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人物

分享
新闻中心

新四军老战士刘天同的为民情怀

大江南北 2021-09-06 09:19:40

    自1949年南下参加上海接管以来,新四军老战士刘天同一直从事上海的房地产和土地管理工作,直至1991年离休。这位至今已有73年党龄的老干部,见证了上海市民住房条件的日益改善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他在上海住房建设管理事业和土地工作的岗位上,诠释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承志从戎报国去,体会军民鱼水情

    刘天同1931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刘老的父亲刘守逊原是乡村教师,“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不幸为国捐躯。家庭环境为刘天同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45年春,刘天同考入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涟水中学。涟水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刘天同的文化水平与政治觉悟在此得到了提高。他提到,当年洛甫(张闻天)的《论青年的修养》对他启发很大,使他懂得了作为一个新青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946年,15岁的刘天同在“反对内战,保卫解放区”的宣传动员下,报名参加了前线宣慰团,被分派在华中野战军第一野战医院,负责宣传慰问和护理伤病员的工作,从此踏上了革命征程。
1946年底,医院开始往山东方向转移。途中,队伍一边躲避国民党的飞机轰炸,一边要照料伤病员,十分危险。
1947年,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医院又要开始转移。组织上为保存革命力量,将刘天同等一批年龄较小的同志调往山东的华中建设大学学习。行军途中,刘天同深刻体会到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形成的鱼水情。每当行军至一个村庄,地方干部就会站在村口瞭望台上,用喇叭通知全村;每家每户都会主动提供补给和帮助。有些家庭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拿出粮食、饭菜给战士。刘天同一行对群众的帮助与支持充满感激,晚上借住在百姓家中时,睡在铺了干草的地面上,第二天离开时,总把地面打扫干净、将水缸挑满了水再离开。

    参加接管济南,运送粮面支前线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天同经组织安排,前往大别山开辟新区工作。1948年春节后,刘天同所在的华中干部支队开始从鲁南向大别山进发。这次行军途中,不满17岁但早已见证了中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刘天同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12月在济南正式入党。
1948年,国民党军队开始败退。面对华东地区急缺干部的情况,刘天同所在的华中干部支队不再前往大别山,转往华东局和华东财经办事处的所在地青州。刘天同被编入华东财办学习,为解放、接收济南做准备工作,后被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接收人员随前方部队一同前进。
1948年9月底,部队行军至泰安时,济南战役已取得重大胜利。刘天同等直接进入济南,接管国民党政府的粮库、面粉加工厂等,并负责运送粮食、面粉到各个单位和前线部队。
淮海战役期间,刘天同所在的军管会财粮部全力以赴调集粮食,支援淮海战役前线。山东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百万大军南下,使刘天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与挑战。他回忆,当时全市的运输卡车皆被征用,他们每天到粮库面粉厂去过磅、装车、运送至火车站,让面粉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百万大军渡江,解放全中国。刘天同也被组织抽调参加南下接管工作。在鲁西南临城(现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习了城市政策后,部队行军到徐州,与徐州军管会抽调的南下干部一起组建成了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对内称为“华东局党校”,边行军边学习。在徐州,上级向他们作了南下动员报告,还组织观看了京剧《闯王进京》,告诫南下干部们进入大城市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脱离群众。

