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娱乐频道

分享
娱乐频道

王国平:中国本土卡拉OK开创者 一路高歌猛进

微影视网 2023-01-20 10:34:11

1986年,24岁的王国平导演处女作,就一鸣惊人开创中国大陆MV先河。

王国平

国家一级导演

上海电视台原音乐节目负责人/总导演

中国大陆MV/卡拉OK鼻祖

中国电视样式发明家

中国电影电视理论家

中国形象传播创意家

中国超视觉融艺术家

中国微影视第一人

    “王国平,你是中国卡拉OK的开山鼻祖!”

    当我打通了三十几年已失联并通过王培青、姜学伟、李力等接力联系才找到的上影音像公司制片韩豫林的手机时,他激动地脱口而出,在电话里朝我大喊大叫。

    众人皆知我是中国大陆MV鼻祖,但几乎鲜有人知晓我还是中国大陆卡拉OK的开创者。

    我当即兴奋地感叹道:“中国大陆第一盒卡拉OK录像带虽然是我创意发明和导演制作的,但你们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你们既是参与者,更是见证人,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共同开创了中国电视的一个奇迹,在中国音像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又由衷地像发军功章一样表扬道:“如项目负责人(制片主任)郭晓红、现场制片韩豫林、摄像王伊洪、已故副导演、我的老兄弟、老同事何涧涧、录像赵一昕、剪辑朱兆明、顾林兰、音乐伴奏带制作者应晓提、唱词涂色器制作者李力等这几位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的核心主创,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可谓环环相扣,不可或缺,这是上海电视台王国平团队(当年我还没有正式成立工作室)与上影音像公司一次自发的成功的珍贵的难得的难忘的精诚合作。”

    韩豫林急切地插话道:“当年我们合作得非常融洽愉快,虽然成本很低很低,但大家丝毫不计较,硬是咬着牙,克服种种困难,互相配合,鼎力支持,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色地完成了,了不起! ”

    我哈哈一笑,说:“是啊,我拍电视从来都不是为了钱,我好创新,好发明,喜欢探索新奇的电视样式,有机会就上,没钱也干,我是艺术家,不是生意人。”

    我从读小学、到读中学直至大学毕业,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和职业及事业就是导演,既是人生第一,更是人生唯一,至死不渝,不会更改。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导演工作将我人生的工作和职业、事业和理想、兴趣和爱好、旅游和探险、娱乐和艺术,甚至名和利,都聚集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神奇和美妙的集大成。如果这辈子有机会重新选择人生道路,我毫不犹豫地还会选择做导演,尽管此生之前也有做官和发财的许多机会,但我都放弃了。如果问我下辈子还会选择什么工作,我仍然义无反顾地会说再当导演,这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导演工作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已溶进了我的血液,已永驻在我的心田,是历练我灵魂升华的通道。

    最早听说卡拉OK这个神奇玩意的新名字是在庄鲁迅家里,可能是1985年下半年或1986年上半年,我去采访当年与张行齐名的上海吉他歌手庄鲁迅,在他淮海路上海妇女用品大楼的宽敞公寓里,他突然说起在香港流行一种镭射激光影碟,有脸盆一样大,画质好,音质好,能伴奏唱歌。我一脸懵逼,像在听天方夜谭。

    卡拉OK最早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人井上大佑先生发明的,卡拉OK日文原意是“无人伴奏乐队”,上世纪60年代,年轻时的井上大佑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市担任沙龙乐队鼓手,他率先推出了伴唱声轨和可携式麦克风。众人纷纷效仿,不到三年功夫,卡拉OK开始流行,大公司嗅得商机,利用技术和资本的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机型,将卡拉OK正式推向了市场,由此创造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歌唱娱乐方式。

    卡拉OK娱乐产业在日本的兴起和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盒式录音机问世以后,左(L)右(R)立体声磁带可录制两个音源,一路是伴奏音乐,一路是人声歌唱。当人们学会唱这首歌以后,人们就会关掉人声这路通道,而通过话筒音亲自演唱这首歌。这种娱乐活动首先在日本流行起来,日本人将此称为KAROKE娱乐游戏,KARA是日语“空”的意思,OKE是英文“交响乐”的缩写,也就是“乐队”的意思。

    这种KARAOKE游戏在日本迅速流行走红,许多酒吧、咖啡厅、歌舞厅老板为节约成本,干脆就辞退原来的驻唱乐队,而采用一套带歌曲伴奏带的音响设备,供人选歌点唱,一时生意火爆,热度不减。

    大约在1970年,日本有了第一台伴唱机,不过那只是将留声机拉上麦克风,让喜欢唱歌的人跟着唱片一起唱。1978年,一家日本公司正式制造了现在的伴唱机。三个月后,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不仅打开了日本国内市场,而且很快遍及整个东南亚。1983年9月,台湾制造的伴唱机也正式推出,销量特别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录像机出现以后,开始用图像画面来解释歌曲的意境,形成了声画并茂、视听同步的综合艺术系统,并用歌词变色或镶边的方式进行字幕提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激光影碟机问世以后,这种设备都是数字电路,所以它的音频和视频信号要比录音机和录像机有很大的提高。影碟机和影碟的特点是频率响应宽,噪声低,失真度小,使音频和视频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准,也就是当年人们统称它为“高保真”。

    镭射激光影碟,简称“LD”的发明推出,使卡拉OK的媒介和载体有了质的飞跃,其音质和画质都是无与伦比、无懈可击的,因而备受青年人推崇,这也使得KARAOKE厅生意持续火爆,居高不下。但由于镭射激光影碟的零售成本非常昂贵,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张LD最贵时要卖1000多元,后来才慢慢降至三、五百元,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个人或家庭无法承担得起的,所以,LD只有营业场所的K厅、迪厅、舞厅、酒吧等才会买得起、用得起。由此又催生了卡拉OK盗版地下黑市场的兴旺,一些头子活络、有生意经的人,就将原版LD拷贝翻录到VHS录像带上进行私下贩卖,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是家用录像机普及以后,人们对卡拉OK录像带的迫切急需,因为市场缺额极大,不法分子就乘虚而入,抢占商机。

    卡拉OK传入中国大陆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89年,北京出现了KARAOKE歌舞厅,1990年便发展为100家,1991年又发展为200家,1992年发展为400家。到了1993年已发展成600家,直至1994年,歌厅、舞厅、KARAOKE厅、多功能厅等已达到800家,加上各单位、各系统内部的歌舞厅,累计超1000家。而当年上海的卡拉OK歌厅数量和规模都远超北京。

    当年,我经常晚上光顾上海一些卡拉OK歌舞厅,看着听着,听着唱着,我就萌发了原创拍摄制作中国大陆卡拉OK录像带的冲动和愿望,我天生就有创造发明的基因,每时每刻都想捣鼓出点新玩意出来。

    说到我开创大陆卡拉OK,还要从我最早开创中国本土MV说起。

    1986年秋天,24岁的我执导处女作音乐电视集《金色的旋律》,一举开创了中国大陆MV的先河,它以唯美的画面和新奇的样式一飞冲天地荣获全国一等奖,并被评委赞誉为“一等奖中的第一名”,由此成为中国大陆MV的最早标杆。全片共推出了6首MV《秋雨的思念》(黄英演唱)、《寻觅》(吴越菲演唱)、《学生时代》(吴越菲演唱)、《金秋》(郑南演唱)、《秋蝉》(郑南演唱)、《秋天的时候》(赵阳、韦国庆演唱)。

    从此,我对MV情有独钟,一发而不可收,当年MV被称为MTV、音乐录音带、可视音乐、音乐电视等等许多种新名词,其实,就声画关系而言,卡拉OK录像片与MV是最类似、最相近的姐妹关系,两者都以一首歌为一个单元进行拍摄和制作而独立成章。所不同的是,海外MV必须由演唱者出镜,谁录音演唱并出演,那这部MV就是属于哪位歌星的,在MV中,作为歌手的演唱者和演出者是合而为一的。中国式MV则是由导演主导的一种电视艺术创作,根据导演的创意需求,歌手可出镜,也可不出镜。但卡拉OK录像片是仅有伴奏音乐,原唱者可出镜,也可不出镜,画面是随意的,甚至是任意的,它只是音乐的传播载体而已。有许多卡拉OK就直接将歌星的同名MV画面套用。卡拉OK录像片的画面创意相对MV而言,要简单许多,现如今的卡拉OK录像片数控画面,甚至是无创意的、无构思的、无主题的,任何画面都可以与歌曲任意组合,原唱声和伴奏音乐在不同声轨上,可随意切换选择。如三点式泳装美女的画面就可以与任何歌曲组合,这似乎成了卡拉OK的一种标配。

    所以,卡拉OK就是用卡拉OK录像片为任何人演唱进行现场伴奏的自娱自乐的一种活动,它具有互动性、即时性、随意性。而海外MV则是专为歌手或歌星演唱和演出所度身定制拍摄的一张唱片中的主打歌曲和歌星广告片,它具有欣赏性、艺术性、广告性。

    归根到底,卡拉OK是一种娱乐活动,卡拉OK是统称、简称,若细分,它还有卡拉OK录像片、卡拉OK录像带、卡拉OK录像厅等。卡拉OK录像片则是专为卡拉OK活动拍摄制作的电视片,卡拉OK录像带是播放卡拉OK歌曲的一种载体。而MV则是一种电视样式,虽然两者像双胞胎一样,有时会难解难分,但却貌合神离。

    乘着我创造中国本土MV开山之作的东风和一鼓作气的冲劲,我马不停蹄地于1997年在拍摄向五四青年节献礼的电视艺术专题片《青春颂》中又推出了六首MV,由此轰动上海荧屏,收视率获上海电视台当周第一名,力压当年轰动一时的墨西哥电视连续剧《卞卡》。

