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海上文娱新闻

分享
娱乐频道

直击心灵的历史现实 话剧《孩子梦》将拉开帷幕

上海热线 2019-11-06 17:34:12

上海热线讯 话剧《孩子梦》由以色列国宝级剧作家汉诺赫·列文创作,该作被誉为以色列舞台上最具有诗意的作品之一。汉诺赫·列文作为以色列最受尊崇的剧作家,以其强大的洞察力震撼着一代代戏剧人与观众。话剧《孩子梦》的初稿命名为《圣路易斯-死亡之歌》,顾名思义,这是列文基于真实事件写的一部历史作品,但又试图从一部历史作品中脱离出来,变得更诗意、开放和梦幻。此次,话剧《孩子梦》由北马其顿共和国的比托拉国家剧院呈现,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于2019年11月8日-9日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演绎一首寻觅与救赎的长诗。

天才的笔触 叛逆的灵魂

汉诺赫·列文1943年12月18日出生特拉维夫南部沙阿南区一个宗教犹太家庭。少年丧父,因家贫不得不辍学打工,帮助维持家庭生计。他一边工作一边上补习学校,靠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完成中学学业,并在1964年进入特拉维夫大学学习哲学和希伯来文学,1967年毕业。他的一生共完成56部戏,包含政治讽刺剧、家庭邻里剧以及神话剧。一直到生命末了,列文还在特拉维夫医院的病床上为他最新的剧作《发牢骚的人》试镜。

列文的作品带有其强烈的个人特征——诗意、残酷,与死亡紧紧相连——从先前大热的《安魂曲》和即将登上舞台的《孩子梦》便可发觉其中精髓。戏剧评论家米海尔·亨德尔扎兹这样评价:“在列文的所有作品中,他都将社会分解开来详加描述:那种粗糙、那种不敏感、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倾向、那种压迫感、那种贪欲、那种不宽容与残忍……无论是在个人、社会、政治或经济层面上,今天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种情形不能在汉诺赫·列文作品的某一段落找到自己的缩影”。关注列文和以色列戏剧的学者都一致认为,他的独特性与个人命运及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宗教”、“战争”、“阶级”都是他作品中的常客,而将所有现实世界的真实,以冷酷无情或背道而驰地表述出来也成为他剧作最大的特征之一。

在《孩子梦》中,列文仿佛毫不费力便营造了一副“梦与现实”的对比图。一面是唱着童谣的孩子——“Here come the sweet days of summer, Awash in joy we await; The day is long, the night is far; But already we start to worry: Will summer be enough? Will life be enough?夏季已至,天光正灿,久违的喜悦洒满。日头高,夜色远,何故心生不安?夏不憎长,命只嫌短。”一面却是拒绝难民上岸的冰冷的现实——“Let the entire enlightened world see our sole natural resource: the tear!叫文明世界的人都见识见识我们仅有的资源——我们的眼泪!”一面希冀着母亲的怀抱和微弱的希望——“Yes, Mother, I will tell you a secret: in your arms, I am full of hope…是的,妈妈,告诉你个秘密:只要你的怀抱还是暖的,我的希望就不会冷掉…”,一面却只能接受无奈的结局——“We are the quiet children in the world, the dead children. 我们是世上最安静的孩子。我们是死去的孩子。”列文用其语言的诗感韵律和作品呈现的空间感,与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形成强烈对比。只言片语,让沉重如鲠在喉。

面对绝望残酷的生存处境 从灵魂深处流淌纯真眼泪

《孩子梦》以“圣路易斯号事件”为历史背景——1939年5月13日水晶之夜过后,一艘载有937名德裔犹太难民的船只从汉堡启航到古巴,但他们在哈瓦那被拒绝入境。之后他们又试图在美国和加拿大其他的港口寻求避难,但同样都遭到了拒绝。船只驶回欧洲,他们在几个国家被接受入境,但最终多数人命丧于集中营。列文以天才的笔触将绝望的真实,以诗意的方式娓娓道来。《孩子梦》写于1986年,并于1993年在以色列国家剧院哈比马首演。该剧分成四个部分:父亲;母亲;孩子;弥赛亚。它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他母亲逃往遥远又未知的路途的故事。孩子死了。但死去的孩子仍坚持着救赎和复活的信念。作品以其历史真实的背景毫不避讳地展现出血淋淋的现实。

