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热透社

分享
热透社

单程50公里、3种交通工具,我们和这个老外踏上一次沪昆通勤路

周到上海 2023-09-18 06:38:43

    美国人董何塞(Jose Dominguez)住在昆山和嘉定交界地带的兆丰路上,他的工作地在杨浦区一所国际学校。每天,他需采用汽车、高铁和地铁相结合的交通方式,完成往返近100公里,耗时3小时的通勤之路。

  自从他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长距离通勤的视频后,观看量达到了3.5万人次。不能算很多,但他感觉,好像被一个体育场的人围观自己上下班。

  纯粹出于好奇,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决定和他一起上班,实地体验一次漫漫通勤路。我们在早上6点到达他位于兆丰路上的小区楼下,6点10分,董何塞准时出现。而当我们陪他走出地铁10号线国权路站、目送他步行前往学校时,时间已近8点。

  这一路,我们跟随着他,试图用一个普通老外的眼光观察自己早已熟视无睹的这座城市,并有了一些意外的发现。

  而对于董何塞来说,他自觉70%的时间里是城市中一个普通的观察者。但同时他也真正地活在其中,他和其他人一样每日奔波在通勤路上,认真地、勤勉地、并不总是充满乐趣地活着。

  那个早晨,结束拍摄和录音的第一时间,我们立刻钻进了街边一家小小的咖啡店里点上两杯咖啡,随即一饮而尽。

  6:10 开车前往高铁站

  我也可以做顺风车司机

  他和女友是大约半年前搬来这里的,交往三年后,两人决定在上海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此地在他们看来是性价比最高的地段,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这里被划在昆山市,已经是属于江苏省的地界了。

  他们搬到新家后,董何塞买了一辆车。他原本打算开车上班,但尝试了一个星期,意识到这种办法并不明智。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段,走G42公路实在太堵了。而且因为对上海的路况不熟悉,他必须在神经高度紧绷中度过那段车程,这种体验并不好。

  他说,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多多少少都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很久以前,我和家人在洛杉矶开过车,那儿的交通情况更糟糕。”

  所以,他决定还是搭乘公共交通通勤。

  董何塞前往地下车库取车

  地铁是大多数住在附近的通勤族们习惯采用的方式,在他小区附近,就是地铁11号线安亭站。但地铁最大的问题在于拥挤,和很多老外一样,他不习惯与陌生人发生肢体接触,所以宁可每天花上24元购买往返高铁票。

  从他家所在的楼栋到地下车库,大约要走上5分钟。每天早上,他把车停到安亭北站的地面停车场,然后从这里搭乘高铁到上海火车站。

  这是一辆小巧精致的大众,车内空间不大,但对于两个人而言足够了。“最近,他们想卖停车位给我们,但非常贵。”他说,“我记得——当然我可能记错了——好像是20万元。所以我们暂时还是租停车位用。”

  董何塞的女友也在市区上班,但时间相对自由,每周有几天可以在家里远程办公。因此,住在昆山的主要问题就是他的通勤,而他很快就适应了。

  “在美国,人们早已习惯了长距离通勤。举例来说,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妈妈去上班单程就要花上2小时。我现在单程一个多小时,相比之下一点儿也不算什么。”

  每天早晨,他大约在5点45起床,6点20分左右出门(注:这天因为拍摄,我们提前出发了10分钟)。开往高铁站的一路上,车不多,更难见人影。这种优势在雨天尤其明显,“前几天上海不是下暴雨吗?虽然我不得不开得比平时慢一些,但几乎没有耽搁什么时间。”

  他说,希望自己车得还算稳当

  “我希望我比早上送你们过来的滴滴司机开得更稳当,”董何塞笑着对我们说,“如果我平时开车多一点,对路况更熟悉些,我觉得自己可以做个顺风车司机,路上顺便带别人一段。但是我不确定,乘客是否介意司机连中文都说不利索,这是不是会让他们感到紧张。”

1 2 3 ... 5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