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消费频道

分享
消费频道

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布局一批自主创新研究计划

综合 2023-06-25 11:57:15

    上海热线讯:为充分体现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使命定位,强化自主前瞻布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攻克重大挑战难题,支持引领性、高风险、颠覆性研究,激励学生勇攀高峰、不断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6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布局一批自主创新研究计划,包括"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和"交大2030"计划。

▲宣讲会现场

    "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在2021年由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是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上海市选择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团队,给予长期、稳定和集中支持。作为"特区计划"的首批试点,上海交通大学以"海洋、健康、信息、能源"等领域为重点布局方向,遴选出26名科学家进入"基础研究特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2岁,平均年龄不过37岁。

    据介绍,"特区计划"鼓励从事颠覆性基础研究并将支持资金提升至百万级,宽容失败,鼓励他们长期深耕基础前沿。在"特区"计划支持下,杨旭东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化研究,相关成果于2022年在SCIENCE上发表;董佳家教授团队勇闯无人区,发现药物候选化合物的快速发现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PNAS。"李政道学者"李数是首批10位入选学者之一,他希望通过寻找传递暗物质相互作用力的媒介粒子——暗光子,建立一套与暗物质的全新"对话"机制,开辟探索暗物质之谜的新路径。"特区计划"资助的200万元,是34岁的李数拿到的首张"百万级"项目支票。入选"特区计划"后,李数又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去年该项目成为基金委数理科学部仅有的六个原创探索类入选项目之一。

    而"交大2030"计划则由学校于2022年5月启动,旨在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计划关注重大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研究项目分三类开展支持。

    A类项目为自主培育的重大科研项目,支持战略科学家及科技领军人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优势力量,融合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经学校认定并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和交叉性的研究平台和重大项目。

    B类项目为自主设立的重点研究课题,瞄准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倡导"0到1"的原始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核心技术需求,解决国家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重点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C类项目为自主设立的青年探索基金,开展前沿创新领域的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研究,旨在激发思想火花,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攀登科技高峰、勇闯无人区,为培育学术创新思想提供种子基金。目前学校已完成首批项目B类6项、C类16项的立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交大2030"计划由中央科研基本业务费即"双一流"重点建设经费统筹资助,其经费来源和拨付方式体现出充分的多元性及灵活性。以计划B类物理领域重大基础研究类首批立项项目《天语先导计划——寻找第二个太阳系》为例,李政道研究所冯发波副教授在预算编制中设备采购占100%,考虑到项目特殊性,经专家论证,项目立项后经费一次拨付到位。基于李政道研究所等一批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大科研项目对资源持续性和稳定性的需求,学校还为其争取到政府贴息贷款等的多元支持。

    而为强化科学问题的支持,弱化指标性评价,推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问题真解决","交大2030"计划C类项目的遴选不论学者头衔、只看研究潜能,且一次性投入项目经费、对项目成果无严格考核要求,充分体现的对青年人才和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项目的支持。2022年,C类项目收到全校范围的427份申请,学校这一创新举措充分燃起了广大青年学者的热情与信念。

▲宣讲会现场

    据悉,"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与"交大2030"计划都是上海交通大学推动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自主科研布局的积极探索。学校方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基于科研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自主支持模式,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和特殊人才自由探索、勇于攻关,宽容失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落实科研自主权推进放管服,营造健康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