此次《孩子梦》的演出将由北马其顿共和国的比托拉国家剧院呈现。比托拉国家剧院及其在北马其顿共和国的文化建设中持久的杰出贡献有着无可置辩的重要性。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杰出导演在这座剧院留下了超过三十场首演。这些演出不仅代表着多元性和极富创造力的激情,也象征着一个概念——在舞台上复刻的每个瞬间都呼应着我们的生活。除了这些剧目外,剧院也由于年轻一代的剧作家和导演而大放异彩。本次演出《孩子梦》的导演伊泰·德荣就是典型的代表。

本剧导演伊泰·德荣是以色列年轻新锐导演,他与合作伙伴、视觉设计欧米瑞·罗森布鲁姆一直致力于戏剧艺术的融合与拓展。他回忆自己第一次读《孩子梦》时还在上高中,鼎鼎大名的列文对于当时梦想着长大成为戏剧制作人的他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偶像:列文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几乎将每个阴暗面都融入自己诗性的艺术创作中。当时的伊泰·德荣觉得这部作品极其有力,几乎不可能在舞台上演绎出来。

如今他与他的团队倾尽全力做到了。伊泰·德荣认为,在导演该剧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是要找到一种能将文字呈现舞台的方法。“第一次阅读剧本时,似乎就已经清晰地表达了所有东西,没有隐藏任何含义。就像梦一般,一切都在美丽的诗歌中倾涌而出了。而该怎样把这首诗转化于戏剧、冲突和生活中?”他们采取的办法是用一些练习曲(即兴演奏),在舞台上传递出生活的质感。《孩子梦》最主要的目标,是让剧院中的每个人都进入梦境一般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可以关闭平日里每天不断让步妥协的状态,为其他东西的开启提供空间。

可以说,尽管两位大师生不同时,但在整体的艺术呈现上,他们的创作思想在时空的长河中遥相呼应。《孩子梦》对生存的挣扎,对救赎的期盼,一切都在美丽的诗歌中倾涌而出。舞台的粼粼波光仿佛倒映着死亡的恐惧,也荡漾着生命的闪亮。在舞台上复刻的每个瞬间都呼应着我们的生活。在作品中,观众不仅是观察者,更是作品的一部分。他们也是那个做梦的人,也是梦中的一部分。话剧将带着持久的张力震撼观众的心灵,诗意的演绎将引发深度思考,回味无穷。

文化广场的话剧视野 多样性与丰富性并存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对话剧作品的选择始终保持艺术与审美的双高口碑。从“非常林奕华”连年的新作呈现,到英国国家话剧院《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瓦赫坦戈夫剧院《奥涅金》引爆戏剧圈,再到俄罗斯史诗话剧《静静的顿河》创文化事件,无不体现文化广场引进世界级经典话剧作品的多样性与新视野。

对于此次《孩子梦》,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汉诺赫·列文的作品能给观众带来通识的感受,同时他诗性与残酷并存的内核,也具备动摇观众的惯性理解,引发思索。将这样高品质的话剧作品推向市场,推向观众,是文化广场一贯的选戏动力与追求。”

媒体评论

《孩子梦》延续了剧作家列文一贯的诗性风格,是一部反情节剧,人物、情节、故事线非常弱,就是一个母亲带着孩子踏上逃亡之旅,一路经历人性的残酷和温暖。这部戏表现了一种存在主义的思想,但是它的形态是一种表现主义的戏剧,呈现上很有创意,充满水的舞台,表演十分真实,导演的想法也很丰富。

—— 剧作家:李静

《孩子梦》里整个世界是一座难民营,难民们互相戕害。反背景情节、反人物关系、剥掉一切表象预设,掠过所有生活场景,直接横切绝望而残酷的生命处境,不惜在天真目光中泯灭人类得救的最后指望。用老者饰演幼弱新生儿,以轮回沧桑的目光阅尽母与子颠沛流离、受尽屈辱的灵魂之旅。

—— 戏剧评论家、策展人:张向阳

生存的绝望来自人类的不觉醒,希望更不是来自给予希望本身的幻想。《孩子梦》是列文根据著名“圣路易斯”号难民船事件为历史背景参考而创作的剧作,是一部令人从灵魂深处流淌眼泪的伟大作品。以强烈的符号化和象征逼视着人性中的残忍与卑微,逼视着人类自掘坟墓的悲凉生存处境。

—— 戏剧人、制作人:於静毅

演出信息

话剧《孩子梦》

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主剧场

日期:2019.11.08 - 2019.11.09(共计2场)

时间:19:30

价格:80-680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