    我再接再厉于1998年,大胆推出电视艺术探索片《三色太阳》,片中又推出多首MV,由此掀起的MV视听狂飙席卷中国电视界和新闻界及文艺界和娱乐界,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观众来信,中央台青少部主任徐家察称赞该片“为中国电视窗口提供了高质量的电视片”。上海台播放后,好评如潮,许多观众不吝溢美之词,纷纷来信称赞,上海《新民晚报》破天荒连续两天在文艺版发表大篇幅争鸣文章,《三色太阳》由此成为当年一鸣惊人的现象级电视片,我也从此声名雀起,令人刮目相看,采访者、求教者、合作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如上海青联秘书长杨德林主动慕名找到我这个当年才二十几岁的初出茅庐却才气逼人的青年编导,力邀我执导反映上海各行各业青年才俊的纪录片,我则重新创意,另起炉灶,将之升华为思想深邃的五集政论片《城市人》。还有如上海永乐股份公司慕名找我,请我出山执导中国第一张中外散文诗卡拉OK精品镭射激光影碟等等。

    也许是我的MV名声大震,也许是当年我拍摄广告片的业务挂靠在上影录像公司,还有就是刚从大学毕业分配进上影音像公司的王培青当年还没出道,经常与孙自强、夏晓昀等到我家里来玩耍,所以我与上影音像公司就非常稔熟了。

    上影音像公司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为顺应当年红火的音像市场需求而成立的一家充满活力的电视制作公司,它拥有音像制品出版发行的资质及渠道。分管副厂长是周浩斐,总经理石勇是从上影厂文学部调任而来,他总抓并主管创作,总经理助理是姜学伟;精明能干的副总经理邵丽君分管技术制作部,公司拥有当年上海滩唯一一台非常昂贵的从德国进口的胶转磁设备,还有先进的摄像机和编辑机等全套前后期设备,技术制作部拥有制片韩豫林、剪辑师朱兆明、顾林兰、李志明,摄像兼录像晏敏、录像赵一昕、胶转磁技师祁鸣、技术负责人李力等精兵强将;副总经理陈渝诚分管市场经营部,他手下有王金花、王培青、郭晓红、姜学伟、戴小庆等能人强人。这是一支生机勃勃、藏龙卧虎的制作和经营两者并举的集体,王金花后下海与王洪清创立上海亚太影视公司,是沪上第一批民营影视公司;王培青也下海自创野马广告公司,曾先后在上海和福建广告圈做得风生水起;姜学伟后任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郭晓红父亲是上影厂特技车间老职工,退休后由郭晓红顶替进厂,郭晓红热情奔放,能说会道,穿着时髦,惹人关注,是一个公关高手。

    1990年的某一天,我在斜土路上影厂4号门边上的八大楼6楼上影音像公司办公室,与郭晓红闲聊时,说起我对MV与卡拉OK异同的认识,我就提出:“MV的画面与卡拉OK的画面几乎是一致的,只是MV的声音是歌星的演唱录音,卡拉OK的声音是伴奏带而已,何不利用我拍MV的才华为你们制作卡拉OK录像带呢。”郭晓红并不是专业制作人员,她是搞市场营销的,她正愁找不到一个好项目为公司创收盈利,凭着她对音像市场的敏锐直觉,她当即被我的金点子所打动,与我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她立马向公司领导上报选题并申请预算。不久公司领导层开会研究后同意上马,于是,卡拉OK录像片摄制组由郭晓红牵头负责并担任制片主任,我任导演,我的MV团队摇身一变即刻成为卡拉OK录像片摄制组。后听说,公司总经理石勇自己也想亲自执导,无奈被其他领导和郭晓红等一致否决,他们说,专业的事只有专家做,拍卡拉OK非中国MV第一人王国平莫属。

    删选歌曲和确定歌曲是第一步,只要第一炮打响,之后肯定是一片红。当年去K厅绝对是土豪老板的高消费,普通市民是望而却步的,而面向大众的钱柜等量贩卡拉OK当年还没有建造。但是,带有卡拉OK功能的录像机已悄悄进入家庭,但就是愁于片荒,大陆市面上根本没有一盒原创的卡拉OK录像带,最多就是从LD大碟上拷贝下来的盗版带。

    “第一盒先搞儿童卡拉OK”我大胆提出了选歌设想,“好,听你的,大导演!”风风火火的郭晓红是上海滩一个少见的爽快女人,她有一说一,毫不含糊,工作作风更是干脆利落、雷厉风行,尽管她对我十分信任,但我仍然向她阐明理由:

    一是我们针对家庭卡拉OK市场的,而家庭中的宝贝和“小皇帝”就是小孩,且又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小孩的娱乐投资上是不惜成本的。

    二是我在1988年,刚刚策划举办过“卡西欧杯”上海睦邻城市家庭演唱大奖赛,已轰动江浙沪,凭着我任总导演的经验,儿童卡拉OK肯定能一鸣惊人,一发而不可收。

    三是我曾担任过上海电视台少儿学生科科长,对儿童节目非常熟悉,对儿童市场也有专门研究,儿童卡拉OK绝对能掀起家庭卡拉OK新浪潮。

    我选定了当年最为流行并深受少年儿童喜欢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济公》《聪明的小机灵》(《一休》主题歌)《歌声与微笑》,另二首《亚洲雄风》《爱的奉献》虽不纯粹是儿童歌曲,但却是人人皆知的当红歌曲,小朋友们都爱唱。

    拍卡拉OK比拍MV要省力简单许多,对我而言,如同刀切豆腐,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因为卡拉OK是市场行为,它有投入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市场回报问题,所以,容不得导演搞艺术创作,更不可能有大创意、大手笔、大制作,必须小成本、少投入、低经费,其实,它就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条龙制作。拍摄手法短、平、快,制作成本少、巧、省,场景使用尽量多拍、套拍,演员选用就近找人,任人唯亲,创意构思即兴发挥,信手拈来。

    尽管如此,但我仍绞尽脑汁,在有限的成本里,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使创意出彩、构思出新,能达到或接近MV的水准,使卡拉OK录像片胜人一筹并有超值画面效果。尽管在卡拉OK录像片中,导演和主创并不署名,因为它完全是商业行为,并非是艺术创作,但作为MV导演,我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良心,我始终用自己的电视作品证明自己是电视艺术家,而非电视生意人。偷工减料,投机取巧,抄袭模仿,重复拷贝,永远是我最鄙视的不良创作行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我导演、上影录像公司制作发行的中国第一盒儿童卡拉OK录像带一炮打红,风靡市场,一时成为持久热销的抢手货,上影录像公司引领并刮起了家庭卡拉OK的一阵旋风,同时也赚得盆满钵满,当然,市场经营部的郭晓红、王培青、姜学伟等众人都起到了举足轻重、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儿童卡拉OK大获成功的基础上,我又马不停蹄、快马加鞭地针对青年人最喜欢的港台流行歌曲的社会时尚风潮,又推出两盒家庭卡拉OK录像带,第一盒由《驿动的心》《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我想有个家》《不是我不小心》《再回首》5首组成。第二盒由《婉君》《情义无价》《难舍难分》《梦醒时分》《生命过客》《恋曲1990》《像风一样》《你走你的路》《你是我唯一的爱》《你知道我在等你吗》10首组成。

    我与上影录像公司合作制作的三盒卡拉OK录像带的意外爆红,由此撬开了家庭卡拉OK录像带的巨大市场,所以也吸引到了香港生产“返屋企玩”家用卡拉OK录像机老板的注意。“返屋企玩”是专门生产家用卡拉OK伴唱录像机的企业,他们以“海球牌”命名的四款机器正欲进军大陆市场,第一款GL-203A,拥有高灵敏度的两路混响、优质的高低音与放大器、20W+20W立体声放大器;第二款VT-988K,拥有高灵敏度的两路混响、多功能优质的高低音、五段均衡及音乐频谱指示、100W+100W立体声功率放大器;第三款CG-236B,拥有高灵敏度的两路混响、多功能的优质高低音、50W+50W立体声、放大器及功率指示灯;第四款VT-101B,拥有高灵敏的两路混响混音器、优质的高低音与放大器。

    香港老板确实懂市场、会经营,他为推销这四款“海球牌”卡拉OK伴唱录像机,决定免费赠送卡拉OK录像带给购机者,这种买一赠一的销售模式,在当年的大陆市场绝对是一种首创,确实迎合了顾客贪小便宜的心态,而随机赠送卡拉OK录像带,使伴唱机立竿见影就能使用,这正中消费者下怀,既让歌者乐享其成,又用一盒卡拉OK录像带拉动了卡拉OK伴唱机的热销,可谓互利共赢,皆大欢喜。

    于是,香港老板主动找到上影音像公司郭晓红,让她为“海球牌”伴唱机度身定制卡拉OK录像带,我又专门连续导演制作了五盒“返屋企玩”卡拉OK录像带,选取了50首港台流行歌曲进行拍摄。

    我在近百首的卡拉OK录像带的拍摄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港台的我自己的个人导演风格,开创了中国大陆卡拉OK录像片的先河。我主要在以下六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掌握和积累了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一,画面:体现主题,表现情绪

    不论是MV,还是卡拉OK,或是电影故事片中的主题歌、插曲等,所有画面都是为歌曲或音乐服务的,MV、卡拉OK作为一种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新样式,它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者合二为一的综合艺术,但就艺术的因果关系而言,是先有歌曲或音乐再有图像和画面,画面永远是为音乐服务的,它隶属于音乐,更受制于音乐,画面的长度,必须与音乐的长度相统一,绝不能越雷池一步,画面的内容也必须与音乐主题相吻合,决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卡拉OK的画面不能脱离歌曲的主题和情绪,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开无轨电车,或无拘无束地天马行空。

