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是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一座高层仓库。总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高25约米,当年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由当时四大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共同出资建设,因此就起名叫四行仓库。四行仓库之所以受到关注,还要从当年日军侵华和那场著名的淞沪抗战说起。

魔都100-建筑

闹中取静的上海“小西湖”,快来足不“沪”逛杭州

杨浦公园,位于杨浦区中部延吉新村街道,东界隆昌路,西迄双阳路,南临辽源东路,北沿控江路,两个主要出入口分别在双阳路369号和隆昌路681号。

魔都100-建筑

这栋极富异国情调的俄式公寓在上海已不多见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俄罗斯白人侨民最大聚居地之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住在市中心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附近,这片区域,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包括一些俄式建筑,几乎完好无损地保留到今天。

米丘林公寓位于复兴中路518弄,地理位置优越,公寓往东,是复兴公园内的一大片绿化;往南,是思南公馆;往西没走多久就到了文史研究馆,离当时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也不远。

魔都100-建筑

名副其实的上海外滩第一楼 它是曾经的亚细亚大楼如今的“外滩一号”

外滩所在的马路叫中山东一路,由延安东路为起始点向北延伸。而在这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路口不但有曾经的远东第一塔“外滩气象信号台”,还有曾经拥有过有“亚洲第一弯”美称的延安东路高架通往外滩的下匝道。更重要的是拥有中山东一路1号这个门牌号,现被称为“外滩一号”的大楼就坐落于此。它虽然不是外滩的第一栋建筑,但却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同时也是外滩南面的起点,所以当时也被称为是外滩第一楼,而让它真正成名的名字则是亚细亚大楼。

魔都100-建筑

复兴坊——杜月笙曾在这里“金屋藏娇”

漫步上海街头,总会不经意地被某栋建筑吸引,这些上了年月的建筑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一段段令人着迷的历史,今天我们介绍的就是位于复兴中路的复兴坊。

复兴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全长3494米,以陕西南路为界,东段属于黄浦区,西段属于徐汇区。复兴中路在1943年以前名为辣斐德路(Route Lafayette),是法国人在上海设立法租界时,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将军“辣斐德”的名字命名的。

复兴中路553弄复兴坊,建于1927年,原名辣斐坊,1949年后,改名为“复兴坊”,2005年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魔都100-建筑

老洋房摇身一变成图书馆 快来打卡这处近代民主与科学的发源地吧!

就在6月28日,自从去年2月便开始闭馆的明复图书馆终于完成修缮,恢复对读者开放。坐落于陕西南路235号的明复图书馆前身是名载史册的全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又传承了上海人民图书馆的资源,变迁到如今书香怡人的全国一级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建造于1929年,墙角的奠基石上孙科的题词清晰可辨:“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二日中国科学社为明复图书馆举行奠基礼”,如今是图书馆主体的明复楼。副楼是由美籍华人关康才捐赠的乐乐图书楼。而右后方的明黄的二层小楼名为会心楼,线条明朗简洁,颇有几分西班牙风格,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诞生地。

魔都100-建筑

老码头——在黄浦江边的弄堂里体验慢生活

老码头,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地处南外滩核心区域,东到外马路,西到中山南路,北到毛家园路,南到新码头路。前身是上海油脂厂,园内共有22栋建筑,占地25000平方米,分广场和创意园区两部分。2007年,老码头完成第一轮翻修和功能调整,成为上海著名城市景点。2019年,老码头重新整合外部内容资源,调整场地配置,进行了二次升级。临江弄堂是这里的重要看点之一,当年上海滩青帮大佬的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在这里建设的货物仓库,如今均被加以改造,融合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魔都100-建筑

新上院——交大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见证者

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汇校区存留者不少古老的建筑,他们每一栋都有自己的历史,诉说着自己与交大的故事。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老建筑,工程馆、老图书馆、文治堂等等之前小编已给大家介绍过,这一次,要带大家来看的是位于校园中心绿地西北角的新上院。

魔都100-建筑

小桥、流水、人家——上海最美水乡古镇朱家角

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在那儿,有块扇形的小镇,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它就是——朱家角。朱家角历史源远流长,拒史料记载,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至明代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

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她尽显着“小桥流水多”,“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情。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来到这里你能才能感受到什么叫做“小桥、流水、人家”。

 

 

 

1 2 3 ... 11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