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热点新闻

分享
热透社

上海第一台共享冰箱5年了,没在网友口水战中消失,却成了许多人的解忧杂货铺

上观 2021-09-13 08:14:07

  (四)城市里的解忧杂货铺

  忙完上午的食物发放,摆放着共享冰箱的这间屋子,很快安静下来。当天的值班志愿者许洪海把玻璃门关上,开始整理起货物来。

  可没过多久,那玻璃门又开了。进来个头发半白的老太太,拉过一把椅子就坐下,絮絮叨叨说起了家长里短。

  志愿者每人每周各值一天班,直到下午4点关门。其间,搬货、理货、打扫屋子,样样都得干。来的人,有的是领取食物的,有的就是为了求一个说话的地方。

 

  蒋梅琴值班那天,王老太破天荒地来了。她们在领取和发放食物的过程中相识,但王老太已经好久没露面了。

  老太说,自己要从租的房子里搬出来了,却不知道去哪。要是每年给大儿子10万块钱,不知道愿不愿意收留自己。

  蒋梅琴刚拔了满口的牙,说话有些不自在,却又忍不住苦口婆心地劝:别回儿子家了,人家若要你,早接你去了。拿着10万块钱,去住个好点的养老院。

  王老太连声答应,走时还拜托蒋梅琴,一定给她留心一家靠谱的去处。

  李萍又给我讲了一个劝人和睦的故事。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刚回归社会那阵子,没工作,也吃不上饭,常来领东西。

  看他总不说话,大家就变着法让他开口。听说他和母亲的关系很紧张,又通过居委会,把他母亲也找来,分头劝和。

  后来,他便再也没有来领取过食物。听说,他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了,能养活自己。

  “你们看上去只管着一台冰箱,操的却是联合国的心。”听了我的话,一屋子人乐了。

  蒋梅琴拉拉我的手,“你和我外孙差不多大。你不懂,我们这一代人自己过得苦,就希望别人的日子好一点。再说,我们都是党员,哪有党员不给老百姓办事的。”

  走出玻璃门后,我们特地绕道至背后那片小区瞧了瞧,共享冰箱的志愿者们,许多从这里走来。

  那是1990年前后,拆了一片老旧弄堂后盖起来的。里面住着的居民,有不少是当年周边纺织厂、机械厂的工人。时光改变了他们的模样,改变了他们的居住空间,却唯独没有改变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那几年垃圾分类工作如火如荼,小区里一下冒出100多个志愿者。“不让他们干还不高兴。”居民区的小张书记说。而面对这样一台特殊的冰箱,他们同样一头扎进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

  我想,共享冰箱给他们的,或许只是一个消遣时间、发挥余热的机会。但他们赋予共享冰箱的,却无疑是慈善的本质:力所能及、悦己利他。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