    卡拉OK的画面必须体现歌曲既定的主题,必须表现歌曲特定的情绪。

    卡拉OK画面越符合主题越好,越贴切主题越好;卡拉OK画面越吻合情绪越好,越渲染情绪越好。这就是歌者对卡拉OK的画面要求,只有这样,歌者对着卡拉OK演唱时,才能尽快进入到歌曲的规定情绪中,才能尽快切入歌曲的鲜明主题。歌者全身心地投入演唱时,才不至于走神跑调离题,恰当的画面对歌者的情绪酝酿和情感宣泄,有一种引导作用,合适的画面对歌者把握歌曲的主题内涵有一种启发作用。

    画面是空间艺术,它诉诸于大众的视觉,它对歌者在现场声情并茂地发挥演唱,能起到推波助澜和双管齐下的作用。画面既能一锤定音,更能一箭双雕,如此声画合一,歌者就能身临其境,沉浸陶醉在画面所营造出的意境和氛围中,就能痛快淋漓、旁若无人地纵情歌唱。这就是卡拉OK自娱自乐的独特魅力,这也决定了卡拉OK画面的本质和要求。

    1.体现主题。体现主题就是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如我导演《爱的奉献》时,就紧扣主题,运用两个时空来体现“爱的奉献”这一歌曲主题,通过闪回电影《啊,摇篮》中的片段,反映在抗战时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我们党为养育革命下一代克服困难创建养育院,给予少年儿童以无私的爱和关怀。而另一个时空则是当下进行时,拍摄了一组当今少年做好人好事的小片段,如小朋友随手将倒下的自行车扶起、热情帮助残疾人推轮椅车、义务帮助叔叔搬箱子、无私帮助工人搭建广告牌等,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举手之劳,赞扬了小朋友从小滋生的爱和奉献的精神。

    如我导演《我想有个家》时,就巧妙运用小女孩用大积木搭建自己心中美丽家园的游戏,来鲜明地揭示出“家”的主题,而电影《小街》《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片段的闪回,控诉了十年浩劫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从反面体现出遭受迫害的无辜知识分子对“家”的渴望和期盼,“我想有个家”是发自每个人的最强烈心声。

    如我导演《驿动的心》中,就围绕着主人公漂泊流浪的主题,攫取许多国外街头的生活的画面,反映海外华侨落叶归根的思乡情结。

    如我导演《亚洲雄风》时,就运用一组艺术体操的训练和表演的优美画面,反映出体育强国的主题。

    如我导演《爱在深秋》时,就紧扣爱情主题,因为当年最早拍成卡拉0K的以港台爱情歌曲居多,尤其是失恋歌曲更能打动青年男女的心扉,并能引起共鸣。这首《爱在深秋》就极为典型,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相信大多人都会哼唱,经典歌曲都是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曾影响了几代人,并凝聚了许多人的情感。

    2.表现情绪。表现情绪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我导演《歌声与微笑》时,就通过一组小朋友悄悄来到好朋友的家中,为她送上心爱的礼物,拍摄他们一起吹蜡烛、唱生日歌、跳舞转圈等欢乐场景,渲染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如我导演《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就通过阴郁的天空、凄迷的雨水、枯黄的树叶、孤单的身影……营造出歌曲哀怨悲凉的思念妈妈的气氛。

    《济公》是一首诙谐轻快风格的歌曲,我就拍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室外做游戏欢闹的场面,并通过快动作加速的滑稽效果,烘托出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日本电视连续剧《聪明的一休》主题歌《小机灵的歌》也是如此,我通过一组小朋友在锦江乐园游玩的刺激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欢快热闹的音乐情绪。

    还有拍《我的名字叫回忆》时,我就要求客串表演的女主角、我电视台的美女同事陈晓丽,必须要演出一丝惆怅和失恋的忧愁情绪。我在现场反复强调,眼神要迷离,神态要彷徨,表情要愁眉苦脸,脚步动作要无精打采,只有这样,歌者看着画面演唱,才能入戏,才能有共鸣。

    如导演《原来的我》时,我就渲染出一种失恋的悲伤情绪。因为失恋歌曲是卡拉0K的主旋律,它能让人回忆起自己的初恋,这种交织着无限惆怅和失落及一丝甜蜜的感觉,令人依依不舍,又回味无穷,青春是永远回不去的人生始发站,错过就是一生的遗憾。

    二,创意:以小见大,以巧取胜

    因为MV仅仅是放给观众看的,是让观众欣赏的,而卡拉OK则是放给观众唱的,所以两者的画面重要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MV的画面是为歌星演唱的歌曲服务的,所以,它的画面具有第一重要性,画面必须要有创意和新意,唯如此,MV才能吸引眼球,让人过目不忘,观众才会关注歌星,并喜欢歌曲,那末MV对歌星的形象宣传和对歌曲的广告推广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卡拉OK的画面是为普通个人演唱伴唱服务的,所以,它对画面的要求并不高,卡拉OK的第一重要性是音乐,即歌曲伴奏、配器、乐队或MiDi的好坏及音质和现场音响的好坏都是起决定作用和主要作用的,画面只是辅助而已。画面有无绝妙的创意、新奇的创意、非凡的创意并不重要,因为演唱者关注的是音乐,而非是画面,所有唱卡拉OK的人看画面更多是聚焦画面下方的歌词,画面若上乘优质,则锦上添花,兴趣倍增,画面若平淡无奇,也无关紧要,无足轻重。说到底或说穿了,卡拉OK的最低要求只要有画面即可,所以,今天的最新卡拉OK画面都是随意任意组合的。

    正是由于上述属性和特性,这就决定了卡拉OK录像片的创意必须简洁明了,简单易懂,就是开门见山,平铺直叙,无论是日本卡拉OK录像片,还是港台卡拉OK录像片,均是如此。

    我在创意卡拉OK录像片画面时,除了基本遵循日本、港台卡拉OK的创作原则之外,我还特别赋予了MV的画面创意性,使我导演的卡拉OK录像片,既能意犹未尽,胜人一筹,又能脱颖而出,回味无穷。在以小见大中,蕴藉情感的力量;在以巧取胜中,寓意生活的哲理;在简单平淡中,彰显人生的美好。

    如创意爱情歌曲《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就通过表现一对热恋中的俊男靓女的嬉戏游玩场面,如骑车、打网球、荡秋千等,直至美女将帅哥推入游泳池中,俩人打水仗。我不惜笔墨地将洋溢着欢声笑语的甜蜜感和幸福感尽情渲染,由此与片尾美女远走高飞、俩人伤感分别的失落情绪形成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揭示出了恋爱结局捉摸不透、无法掌控的无奈状态,也许曾经的山盟海誓和亲蜜无间只是过眼云烟,终将成为挥不去的青春回忆。

    如创意爱情歌曲《不是我不小心》就巧妙运用一个小道具而串联起一个小故事:路上邂逅,擦肩而过的惊鸿一瞥,使男子对穿粉色连衫裙的美女一见钟情,于是他去礼品店选中一只芭蕾少女自动旋转的八音盒,准备献给美女以表达爱慕之情。无奈在与美女琴房练唱和草坪上休息时的两次不小心失之交臂,使得男子只能无奈地自己把玩这个小玩具,只等有朝一日有机会再拱手相赠。然而事过境迁,当男子在初次相遇的街边等候美女再次出现时,未料美女手臂上已挽上了一位如意郎君,失魂落魄的男子只得在心灰意冷中默默承受着单相思的酸楚和一往情深的惆怅。

    如创意爱情歌曲《我不在乎》时,我就不同凡响地以简单的白描手法取胜。这是一首失恋歌曲,画面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我在刻板的办公大楼会议室内营造出一种冰冷凝固的气氛,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已跌至冰点,曾经的感情就象会议桌上的白布,已毫无色彩,尽管男女主公的座位及距离忽近忽远,但已无法改变俩人内心深处情感上的巨大距离和鸿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如创意《我一见你就笑》时,我就紧扣主题,用画面演绎歌名。同样在马路上拍,但这次用了一位妙龄少女,骑着装满五颜六色汽球的自行车招摇过市,由此吸引来了路边男子关注的目光甚至飞吻,少女的灿烂笑容和搞怪嘴脸欲发撩拨着情窦初开少男的想入非非。1990年拍摄时,既无手持稳定仪,更无斯坦尼康,但却拍得淋漓酣畅,流畅自然,充分显示出摄像师技高一筹的非凡功夫。

    如《我是一只小小鸟》画面创意用一位带默镜的酷酷男子,行色匆匆走在上海淮海路和茂名路上,他面无表情,不断与素不相识的路人擦肩而过,由此揭示出年青人象刚飞出鸟巢的小鸟,梦想很多,理想很远,但现实却是残酷的,生活却是无奈的。一连串禁止通行的交通标志符号隐喻出社会的规则和约束,正无形地阻挠着年青人的天马行空。镜头语言则是用超低视角跟随夸张的双脚迈出坚定的步伐,预示着只要坚持不懈,终将能到达目的地。

    如《走过咖啡屋》创意更是别具一格,视角独特,充满悬念,引人入胜。卡拉0K拍摄一般比较简单,只是画面配歌,毋需创意,但我仍用MV创意思维拍摄卡拉0K,所以就胜人一筹,这首《走过咖啡屋》开头创意就独具匠心,用一个女孩多次走出旋转门,但却带出不同男友,暗寓女生就是追求物质享受的市侩女。片中女生同时脚踩几条船,先后被其他男友撞见发现,其构思也非常巧妙。片中女主角不断更换男友,让男友为自己购物买单,这在当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上海滩俗称绑大款,即吃大户、用大户,最后消灭大户,或斩“台巴子”、“港巴子”。改革开放初期,大陆还很穷,即使是上海未婚女孩,大多都向往嫁给有钱的“台巴子”和“港巴子”,乃至远走高飞去欧美。

