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热点新闻

分享
寻人!沪上这家老字号关了以后,收到三页手写信!更感人的还有…
热透社

寻人!沪上这家老字号关了以后,收到三页手写信!更感人的还有…

新闻坊 2021-05-02 05:15:39

说起上海本土的面包房

你会想到哪些?

克莉丝汀、凯司令、元祖

红宝石、静安面包房……

那你还记得马哥孛罗面包房吗?

是不是很久没见到了?

其实早在去年8月,

这家上海人熟悉的面包房

就已经关门停业。

详情点击↓

不舍!这家上海人吃了二十多年的面包房关门了!你一定买过…

虽然只是一家面包房,

但突然传来的闭店消息,

当时还掀起了一场小小的波澜。

不少人追忆起他们和这家店的青春:

@“我和老公当年第一次约会就是在马哥孛罗新华路店,曾经上海影城旁边的劈情操胜地啊!”;

@ “每次电影节期间都会来这里歇个脚、充个饥、叙个旧,不知不觉马哥孛罗面包也成了观影的最佳拍档啦!”...

小坊在当时的推送中

提及了面包房关门的原因,

有网友透露因为老板年事已高,

但又没有可以接班的人,

更不想把品牌交给别人,

所以只能把店全关了。

虽然几十年的面包房终成回忆,

但店主老夫妻俩在闭店后

一直有个心愿未了。

老夫妻曾为两岸出版界

搭起桥梁,后"跨界"做面包

据小坊最近了解,马哥孛罗面包的创始人是台湾东华书局董事长卓鑫淼的太太卓刘庆弟。卓氏夫妇年轻时先后从上海去到台湾,作为资深的出版家,他们最早把《辞海》、《汉语大词典》、《新英汉大词典》引入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为两岸出版界的交流搭起桥梁。

上世纪80年代,卓太太回内地从事文化活动之时,沿着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哥孛罗到过的城市走了一遍,并萌生了为东西方饮食文化交流做点事的想法:将西方正宗的面包引入国内。回台湾后,她将自己创办的面包品牌命名为“马哥孛罗”。1994年,卓太太带着“马哥孛罗”回到故乡上海,用面包作为交流的介质,往返两岸,开拓市场。

鼎盛时期,马哥孛罗在上海共有40多家门店,不过在去年8月17日,新华路上的这最后一家店偃旗息鼓。

寻人启事 | 老板夫妻未完成的心愿

在马哥孛罗即将结束营业的时候,老板曾收到一位先生的亲笔信件,文情并茂地书写对上海马哥孛罗面包店的深刻印象,也是他一家五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从产品的质量、人员的服务、经营的良心,都给了极高度的肯定评价。

信中提及,写信人的祖父出生在19世纪90年代,是一个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写信人在青壮年时期跟随祖父走到过不少国家、也品尝过不少“洋面包”,一家人尝遍上海的各种面包房,对马哥孛罗情有独钟。

祖父最爱的早餐就是面包、铜锣烧配上一杯牛奶、或稀粥,平时用起司条、小饼干蘸咖啡奶茶为下午甜点。如今儿孙满堂,五代人都爱吃面包,小曾孙爱吃枣泥蛋糕。

听闻创始人夫妻要闭店,写信人表示“辛苦经营几十年,该退休颐养天年。一只面包让我们感受到了您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人处世的节操。”落款为 “爱吃马哥孛罗面包的一家五代人”。

手写书信原文

面对这份真挚的手写信件,面包店老板表示,马哥孛罗面包在新华路上飘香四分之一个世纪,走到终须一别的此刻,他们心中只有感谢,没有遗憾。为了表达对写信人一家五代的谢意,他们很想找到写信人,亲自说声感谢。

新华路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这份特殊的寻人启事本来发布在一本名叫《新华录》的杂志上,这是一本由住在新华路附近的街坊们共同创作的社区生活杂志。

志愿者们也特别希望

能续写这个动人的故事。

   

1 2 3 ... 12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