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战火纷飞下的文艺轻骑兵——忆雪枫文工团

大江南北 2021-12-29 09:04:00

  雪枫文工团原是华中雪枫军政大学文工团,前身为抗大四分校文化队,成立于1945年7月,到山东建立华东军政大学时,为了纪念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经校首长批准,保留了“雪枫文工团”称号。

  文艺尖兵 鼓舞士气

  雪枫文工团主要任务是以文艺为武器,为革命战争服务,为教学人员和驻地人民服务。为了配合教学,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演出了揭露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贫苦农民的《晴天》《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剧目。当蒋军向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时,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暴行和腐败,演出了《一坛血》《喜事》《逃出阎王殿》《走人民之路》《伤兵医院》等剧目。为了配合学校的军事训练,编剧白云亭下连队体验生活,创作排演了《朱润山和千枪队》。他还根据新闻报道素材,编写了敌占区“反饥饿、反内战、要和平、要民主”的独幕两场话剧《野火》。当解放战争从防御转为进攻时,团里演出了苏联名剧——以“反对军事保守思想”为主题的《前线》;在学校进入城市后,进行“两个社会、两种军队”教育时,演出了《血泪仇》。雪枫文工团就是这样运用艺术的形象化和思想渗透性强的特点,对观众进行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形势,文工团及时编排各种风格的小型广场秧歌剧,如《小放牛》《支援前线》《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一样爱护他》及《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等节目,走上街头,向人民群众宣传胜利,鼓舞斗志,动员支前;除此以外,还经常深入学员队,帮助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活跃连队文化生活。

  文工团的大合唱也深受学校和驻地群众的欢迎。每次演出开始,总要唱几支歌曲,活跃观众情绪。当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我军和敌军展开艰苦的拉锯战时,我们经常演唱《勇敢队》和《打出去》等歌曲。当解放战争转入反攻,解放了潍坊、济南之后,我们演唱了《向解放军致敬》,唱出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心声。每当进入新解放的城镇,我们总爱大声高唱《解放区的天》,热情洋溢的欢快旋律、像甜美的甘露,滋润了广大观众的心田。

  抢渡黄河 随军演出

  1947年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日益加剧,华东军政大学始终在频繁紧张的行军、移防中进行教学和训练,而雪枫文工团也一直在不安定的战争环境里积极热情地进行排练和演出。

  7月1日,学校奉命北渡黄河,撤向山东渤海地区。文工团不能带走的东西就地烧毁,发给了步枪、手枪、手榴弹。团部决定每个分队组成一个战斗集体,三人编为一个战斗小组。在上有敌机扫射、后有追兵骚扰的情况下急行军,一般是白天休息,夜间行军,从太阳刚下山出发,走到第二天黎明才宿营,每天行程少则几十里,多则百余里。从莱洲湾羊角沟过小清河那天,冒着瓢泼大雨,蹚过齐腰深的河水,踩着泥泞路,在漆黑的夜里,一个紧跟一个艰难地向前走,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人叫苦。过河后继续急进,因为上级要求务必抢在拂晓之前渡过黄河。当我们赶到黄河渡口时天已破晓,船工不敢摆渡。经过我们耐心宣传动员,才奋力将我团送过波涛汹涌的黄河天险。

  1948年9月,华东军大奉命参加济南战役。在向济南进军的路上,文工团还担负着给参战部队做宣传鼓动工作和组织小型晚会的任务。当时演出《兄妹开荒》《买卖公平》等节目。尽管条件简陋,排演粗糙,但和观众情感交融,心心相印,对鼓舞部队士气,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文工团跟随攻城部队进入济南市商埠地区。虽然千佛山上的敌人尚未全歼,文工团的同志冒着冷枪冷炮,跑上街头,寻找适合场地,组织小型演唱活动,迅速向惊悸不安的市民宣传党的城市政策。

  战胜艰难 精心排练

  战争年代的演艺工作十分艰难,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每到一地演出,文工团都要上下一齐动手,迅速挖土筑台,借棒埋杆搭布景,尤其是冬天在田野里、在广场上,狂风呼啸,几乎把幕布刮上天去。几个人压着幕布,派人寻找大石头、大土块,才能征服狂风保证演出。演出需要服装、道具,而我们两手空空,演出前都要跑遍四乡去借。夜间演出的照明是借来的汽灯,而为了寻找点汽灯的煤油,更是经常急得团团转。每次演出,全团同志不论职务不分男女老少,既是演员又是舞台工作人员。为此多少同志累垮了、摔伤了、病倒了,但只要大幕拉开,人们就会一跃而起,走上自己的岗位。舞台就是战场,演出就是战斗。

  我们组建了一个四人小乐队,从东江纵队来的高个子马朴拉小提琴,胖胖的小姑娘徐舒弹月琴,11岁的小男孩毛毛(大名陈文锐)拉着二胡,朱复一个人操纵打击乐器。四人小乐队既要苦练合奏,又要给排戏的演员伴奏,真是够忙乎的。我们就是依靠这支小小的乐队,完成了《白毛女》的演出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导演的认真辅导,演员的勤奋努力,演员的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较好地塑造了剧中的人物,而布景、服装、道具、灯光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白毛女》由于紧密配合土改教育,校内外观众看了演出后一致赞扬。为此,雪枫文工团得到了华东军大政治部的传令嘉奖。

  紧跟中心 常演常新

  1948年5月1日,山东潍县解放了,学校奉命南下,文工团在潍县的坊子住下后,遵照校政治部的指示,排演了苏联大型话剧《前线》。该剧主题思想是批评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的居功自傲、主观主义,讴歌副总指挥欧格涅夫接受新生事物、重视科学技术和联系群众的优良品格。此剧在舞美工作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进,灯光由汽灯改为电光源,舞台上的软幕布改成全套硬布景。在潍县校内外演出,使观众耳目一新。雪枫文工团演出《前线》,是演员阵容最强的时候。在当时来讲,《前线》的演出已经是相当正规的一出“剧场剧目”了。

  同年9月济南解放后,雪枫文工团在组织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需要抽调一批政治文化素质较高、经过战争锻炼的干部到基层去工作。文工团被调走了一大半老同志,同时又在济南招收了一部分新团员。这对文工团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规模的“换血”。大批老同志调出自然会影响文工团的创作和演出质量。但新生力量的到来,又给文工团注入了新鲜血液,为雪枫文工团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增添了新的活力。

  《血泪仇》轰动上海滩

  1949年7月至8月间,《血泪仇》在上海的公演,是值得一记的大事。当时演出的场地是上海最好的一个剧场——兰心大戏院。《血泪仇》一经演出,就以强烈的思想内容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上海观众,演期一延再延。文工团与剧场原定演10场,但一连演了40多场,还停不下来。上海人民以如此炽烈的热情,欢迎《血泪仇》的演出,说明革命的文艺总是以它强烈深刻的思想内容、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着观众。在上海公演《血泪仇》,是雪枫文工团全体同志献给解放不久的上海人民的一束璀璨的鲜花。同时,也是雪枫文工团最后一次大型演出。此后,文工团编入华东军大第二总队,走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50年8月华东军政大学结束后,改为军事学院和高级步兵学校,原雪枫文工团的文艺骨干又分在两个院校。总政话剧团和歌舞团组建时,原雪枫文工团调过去不少人,白云亭团长当了总政话剧团团长,谭棠也到总政歌舞团当了团长,直到离休。雪枫文工团为军队的文艺工作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