    三,拍摄:多快好省,优美唯美

    卡拉OK的拍摄与MV拍摄也有很大的差别,MV拍摄因为投资大,要求高,往往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以达到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说到底,其实MV就是歌星或歌曲的广告片,相当于产品的广告片,只是由于歌星的娱乐性和歌曲的艺术性,所以,就掩盖了它的广告宣传性和产品属性等本来面目。

    卡拉OK的商品性无疑是一目了然的,它就是供大众购买和消费并娱乐的文化产品,这就决定了它要以最少的投入、最小的成本,以获得市场最大的回报,以赚取产品最大的利润,以赢得经济最大的利益。

    由于受到投资成本的严格控制,所以,全世界没有一部卡拉OK会让导演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通常在MV中的大投资、大手笔、大制作在卡拉OK中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卡拉OK录像片拍摄必须是小成本、小制作的流水作业,就像是工厂车间里流水线上的产品,简单化、模式化、概念化,因而缺乏独创性、缺乏艺术性。卡拉OK录像带拍摄必须多快好省,画面只需赏心悦目,尽量达到大众普遍的审美需求和标准即可,即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镜头语言、影调设计应该具有优美唯美或诗情画意的风格。

    尽管如此,但我在率领我的团队拍摄中国大陆第一部卡拉OK录像片时,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和尊重投资方、出品方——上影音像公司的策略,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周期、最快的速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多快好省,具体表现如下:

    多。在1990年短时间内,我共导演了近百部港台流行歌曲《再回首》和大陆走红歌曲《一无所有》等,上影音像公司共出版发行了《儿童卡拉OK》《家庭卡拉OK》《返屋企玩卡拉OK》等8盒VHS卡拉OK录像带。

    快。体现在场面调度和导演指挥的高效率和快节奏上,演员确定后,创意是即兴发挥,立竿见影,可谓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一般情况是上午拍一首歌,下午拍一首歌,稍快是一天拍三、四首歌,最快时偶尔能一天拍摄5首歌,几乎在一、二个小时内就拍一首,可谓兵贵神速,快刀斩乱麻,由此创造了电视拍摄“快枪手”的最高纪录。

    好。追求多和快并不意味着质量就差,是随心所欲拍烂片,是信口开河导劣片。在确保多和快的前提下,在片子艺术质量上,在有限的成本内,我们仍旧下硬功夫,化巧功夫,显真功夫,所以,我导演的每一部卡拉OK录像片都被大家一致叫好,每次都一次性通过审查,从无补拍、重拍的记录,市场反响也一片叫好,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家庭卡拉OK录像带。

    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按照丰富的拍摄经验,在经费使用中绝不超标,能省则省,从不浪费。我将原来拍MV的主创团队中又减去了美工、灯光、化妆、道具、服装等工种,使摄制组只剩下导演本人、副导演何涧涧(联系群众演员)或副导演胡东生(在金山拍摄时临时负责邀请当地演员和联系场地),摄像王伊洪、技术员赵一昕、现场制片韩豫林共5人。拍卡拉OK毕竟不是拍新闻,也不是拍纪录片,它还是有演员表演的文艺片,所以,在当年摄像器材、灯光设备还是比较笨重的情况下,我们这个各司其职、一专多能的5人团队绝对是最精干的摄制组。我要求演员自带服装和自己化妆,我自己兼任美工,自己选场地,自己再准备道具。何涧涧因为是灯光出身,再兼任照明。如此一来,每人身兼数职,又节省了许多劳务费。

    因为流行歌曲大多是爱情歌曲,所以,我们在画面拍摄上,就追求优美唯美的艺术效果,以与优美的音乐和谐协调及完美统一。

    在现场拍摄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光影变化效果和场景色彩及结构,尽量用突破常人的视角,拍出新意,使创意无处不在,让人在欣赏卡拉OK录像片时,能超值享受到MV的艺术效果。

    将卡拉OK当MV拍,并拍出接近或基本达到MV的高质量和高水准,这是我导演卡拉OK的最大追求。

    如将当年红的发紫的崔健摇滚歌曲《一无所有》拍成卡拉OK,我就将场景别出心裁地设计在火车铁轨上,两位男女摇滚青年狭路相逢,互不相让,黑墨镜、黑夹克、牛仔裤,你酷,我比你更酷,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未料,一场霹雳舞PK对决瞬间上演,一招一式,不相上下,夸张仰拍和超低机位的视角充满张力,帅气劲爆和张牙舞爪的动作充满冲击力,闪耀铮亮的铁轨和刺眼晕眩的阳光充满震撼力,这些视觉元素的急速拼装和激烈碰撞喷射出一无所有和一往无前的摇滚反叛精神。

    卡拉0K拍摄并非是用简单画面贴声音,我拍《掌声响起》时,就选择在芭蕾舞练功房中拍摄,说明成功背后需要多少汗水流淌,而且在画面影调处理上也别具一格,通过窗外光线投射进地板上形成的光影婆娑,强调出画面明暗对比的造型感和层次感,隐喻出舞蹈家的曲折艰辛的付出,而非一帆风顺或一片阳光。

    如《再回首》中,男女主人公在海边夕阳落下时,迎着染红天际的晚霞,翩翩起舞。此时此景,炙热的情感仿佛就是滚烫的太阳,将剪影中的男女映衬在灿如烟花的云彩中,其画面色彩的渲染和运用堪称经典。

    画面构图的上乘之作还有《我祈祷》《千言万语》《原来的我》等。在《我祈祷》中,手捧吉他的男青年一会儿躺在公园湖中的游船上,一会坐在枯黄的草地上,一会站立在已成废墟的旧屋里,一会靠在长长的围墙上,他曾经的恋人忽进忽出,靠近又远去。摄像师用镜头将俩人形同陌路人的冰冷关系交代得入木三分,一股悲伤孤独气氛油然而生;还有如《千言万语》中用超低视角拍摄的女主人公高跟鞋和男主人皮鞋的特写,及广角仰拍的夸张巨大的罗马立柱,都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含义;另外,在《原来的我》中,通过表现体育场塑胶赛道的色彩和线条及看台的空旷空间与男女主人公空间距离变化的对比,使画面令人浮想联翩。

    论画面意境和人物情绪的表现力,《世上只有妈妈好》《月朦胧,鸟朦胧》都是独树一帜的。在《世上只有妈妈好》中,我让女童身穿红色雨衣孤独地一会儿走在雨中的水杉林,一会儿走在空旷的大草坪上,再通过拍摄摇曳的枯叶、孤零的小舟等特写和空镜头,以此营造出悲怆凄凉的气氛并表达出女童寻找妈妈、思念妈妈的迫切心情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主题;在《月朦胧,鸟朦胧》中,将男女主人公置身在郊外的枯黄芦苇荡边,通过运用镜头的虚实变化,寓情于景,使摇曳飘荡的芦苇蕴含了主人公的失落情绪,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四,场景:就近取景,套拍多拍

    卡拉OK的画面要赏心悦目和诗情画意,那就要靠美景和美人来支撑,优美的风景和俊男倩女是最基本的元素。但卡拉OK因受到成本的约束,它不可能去南征北战,也不可能去拍摄大好河山。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以海南岛为风景地拍摄了全国金奖MV《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李双江演唱);以嘉峪关为风景地拍摄了全国金奖MV《世界只有一个中国》(韦唯演唱);以绍兴水乡为风景地拍摄了全国金奖MV《又见茉莉花》(周艳泓演唱)、以安徽黟县为风景地拍摄了全国金奖MV《乡里乡亲》(卢秀梅演唱);以香港为风景地拍摄了全国金奖MV《香港1997》(马群琪演唱);以新疆天池为风景地拍摄了MV《爱在人间》(杨洋演唱)。还有其他风景旖旎的外景地,数不胜数。

    卡拉OK拍摄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天马行空,它只能就近取景,就地取材,怎么方便怎么拍,怎么容易怎么拍,怎么简单怎么拍,怎么快捷怎么拍。

    第一,我将主场景首先选定在了金山石化厂生活区新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初见端倪,但举世瞩目的浦东开发尚未宣布启动,宝钢仍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全上海除了浦西老城区之外,尚未大兴土木,延中绿地、世纪公园等根本尚未规划,今天上海的所有新地标、新景观都仍是子虚乌有的。

    所以,相对而言,就新而言,并还有一点现代化的气息,那整个大上海,唯金山石化厂莫属,那儿配套新造了居民区、电影院、大商场、公园、宾馆等,一切都是崭新的,最主要的是那边还有海滩、海滨景色和景观,而这恰恰是表现爱情歌曲的浪漫元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有一个好友叫胡东生,他在金山石化厂工人文化宫工作,凭借他在当地的人脉关系,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所以,在胡东生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我就在金山石化厂一鼓作气地拍摄了《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不是我不小心》《再回首》等多首卡拉OK录像片。尽管都是在金山石化厂套拍,但我在小场景选择上,绝不重复,尽可能使每首卡拉OK的画面都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新鲜感。

    第二,我将主场景还选定在了上海植物园。上海植物园是毗邻市中心最近的以树林、植物为主的规模最大的公园之一,它在八十年代深受上海市民的青睐,也是青年人休息日、节假日游玩休憩、恋爱的好去处,上海植物园风景优美,草坪、森林、湖泊、木亭等虽是人造景观,但也充满野趣,自然生动。另外,上海植物园的交通便利和景观多样,为我拍摄卡拉OK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率领团队在上海植物园一口气套拍了《爱在深秋》《甜蜜蜜》《小村之恋》《潇洒地走》《奉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南屏晚钟》《在雨中》等十几首卡拉OK,虽然歌曲数量颇多,但我也同样做到了让每首卡拉OK的画面各有所貌,绝不雷同。自我不重复,自我不抄袭,这是我坚持创新的基本态度和根本原则。

