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轮番图

分享

上海:再造商业步行街

上观 2019-10-28 06:00:05

  【专家对话】

  记者:全球打造步行街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与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否相关?

  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过一轮新的步行街改造热潮,有失败,有成功,一度机动车又成为主角。比如纽约时代广场就经历了几轮变更,如今依然坚持取消几条机动车道,增加步行区,这些做法让它被列为激发空间商业活力的经典案例,但争议依然存在。

  过去的步行街,可能人与车的主要矛盾还不突出,但时至今日,机动车速度非常快。可以试想一下,大量小汽车飞驰而过,对周边行人和空间舒适度确实有负面影响。所以 步行街是否需要彻底禁止机动车,成为一个选择题

  记者:作为商业步行街,交通可达性其实非常重要。

  徐磊青:对,所以缺少机动车带来的流量,对商业步行街也未必好。目前一些全球城市的做法是允许某一时间段小汽车短暂停车,为周边商业带来更多流量。 也可以允许机动车慢行,“慢生活”既包括步行、非机动车,也可以包括慢速机动车。

  如今大家提倡“共享街道”的概念。所以我认为,除了非常必要,如纯粹的商业街可以封闭以外,一旦沿街有居民区,那不妨开放完整的街道,让机动车和步行者共享街道。当便利店、公交站、便民服务点、居民区等各种业态与商铺混杂在一起时, 这样的生活性街区更有乐趣和探索性。

  记者:好的步行街,您认为需要符合哪些特征?

  徐磊青:首先是规划问题。比如地段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捷。这些是基本条件。

  其次是周边环境,每一块区域都有符合自己特色的良好环境,不能名存实亡。

  根据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大调查,慢行交通占所有购物出行的73.20%,占所有娱乐出行比例的57.4%。可见慢行环境与购物的密切关联。步行街讲究慢行生活圈,这个“圈”很重要。

  记者:对步行街来说,两边的建筑,如商铺或者民宅,往往很难强迫其更新与改变。有什么好办法吗?

  徐磊青:步行街要有更高的品质,周边店铺需要共同升级。理论上,鼓励慢行必然有一定的经济企图,希望带活周边商业。按照国外经验, 一般由街道或者自治协会出面,店主们坐下来一起谈,大家共同促进商业繁荣,动力还是有的

  有些店铺需要重新装修的,可以给予一定补贴,做得好的店铺每年进行评选和奖励。也可以进行政策引导,比如鼓励商铺开放优美的空间给路人,政府可以给予商铺停车或其他方面的便利。

  一家家店铺进行协调,争取双赢,办法总比困难多。

  记者:您的团队正在编制宁波市的15分钟生活导则,其中有提及慢行区域的内容吗?

  徐磊青:我们目前还没有城市的导则细化到慢行社区。但是我们在编制宁波鄞州白鹤街道的15分钟生活圈营造,就把这个3平方公里大的住区,几乎全部规划成了慢行城区。

  一般而言,我理想中是这样的:规定好哪些区域、哪几条路可以做成慢行区域,匹配相应的慢行区域规划,明确慢行需要提供哪些基础设施(如公共厕所等),提出哪些要求(如机动车限速、停车范围等),慢行街道两边的店铺是否允许外摆,噪音必须低于多少分贝,夜间商铺营业到几点等,出台一系列的系统性指标。

  街道还可以细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生活型街道也能再细究,比如社区中心、卫生站、文化养老、便利店、菜场占据多少比例,都可以在规划中有所限定。

  中国的城市街道使用统一标准,而现在为了美好生活、绿色健康、发展经济、激活公共空间,在统一标准之外,应该设立慢行区域规划。 据我所知,巴塞罗那就在打造慢行城区,可资借鉴。

  记者:对上海而言,哪些区域比较适合打造步行街、慢行圈?

  徐磊青:可纳入的街区需要几个条件:窄密路网,交通流量不大;周边建筑有特色风貌,比较独特;尽量地处中心。简单说,要有人流量,却没有快速车流量。

  比如老城厢可以实行类似的慢行规划,限定每周末的某个傍晚时间段。愚园路近几年的更新很不错,也可以适当考虑。大学路有自己的特色,大学生和创业者多,可以发展为社区型、生活型慢行街区。武康路偏重历史文化的浏览参观等。

  上海中心城区本就有良好的慢行氛围和基础,大有潜力可挖。看看做法上能否有一套模式创新、系统创新

上一页 1 ... 8 9 10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