    渡江接管大上海,纪律严明是关键

    1949年4月初,南下干部纵队从徐州出发,刘天同因是江苏人,被分配打前站。他们行军至扬州宝应时,开始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刘天同讲,当学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内容印象尤为深刻。
队伍到达扬州时,我军已渡过长江。南下干部纵队改去接收上海,于4月底到达镇江丹阳集训,着手进行接管上海的各项准备工作,学习陈毅司令员关于强调入城纪律和城市政策的报告、入城纪律约法八章和上海地下党提供的《上海概况》。刘天同因在济南军管会财粮部属财经系统,所以被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房地产接管处。
5月中旬,上海战役打响,他们在无锡郊区农村一面学习,一面待命。一次,一位同志在驻地村边小河里捡了半筐蛤蜊,准备改善生活,却被领导狠狠地批评:这是违纪,是侵犯老百姓利益。这位同志只好将蛤蜊倒回河里。一件小事,足以见得党对于严格遵守纪律、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视程度。
5月27日,上海解放。刘天同所在的房地产接管处接管了国民政府行政院所属的中央信托局房屋地产处、苏浙皖敌伪产业清理处和中央银行的房地产部门,他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了对国民党政府机关和战犯、官僚买办房产,以及日本敌伪时期房地产的调查接收工作。在接管巨鹿路一处原国民党军官的房产时,刘天同发现里面汽车、冰箱、家具、衣物等应有尽有,他恪守纪律、未动一物。
进入上海,军管会的接管干部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吃饭仍是由一起南下的炊事员用大锅烧饭吃,住宿则是睡在条件简陋的集体宿舍内。刘老感叹,上海能够顺利解放并完整接管,数万栋房屋建筑及大批工厂机器设备能够完整保留下来,与党的城市政策以及地下党组织的多年斗争密不可分。这是解放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也是接管干部们严格执行政策纪律的结果,进一步诠释了为何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胜利、赢得民心。

    解决群众住房难,人民甘苦放在先

    1950年7月,刘天同被调至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人事科,1956年又提为科长。至今,他还保存当年陈毅市长签发的任命通知书。
他任人事科长的八年中,参与了对外资房地产商的改造接管,公私合营房地产企业的改造,并在上海房地产系统考察、培养、提拔了一大批青年干部。在挑选、提拔干部时,刘天同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1957年,市局机关组织结构调整,刘天同主动要求从事房地产管理实际工作,被调到榆林区(后并入杨浦区),在区房地局副局长、局长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杨浦区是上海老工业区,居住条件差,大批工人住在工厂周围的棚户区,有的住在“滚地龙”里,有的几代人同堂,不仅安全系数低,卫生条件也差。刘天同每天都要批阅数十封要求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众来信。
刘天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实地调查,了解群众住房现状和需求,制定相应对策。刘天同带领区房地局广大职工,一方面对现有住房加强管理维修、对棚户区和旧房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新住宅区。他还号召杨浦区居民爱护房屋建筑,发展园林绿化。在住房分配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按政策原则办事,把有限的房源按照政策分给最困难的群众。为保障公平公正,他采取民主评议、张榜公布的方法。一些被解决了住房问题的群众送来礼品,都被他一一退回。在杨浦区房地局的20多年间,刘天同几乎走遍了杨浦区所有里弄新村,杨浦区的房管工作和住宅建设也因此走在了全市前列。
“文革”期间,刘天同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始终坚守党的信念,被批斗同时还坚持抓工作。他认为,人民要住房,房子要修理,为人民服务不会错,错误总有一天会被纠正过来。区里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给他“递条子”,希望能帮助解决住房问题,他也因为很多群众住房问题尚未解决而一概拒绝。

    参与房地产改革与浦东开发开放

    1981年,刘天同回到上海市房地局工作,先后担任过上海市房产经营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土地管理局土地使用处处长、私房管理处长和政策法规室主任等职。在此期间,刘天同参与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政策调查研究、法规的起草制定工作,既进行理论研究,也参与具体方案拟定。1991年离休后,他受聘为陆家嘴公司顾问兼中泰合资的富都世界发展公司顾问,帮助土地招标、批租谈判、合同起草等工作直至2004年。
刘天同第二次从工作岗位上退下后,又积极投入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工作,十几年来积极传承红色历史,撰写多篇回忆文章,主持编写、出版革命回忆录三本。
刘天同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还是要将口号落实到行动中。”入党73年来,刘天同作为老党员、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从事每一项工作都从群众利益出发,严格履行党员职责,他的政治品格和清廉品德,值得新时代青年党员深刻思考与学习。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