    第三,全上海大街小巷、大小公园、各种娱乐场所、学校宾馆、体育场地等皆可入景。如《我是一只小小鸟》和《我一见你就笑》就是在马路上拍摄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在西郊公园拍摄的;《千言万语》《我祈祷》是在中山公园拍摄的;《小机灵的歌》是在锦江乐园拍摄的;《亚洲雄风》是在上海体育运动学校梅陇训练基地拍摄的;《济公》是在幼儿园拍摄的;《走过咖啡屋》是在国际饭店超市内拍摄的;《想你的时候》是在酒吧内拍摄的;《原来的我》是在体育场拍摄的;甚至就是宝隆宾馆的一个会议室,也能完成拍摄一首《我不在乎》的所有镜头;《我的名字叫回忆》是在我美女同事家、沪上著名老别墅公园坊的门口拍摄的;《掌声响起》是在上海芭蕾舞团练功房拍摄;乃至是西江湾路旁的火车铁轨也能完成《一无所有》的所有镜头拍摄。

    当年由美女老同事陈晓丽介绍去老战友那边上海商城超市拍摄,也是一大创新,尽管如今连锁超市已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但90年代初的超市却是舶来品,是新鲜玩意的时尚场所,绝对亮曝眼球。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就近取景,因地制宜,即兴发挥,一气呵成,这就是小成本成功拍摄卡拉OK的技巧和经验。

    五,演员:任人唯亲,颜值为上

    拍卡拉OK,因为经费少得可怜,无钱请专业演员,即使是请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他们的劳务费也付不起,更不可能请明星,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因为卡拉OK的大多数歌曲以情歌居多,或赞美热恋,或描摹失恋,或诉说相思,或表达惆怅,所以,若片中仅仅是空镜头的风景画,那歌者唱起来会索然无味,倘若片中有俊男靓女的精彩亮相,那歌者必定暗生欢喜,心向往之,与片中男女主人公同甘共苦地一起体验悲欢哀乐,所以,对情歌卡拉OK拍摄而言,帅哥靓女是必不可少的抓眼利器和吸睛法宝。

    经费少,也得上。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周围身边发现和寻找俊男靓女,这就是“任人唯亲、颜值为上”的法则,也是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

    与上影著名影星同名同姓的赵静是毕业于幼师在幼儿园任教的年轻美女老师,她形象好,脸庞饱满,明眸皓齿,袅袅婷婷,挺拔丰满,还擅长舞蹈,尤其是当年流行的霹雳舞,可谓动静相宜,收放自如,她确实是一块明星的料。她成功地出演了多部卡拉OK录像片女主角,是我导演的一系列卡拉OK录像片的一大亮点。

    张琴是我大学恩师张锦江的千金小姐,上世纪90年代,豆蔻年华的她,形象俏丽,身材颀长,是少见的长腿美女,尤其是她眼神中有一丝少见的忧郁,很特别,非常适合扮演失恋少女。早在1988年,我就请她出演我导演的电视艺术探索片《三色太阳》女主角时,她就一鸣惊人,《三色太阳》曾轰动一时,《三色太阳》无疑是当年现象级的紧随电影探索片《黄土地》之后的电视探索片,张琴的本色清纯表演,为《三色太阳》和几部卡拉OK都增添了耀眼亮色,在《三色太阳》片中演张琴初恋情人的是上戏学生袁东,后他担任神兵天将广告公司总经理。

    沈勤是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培养的歌星,曾获1990年上海青年卡拉OK大赛一等奖,当年她与巫慧敏、陈铭洲、胡蓓蔚、姚蔚珺等齐名被称为“五冠军”,副导演何涧涧为她起了个绰号“小胖子”,其实,沈勤并不胖,只是脸蛋还留有一点婴儿肥,胖一点的“小胖子”到蛮可爱的,还天生有点喜剧细胞,所以,我经常让她在我的多部广告片中饰演精灵古怪的少女角色,有时则让她与何涧涧一搭一档联袂出演。五冠军少女歌手中,就数我与小胖子沈勤最熟悉,我们常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当然一有片子,只要适合她,我就让她出镜,她可谓是我微影视中名副其实的御用女主角,随喊随到,贡献颜值,为我许多片子立下汗马功劳。

    何涧涧是上海电视台灯光师,他头子活络,能说会道,尤其爱讲浑段子,惹得许多骚男骚女常常围着他逼着他,让他讲最新的浑段子才过瘾。他为人热情豪爽,人见人爱,是个大活宝,他有与陌生人自来熟和一见如故的天赋,他天生还有搞怪的喜剧细胞,其风趣逗乐的表演并不亚于喜剧明星宁理。所以,我就慧眼识英雄,充分挖掘和发挥他的特长和喜好,培养他做我团队的制片兼副导演,他也做得风生水起和得心应手。后来,我同事孙晓刚将他从我这儿借过去,也为他拍广告片鞍前马后地做制片和副导演,因而我们三人就整天混在一起,何涧涧戏称三人中年长者孙晓刚叫“老爷子”,称居中者我为“小爷子”。我们三人因此成了电视台内没有举办过结拜仪式的把兄弟。因为拍卡拉OK没有资金,老兄弟何涧涧当然就两肋插刀,他毛遂自荐、赤膊上阵地扮演了多部卡拉OK中的搞怪角色,因为是“人来疯”本色出演,所以,他演得相当出色,在拍摄现场,他超常常水平即兴发挥了许多滑稽动作和搞怪情节,令人捧腹不止,反正就是玩吧,卡拉OK目的就是自娱自乐,而何涧涧出演卡拉OK就能为大家制造欢乐,也真是绝了。只是很遗憾,才五十多岁的何涧涧不幸于2021年英年早逝,惜哉痛哉,我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老兄弟和曾经的好帮手,感恩他为我呕心沥血的辛勤付出和全心全意地扮演角色,我导演的卡拉OK已永远留住了他的音容笑貌。

    郭良绝对是帅哥,轮廓分明的脸庞,鼻梁挺拔,双眼凹陷,自身就带有男人的一份捉摸不透的深度。事后才知晓,原来他母亲是俄罗斯人,这就跟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大师邱岳峰有俄罗斯血统一样。郭良是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职工,平时工作不忙,所以,他就常常来客串扮演我导演的卡拉OK录像片中的男主角。很遗憾,郭良也因病于前几年就撒手人寰了。

    另一男主角,也是我早年广告片、MV中帅哥的男一号扮演者,因他不想再提过去的陈年往事,为尊重他的个人意愿,所以我就省去他的大名了,其实他的硬朗形象和率真人品也曾为我早年的许多作品增光添彩,我的许多经典片子中都留下了他早年刚入门表演这一行的铿锵足迹和青春岁月。

    在金山石化厂拍摄的多部卡拉OK中的男女主角,都由好友胡东生推荐,几乎网罗了当年当地最帅最靓的青年男女。

    其他在选角上“任人唯亲,颜值为上”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我电视台同科同事,在我担任科长时的手下、大美女陈晓丽;还有老同事王尔利,他新婚妻子是上海芭蕾舞团台柱子蔡丽君,我让他俩出演了《掌声响起》,在片中王尔利为练功的蔡丽君钢琴伴奏,由此上演了一段琴瑟和鸣郎才女貌的真实佳话。

    还有些角色,则是临时抓虾,随机发挥,如《走过咖啡屋》中需要一位大款老板,我急中生智让现场制片韩豫林扮演,因为他在摄制组中年龄最大,因而最合适;还有与何涧涧在海军大院一起长大的电视台灯光小帅哥张进;还有上海歌剧院舞者巫梦男友孙超;还有来陪同女主角赵静拍片的男朋友,我一看他形象不错,立马就让他即兴演出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还有在不夜城夜总会唱歌的帅哥孙伟等等。

    我们的摄制组可谓已将拍摄卡拉OK玩到了出神入化和随心所欲的境界。若说玩票出演,不得不提之后,我创意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三毛流浪记》片头MV,我MV工作室的主创几乎悉数出演,形象与角色契合度之高令人叫绝,摄像郑烈峰因长得像阿拉伯人,我让他演上海滩的“红头阿三”,美工张禹治因长得骨瘦嶙峋,我让他演伪警察“三六九”,剧务仲建康因长得满脸横肉,我让他演凶神恶煞的包工头……每个人与角色完全无违和感,出奇地吻合和贴切,好像就是自己演自己,这次本色表演的即兴发挥,成为客串扮演、自娱自乐的绝活经典。

    六,技术:土法上马,克难攻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还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尚未完全打开,全社会还比较保守封闭,大家对外国的新鲜事物还比较陌生,什么MV、卡拉OK、镭射激光影碟等,知者甚少,电视技术仍处在线性阶段,Betacam、标清、高清、非编电脑还未产生,VCD、DVD、蓝光等媒介还没发明出来,拍片录像带普遍用的是大壳的4/3带,拍电视剧则用1英寸卷盘带。因为早在1986年,我就开创了中国大陆第一部MV,1987年和1988年,我又连续在电视艺术专题片《青春颂》和电视艺术探索片《三色太阳》中推出了共十几首MV,所以前期拍摄卡拉OK录像片,我可谓驾轻就熟,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因为MV与卡拉OK的拍摄,除了有无歌星之差别外,其他几乎完全是一致的,稍有差别就是卡拉OK相较于MV而言,创意更简单,内容更平淡,手法更普通而已,它不需要太多创意和创新,而MV却需要亮爆眼球,具有“三分钟视觉轰炸”的效果。

    卡拉OK前期拍摄简单容易,但后期制作却困难重重,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们绞尽脑汁,刻苦钻研。因为当时中国大陆原创的卡拉OK镭射激光影碟和VHS录像带都还没有,只有LD影碟盗版的录像带,LD更没有引进生产流水线,没有哪家音像公司原创摄制出品发行过大陆本土的卡拉OK,最多也是引进版。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前提下,在没有任何经验无从参考的情况下,异想天开的我们只有自己摸索实验,最终在我亲自指挥下,我们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地发明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盒卡拉OK录像带,那时我只有28岁,而我发明创作中国大陆MV时才24岁,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一是音乐关。卡拉OK的成功与否?质量好坏?第一就是先要有音乐伴奏带作基础和保证,音乐伴奏是卡拉OK的根本,没有音乐伴奏就没有卡拉OK。

    乐队伴奏成本太大,根本不可能,那只有用合成器,当时电子合成器已经发明出来了,基本能模拟出乐队里各种乐器的声音,但当年上海滩能玩电子合成器的音乐制作人可谓凤毛麟角,会玩电子琴的也是屈指可数,最有名的当年就数浦琪璋,我们上海电视台的音乐编辑陈音桦也会弹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早玩合成器的还有上海歌剧院的指挥娄有辙,当今活跃在上海乐坛的音乐才子彭程就是娄有辙一手带出来的,现今上海滩顶尖MiDi高手安栋是稍后才出道的,比他先入门的是聂钧。

    而我启用为卡拉OK制作音乐伴奏带的却是上海广播乐团电声乐队的键盘手应晓堤,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播乐团与电视台同属于一家单位和一个系统,大家关系密切;二是以蔡福康为领军的电声乐队刚在1988年,与我们合作了大半年,因为我是“卡西欧杯”上海睦邻城市家庭演唱大奖赛总导演,每场比赛的家庭演唱在电视台大播舞台上的现场伴奏都是由他们担任,所以我与乐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为人厚道、老实本分、话语不多、低调务实的应晓堤是当年上海滩首屈一指的键盘高手,他对电子琴、合成器的操作掌控非常精通,几乎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由于整天为“卡西欧杯”大奖赛参赛选手伴奏,所以,他当然就对当年的流行歌曲旋律和乐谱都了如指掌并滚瓜烂熟。我放心地将这一艰巨任务托付给了应晓堤。等我确定歌曲曲目后,应晓堤立马就投入到了“剥带子”的工作中。

    第一版伴奏带在应晓堤精雕细琢、马不停蹄地紧张忙碌后,大功告成,我专程去他在陕西南路复兴西路的陕南村家中试听。我听着听着,感觉电子合成器的音质果然不同凡响,应晓堤配器的也层次分明,音色丰富。但我猛然发现,若对于音盲来说,可能是一脸懵逼,因为唱者如果对歌曲不熟悉,那从何处进唱?何处换气?歌者肯定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专业歌手而言,那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我们面向的是社会大众,而且当年卡拉OK还不普及,并不是人人都会唱歌,应晓堤这种针对专业歌手的音乐伴奏带虽然是标准的和专业的,但却不是大众的、普及的。我当即就灵感突发,急中生智地就跟应晓堤商议,让他在伴奏带出现唱歌时,再加一轨旋律声道,这样即使不会唱歌的音盲,也会跟着歌曲旋律哼唱了,我果断决定:“所有音乐伴奏,统统都加一道旋律音轨!”应晓堤一脸迷茫:“王导,这太不专业了,全世界歌曲伴奏,哪有出现旋律的!”

    我斩钉截铁地说:“中国卡拉OK才刚刚起步,这是中国国情和大陆特色,有了旋律,唱者才会认可,有共鸣,有反应,才会跟唱学唱,没错的,绝大多数唱卡拉OK者都不是专业的。”

    当然是导演说了算,作为音乐制作人理解了须执行,不理解也必须执行。上世纪90年代,影视片制作还是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尚未引进。就这样,也许音乐上是怪胎,或是奇葩,在我要求下,一首一首有旋律伴奏的中国第一盒卡拉OK录像带横空出世,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狂热吹捧,跟着旋律,大家唱起来更加方便和容易,即使不熟悉歌曲,忘了谱子了,照样也能流畅地往下唱并能蒙混过关,这就是中国大陆特色的按业余要求制作的音乐伴奏带,这与飞图、宝丽金等按专业配器制作的伴奏音乐是截然不同的。只有敢想敢做,破釜沉舟,才能开创第一,勇立潮头,才能赢得大众,占领市场。

    第二是剪辑关。因为是上影音像公司自己投资摄制并出品发行的卡拉OK,当然后期制作就在上影八大楼六层的上影音像公司内部机房进行剪辑,制作部负责人是精明能干的女强人邵丽君。上影音像公司在当年的技术设备条件堪称是一流的,当年他们拥有上海滩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德国进口胶转磁设备,几年之后上海电视台技术部也购买了一台,早年我们用电影胶片拍摄广告后,只有到上影音像公司去转磁带,调色技师是温良敦厚的胖乎乎、笑眯眯的祁鸣。后来,祁鸣与剪辑师小顾结婚了,小顾长的也是白净略胖,俩人的确有夫妻相,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为我卡拉OK录像片操刀剪辑的是技术精湛、眼明手快的女高手朱兆明老师和细心认真的小顾,当时非编电脑还没发明,我们用的都是对编机,一台放机、一台录机,中间再连一台小特技台和字幕机,这在当年已属最先进的电视后期制作设备,它们价格不菲,只有上海电视台、上影厂这样的国资大单位才买得起,秦怡当年成立的上海第一家民营的上海影视公司并不拥有这些设备。

    每首歌的剪辑还算顺利,朱兆明和小顾轮番上阵,她俩一丝不苟,顶真把细。后期剪辑就是讲的认真和仔细,绝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更不能留下一点遗憾。有时,我心血来潮,还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尽量发挥小特技台的作用,在转场时多做些特效,以使画面更加有亮眼的效果,其他一些新颖的特效能用尽用,如《小机灵的歌》用了色彩分离效果;《济公》将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做了快动作;《亚洲雄风》将艺术体操的表演则做了慢动作;《一无所有》最后结尾画面做成黑白色,以增强酷酷的效果。

    当时的后期制作的任何一个特技效果,都是由操作特技控制台来完成的,完全是凭人工技巧和经验,有时需反复实验多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当年上海电视台技术部特技科进口了一台全世界最先进的功能很多的大特技设备,但由于大多导演不懂又不会提供创意,所以一段时间内就成了一种浪费的摆设。后来还是我为了用特技做MV,才开发了大特技台的许多特效功能。有时一个画面需同时叠映三层画面合成并同时做特技效果,那就必须三个技术员同时放三台机器的带子,另一个技术员再操控大特技台,我则在边上统一喊口令。每次都在我指挥下,大家分秒不差,才能齐心协力、无缝对接地合成成功。当年的特技科老法师廖大炼、柳政杰、陈琼、金忠勤、徐泽星被我虽折磨得叫苦不迭,但仍乐此不疲,因为一个奇妙的效果出来,大家都是一片欢呼。我亮相在中央电视台MV栏目《东西南北中》中第一档节目的第一个MV《青春寄语》就是在我创意引领下,在特技科全体同仁共同配合下才完成的,这部MV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播出,也宣告了中国本土MV的正式诞生。

    当时电视特技的起步阶段是非常艰难的,不堪回首,即使拥有硬件设备之后,最难的还是要提供创意,有了创意之后,才能发挥硬件设备的作用,才会去体现创意,最终实现创意。其实上海最早的三维动画,也是在我创意的要求下和创作引领下,才逐渐开始起步的,从最早交大一位老教授和几位年轻老师到上海海运学院的徐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三维动画师徐扬最早推出了中国第一部30秒全三维动画广告片《上海精品商厦》,我还与超艺多媒体推出了长达一小时的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历史宣传片《我的名字叫中国》。

    导演提供创意,技术支撑创意,特效实现创意。任何技术和特效及三维动画都是为作品服务的,都是为体现和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而存在的,当年的特效虽然简单粗糙,今天看来虽然惨不忍睹,但是影视技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没有当年无数影视人的探索积累,哪有今天卡梅隆的《阿凡达2》。

    第三是字幕关。MV与卡拉OK除了有无歌星和有无创意二大区别之外,其画面形式上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两者虽都有唱词在下方滚动显示,但卡拉OK还要在字幕上随着音乐节奏和歌词顺序,要在歌词字幕上滚动颜色,这也是鉴别MV与卡拉OK的一个重要标志,歌词涂色移动是卡拉OK所独有的,否则就不能提醒歌者开唱,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片子全部剪辑完成后,我跟剪辑师朱老师说上字幕,按我主观判断,字幕机中理所当然地就应该有一种涂色滚动功能。未料,朱兆明老师说:“字幕机只能在画面上打字,再上色是无此功能的。”我差点晕倒,我纳闷道:“怎么可能,那我们在酒吧里看到的卡拉OK不是都有字幕涂色移动吗?”小顾在一旁也一脸无奈地说:“那我们也不知道了。”我又问那你们的小特技台有无此功能呢,朱老师和小顾都说没有。唱词不上色滚动就不像卡拉OK,那我们拍了这么多片子不是都前功尽弃了吗?我一下子坠入到绝望的深渊。第二天,我又跑到电视台特技科,问徐泽星他们最先进的大特技台有无唱词涂色功能,得到的肯定回答也是没有。

    在走投无路之下,我找到管技术制作的副总邵丽君,请她无论如何帮忙解决,我说一旦唱词不涂色的卡拉OK推向市场,那就不标准了,观众会笑掉大牙,消费者可能不认可,不接受,那我们这个项目可能就付诸东流了。邵丽君一听也愁眉苦脸,我突然建议道:“能否我们自己摸索实验,利用你们的技术力量,自己土法上马,把颜色涂上去。”经我这一提醒,邵丽君眼睛一亮地说:“搞技术的李力是三脚猫,他样样精通,你找他试试,他本事蛮大的,也许能成功。”

    憨厚老实的李力是技术狂,有绝活,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开始捣鼓起来。我从小对电器也很感兴趣,物理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小时候就会绕线圈做方棚,装日光灯,还会装照片放大机,另也会装半导体收音机,从单管机到双管机,再到来复式再生式,我都玩过,我有一个同学更厉害,他能装9寸电视机,我父亲也会装收音机,但我装收音机却是自学的,无师自通,老爸从未教过我,当年我常用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去牛庄路买电阻、电容、三极管、两极管等,还用铜皮刻过线路板等。所以我相信土法上马,事在人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力的手上功夫确实了得,经过几天的摸索,他找些电阻、电容等,自己研发安装了一排十几个琴键信号的按钮延时开关,然后就安装成功一台土制的字幕上色机,再通过人工按钮开关延时控制信号,将信号输出一路给字幕机,与字幕机信号合成,那就可以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唱词演唱的顺序在字幕上涂色并依次从左向右移动颜色。李力让我操控色键信号开关试试,我按照唱词出现的节奏和顺序,不断按动琴键,效果果真不错,我激动地三呼万岁。在没有任何技术辅导下,在没有任何经验支持下,在没有任何资金力挺和诱惑下,我们凭着一股闯劲,竟然自己发明出了唱词涂色机,这太神奇了,李力绝对是头号功臣,我则是创意引领者,邵丽君无疑是鼎力支持者。我们的技术发明,很纯粹,不为名利,只为解决问题,不掉链子,只为中国本土卡拉OK也能与日本、港台卡拉OK相比肩。

    李力是不懂音乐的技术工程师,字幕涂色机研制出来后,他就交给我操作,每首歌曲上字幕、涂颜色,我都亲力亲为,为了做到涂色精准无误,有时一首歌要反复操作几十遍,长达大半天,甚至一天,只为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尽管我的手指起泡肿痛,但发明的极大兴奋和无比快乐,早就淹没了这点不足挂齿的小伤痛,这种创新发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更是无可比拟的。

    我自诩为中国电视样式发明家,确实,我24岁就开创了中国大陆MV,28岁又开创了中国本土卡拉OK,之后又推出了诗歌TV、片头MV等。我还导演制作了中国第一部、也许是唯一一部中外散文诗精品镭射激光影碟。另外,中国大陆最早的第一部快闪、第一部短视频、第一部城市微电影、第一部旅游微电影等都是我导演的,即使是城市宣传片、旅游风光片、广告片、公益片、包装片等,我也是先行者、探索者、领军者。

    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于2009年60年国庆,授予我“60年新生活第一人·巨变时代探路者”荣誉称号,评语说:“新中国诞生60年了。60年风雨,60年发展,60年辉煌!从吃穿住行,到娱乐休闲,从家庭理财,到文化教育,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各自的‘第一人’。在他们的引领和影响下,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第一人’,都时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人,我们精选其中60位代表,追踪他们的足迹,挖掘出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从一个侧面感受历史的脉动,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生活。”

    因为是“第一人”,那就是独行侠、探路者,而“第一人”注定就是孤独的,而我不但孤独,还很孤傲,甚至是狂傲的,一般常人是难以理解和无法理喻我的许多出格的言行。

    如我从小到大,就号称“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在电视创新上,我从不按套路出牌,我更从不走前辈走过的路。

    普通人并不懂得发明家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发明家在某一个领域是开天辟地的引路人,发明家的大无畏创新精神是一般常人所不具备的,所以发明家是很难引起众人的共鸣和追捧的,因而发明家必然是孤独的。

    孤独并不可怕,独行侠艺高胆大,依然我行我素,我一直朝着诗与远方的理想目标前行,大路朝天,我走我的路,我独自开辟的新路。

    曾经有人问我,既然中国大陆卡拉OK是你开创发明的,那你为什么没有申请专利呢?我答曰:

    一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根本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意识。

    二是艺术相较于技术而言,它很难标准化和量化及数据化,所以艺术就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艺术的模糊性和虚无性。

    三是我开创卡拉OK,也是机缘巧合的偶然,既是幸运的偶遇,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我在大学时就专门潜心研究电影歌曲的声画关系,写有三万多字的论文《论电影歌曲》,我对中国电影声音大专家周传基教授的论著和论文更是悉心研读,而卡拉OK及MV的本质也就是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所以,我发明创作卡拉OK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到渠成,而其他人都是不具备这个理论基础和拍摄实践的双重条件的。

    四是我的创新发明并不是上海电视台的职务行为,也不是完成领导交派的任务,而完全是我个人单打独斗的异想天开,我是以我个人的才华和我自己组建的团队与上影音像公司的成功合作,因而才发明了中国第一盒卡拉OK录像带,因为上影音像公司有出品发行录像带的资质和任务,而上海电视台并不需要出版录像带,所以说,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创意跨界到外单位上影音像公司而找到了实现和落地的平台。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努力和上影音像公司需要的结果,一切都是一拍即合和命中注定。

    五是我发明许多电视新样式,既不为名,也不为利,这是我与生俱来的神圣职责和天然使命,我好发明,好创新,不创新,毋宁死,我干我满足,我干我快乐,申请专利与否无所谓,再说连全世界的卡拉OK都是日本人发明的,而发明者井上大佑都放弃了申请发明专利的权利,更何况我呢?

    有朋友对我说:“ 很多经典片,我们从录像带盗版到原版,从VCD到DVD,从D9到HDMI,再到今天的数据盒,真的是收藏着每一个版本,我见证着时代科技的更新。我们这一代人永远就喜欢录影卡带放进带舱的咔擦声,喜欢影碟推进机器的顺滑,每一次都是进入梦想开始的瞬间喜悦。每一次搬家,我都带着十多箱收藏至今的录音带和录像带及VCD、DVD不离不弃,这些影像制品仿佛会变成遗产继承给后代,毕竟当年前后购买都花了十几万不止,这在当年是巨款,还有当年出入上海滩大街小巷的摊贩那里,因去淘片源而花去的无数时间和精力,但却收获了难以名状的兴奋和乐趣。人生不就是这点快乐嘛,许多VHS、VCD、DVD都与我生死相依,刻录着人生记忆。”

    我回答他说:“再牛逼的东西最终都会化成泡影,技术更新迭代,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时代抛弃你,有时连个招呼都不打。上影厂后改为上影集团,上影集团在原上影音像公司基础上又成立了上影数码公司,总经理是朱东茸(上影董事长朱永德与上海台主持人、制片人陈佩英之子)。再后来,上影新领导上任后又解散了上影数码。从此,曾经与我一起共同发明中国大陆卡拉OK录像带的上影音像公司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还是钟情有形式、有载体、有媒介、有温度的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现在都是数字化,来无影去无踪,虚无缥缈,若哪一天,一切都成为数字化了,那就是真正进入元宇宙的新时代了。数字化、虚拟化虽然是带来生活的方便和快捷,但却缺乏温度和外在的美和形式的美及多样的美,一切都数字化了,都变成如看不见摸不着的奥密克戎病毒一样了,那生活还有快感和乐趣吗?我们当年能享受到物质化的具像化的互动化的实体,这是比现在年轻人要幸运多了,能横跨两个时代的人,是最幸福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全民K歌已成为一种如火如荼的流行娱乐活动,形形式式的卡拉OK大奖赛风起云涌,热火朝天,钱柜等卡拉OK厅纷纷登陆上海滩,成为城市夜生活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由此也极大地推动了卡拉OK录像片摄制的迅猛发展,香港宝丽金、飞图和广州俏佳人等就是名声显赫的领军品牌。当年上海著名作曲家於志强从南方接到一批卡拉OK录像片订单后,通过先请安栋制作伴奏带,再请我拍成画面,由此形成一条龙制作卡拉OK录像片的生产流水线作坊,於志强从音乐人、作曲家摇身一变成为制片人、生意人,从此远离音乐创作,沉湎于剥带子、拍片子,忙得不亦乐乎,这或许就是他赚的第一桶金。

    起初,我碍于情面,还跟他合作了一、二套,但很快我就与他终止合作并渐行渐远,其原因:一是卡拉OK录像片都将制作费压得极低,从而实现音像公司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再则卡拉OK录像片摄制费本身投入就不可能有多高,这与MV是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的,因为它本身是市场行为,是一种以小博大、以量取胜的生意经,所以,必须控制成本;二是卡拉OK录像片虽是我发明开创的,但拍多了,难免就有厌倦情绪和麻木态度,它纯粹是一种立竿见影、草草了事的流水线作业,不需要绝妙的创意,只是看图说话,用画面将音乐填满即可,这种重复劳动会阻碍我的创新思维,更会消磨我的创意灵感,我当机立断,戛然而止,彻底回绝任何邀请我拍摄卡拉OK录像片的项目,包括上影音像公司之后的一系列卡拉OK拍摄,我都没有再合作参加。

    正是我与卡拉OK的一刀两断,才使得我之后导演MV的创意如火山一样喷发,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上,我在十个金奖中连中两元(《轮椅上的梦》《走过的青春》),还获一个最佳摄影奖和一个铜奖。从此我一骑绝尘,《又见茉莉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乡里乡亲》接连问鼎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MV大赛金奖。我主动放弃了卡拉OK的生意,却真正赢得了MV的艺术,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一得一失,既创造了中国MV的许多经典和里程碑巨作,更抒写了我创作的电视神画和MV传奇。

    当年MV和卡拉OK如火如荼时,浦东一家颇具规模的高科技投资公司董事长张伟曾慕名找到我,希望我与他们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一款面向普通百姓的即唱即拍、自娱自乐的新机器。

    长得人高马大、英俊伟岸的张伟董事长颇有思想家风采,他思维敏捷、意识超前,非常具有前瞻性,他侃侃而谈说:“这款机器将引领一个娱乐消费的新时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与张伟一拍即合,我说这几年我也一直在研究探索怎么将MV平民化、大众化、草根化、普及化、市场化,因为拍MV是专属于歌星的奢侈艺术,一部MV拍摄成本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一般歌星都举步维艰,更别说小歌手了。随着卡拉OK的流行,有些歌技好的唱歌爱好者,都梦想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MV。

    说起MV的老本行,我是口若悬河:“我正在做三方面的探索,一是将MV拍摄成本降低;二是将MV与卡拉OK的鸿沟填平及壁垒打破;三是可借鉴婚礼摄影写真的商业模式为普通人拍MV。”

    张伟一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打着灯笼要找的MV/卡拉OK开创发明家,原来以为远在天边,未料就在眼前。

    张伟董事长是做大事业的理想主义者,且又是个实干家,说干就干,立竿见影。我从拍摄MV和卡拉OK的导演专业经验,立即建议他们公司先买一台家用摄像机,当年数码摄像机尚未发明。我又让他们公司制作了一块蓝背景幕墙,再装配几个简易的灯光。我说我为大歌星拍MV,都是这样拍的,现在只是将设备都简易化了,但最终效果是一样的,任何人在蓝背景幕板前演唱,家用磁带摄像机全程录像,后期抠像制作将蓝背景替换成任何风景,那一首简单的个人MV就完成了。

    那一段时期,我经常跑去他们在浦东的办公大楼,不断实验,反复探索,直至最终大功告成。

    在如何将这种简易的个人MV拍摄手法推向市场时,我又根据我曾导演卡拉OK录像带的经验,大胆提出一个全新理论:将卡拉OK与MV合二为一,即卡拉OKMV化,MV卡拉OK化。

    张伟董事长兴奋地问我此话怎讲?

    我说你们公司必须去找钱柜卡拉OK洽谈,与他们合作,肯定能互利双赢。具体操作就是将钱柜每个包房的一堵墙制作成蓝背景,再辅以简单面光,然后在背景墙前,对着唱歌的顾客装一台小型家用摄像机。边唱边录,后台电脑立马抠像制作,将蓝背景替换成歌者选定喜欢的自然风光,如大海、森林、雪山、草原等。等消费者尽兴唱罢卡拉OK,那刻制好的VCD光盘已完成,可让消费者当场付费购买并带走,这样,歌者边唱卡拉OK就等于是在拍MV了,普通百姓的歌星梦和MV梦,就梦想成真了!

    张伟激动地无以复加:“这太神奇了!这太美妙了!”

    有些时候真的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未料之后,张伟却意外地再无下文,我也不知他们当年是否去找钱柜真的洽谈过嘛,而如今钱柜卡拉OK早已销声匿迹,抖音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已开创了全民MV、卡拉OK的狂欢新时代,数字化发展终于让一切梦想成真了。然而,我时常也在想,我的许多创意其实比抖音还早,只是生不逢时而已,因为我的许多创意太早太超前,仅仅是停留在发明创新阶段,而并未与资本结合,也没有与市场结合,更没有与商业结合,所以就没有产业化,这到底是幸哉?还是悲哉?我至今也不得而知,无解。

    我是第一,更是唯一。

    在我的话语辞典里,似乎没有“谦虚”两个字,大学里,我就喜欢掼浪头,于是同班同学给我起了一个绰号:浪头王子。毕业留言薄上,尽是同学们数落我嘲笑我掼浪头的劣迹斑斑,但毕业没多久,我在大学里曾经掼过的浪头大多都一一实现了,迄今却只有一个尚未实现,那就是奥斯卡奖。所以,我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还须自吹自擂,为自己打气,只有实现了我的诺言并自圆其说,那才对得起自己,也有脸见江东父老,否则我就是开大兴、掼浪头。而此生我似乎只有将掼浪头进行到底,那我才会生命不止,浪花不息……

    我在1999年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荣誉称号时,总算意外找到了知音,他就是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高占祥老师,高主席是十分罕见、非常难得的敢讲真话、勇于担当、思想开放、开明睿智、幽默风趣的文化领导,他在发奖大会上的讲话震聋发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艺术家就是要天不怕地不怕,要大胆探索,开拓创新,要有一股牛气,一身傲气,一腔血气,一生正气。”高占祥主席多才多艺,集作家、诗人、书法家、摄影家、舞蹈家等于一身,共创作99卷、114册文学作品,是名符其实的著作等身,令人叹为观止。

    我当年对高主席崇拜地说“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从小到大,我就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骄傲分子,在骄傲中我成长,在自信中我进步,从不谦虚的我一飞冲天。”

    高主席回答我说:“艺术家就是狂人,不狂不艺术。”

    最后用一组朋友随意评论鄙人鄙作发朋友圈的吹捧文字,就当是狂人狂语,一笑了之。

    上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叶慧贤说:“王国平绝对是电视天才。”

    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说:“王国平的微影视不微,滴水见太阳,见微知著,以短取胜,对新闻界、理论界都有参考价值。”

    上海大学著名教授李建勇由感而发:“一首友情与眼泪交织流淌的乐曲,一双成功与艰辛汗水共同浸透的舞鞋,一位天才热情的编导攝与声光影的非凡构思和体现一一国平兄:谢谢你成就一篇篇佳作,也成就了读者的情和美。”

    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潘涛说:“王国平老师是一位电视狂人,你会看到他身上那种激情,都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艺术创作要持续澎湃的动力。王国平老师从他最早做上海电视文艺节目导演开始,到今天为止,一直保持着这种充沛的能量,这就是他不断创新发明的源泉之所在。”

    上海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刘念劬说:“王国平你才气横溢,正在当年,令我佩服。主要你能从对事物的那份敏锐感入手,让人体验到一种诗意(同赚不赚到钱无关),那是高境界的认知带来的升华、高明。我们都是搞创作的,都会有感知而发动,那是源头,然后益发不可收拾,你进入了创作的状态,这种如痴如醉的感动,为你作品增色。”

    著名舞蹈家胡嘉禄说:“独立自行,独创天地,是现今社会难能可贵的品格,不依权贵,不图捷径,一路千棘,一生自在,不弦耀父辈业绩,不靠上层关系吃饭,独立潜行,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为己任,值得尊敬和赞肯。”

    上海著名城市文化研究专家卜广胜说:“纵观王国平导演的作品,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他心灵镜头的脉动,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他向世人展现了磅礴的历史宏卷,体现了自身意识中重建的宇宙观。把类星体到量子纠缠、知识的无意识到空间的黑洞都作为知识的探索;把对元宇宙的理解通过视觉转变成文化,把文化转变成具有内在性的符号系统。最终画面组合的映像成了衡量城市质量的尺度,这种聚合了电影、文学和建筑的永久性再现,以复调的技法、欢愉的相对性、视觉主义和表演,营造了上海这座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混合的不朽嘉年华。这大概是王国平导演在元宇宙真实和虚拟的最佳平衡状态下表现出的非凡能量,它具有自我过滤、自我提升的机能,更是佳作不断的涌泉之脉。”

    著名抽象画家张泓说:“如果说黑泽明的罗生门、留芳颂、七武士、乱等影片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莎士比亚般的美誉,那么王导在当下中国影视领域的挥洒则是独领风骚,彪炳于你我的视觉惊艳,舒坦在每个人灵魂的深处,令人回味。”

    张泓又说:“有一部纽约派的电影叫《走出拉斯维加斯》,记得是尼古拉·凯奇主演的,据说是四百万的小制作,与好菜坞的那些巨制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了。我们一直在传南有王国平、北有张艺谋,先让我感叹一下张艺谋,我在影视的后期棚里见过他,在我隔壁做《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朴素执着认真,是我对他留下的印象,为他点赞,纵观他影片的整个历程,可以触碰到作为一个合格导演的方方面面。但从我和王囯平神交开始,一切都改观了,我仿佛看到了伍迪·爱伦、柯恩兄弟,那种观念先行、表现为主的价值呈现,我们说材料工具只载体,主观的创意与创意的哲学支持才是出彩的核心价值。王导,我怎么在一个大艺术范畴中来定义他呢?现代、后现代、当代⋯⋯,我说王国平是属于未来主义的,翁托贝·波丘尼的未来主义。”

    上海电视台盛重庆台长助理张耀伟曾说:“王国平是上海电视台有史以来独一无二、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真正称得上导演的导演。”

    上海电视台老同事郭光导演说:“王鼻祖是与众不同的,王鼻祖的创作是艺术的再精炼和提升,是精华中的精华,是艺术中的艺术,是智慧里的智慧,所以王鼻祖是普遍艺术上升到精致艺术的飞跃和发展。中国的优秀导演层出不穷,在国际上获大奖的当数凤毛麟角,获奖是具有可比性的,但王鼻祖是无可比拟的,王鼻祖是绝无仅有的,王鼻祖与其他国际获奖导演和优秀导演的艺术成就、艺术地位、艺术价值及对人类艺术发展的贡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王鼻祖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影视艺术的发展坐标中,并不仅仅是横向比较中的脱颖而出,它更是纵向比较中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是无与伦比的一座高峰,我们今天其实大大低估了他的引领作用和开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现和挖掘及发扬他真正伟大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及创新的精神。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