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刘少奇与新四军的建设和发展

大江南北 2022-02-08 08:40:23

  在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代表中央向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任命刘少奇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后改为华中局)。刘少奇就是在新四军能否发展壮大和实施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关键时刻,从延安到华中,战斗了三年,坚定正确地贯彻了中央的战略方针,作出了杰出贡献。

  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大力发展新四军

  刘少奇于1939年1月28日,抵达中原局机关驻地河南确山竹沟镇,立即召集沿途各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他反复强调:当前中心任务是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着重建立和发展党领导的人民武装。

  刘少奇首先作出大力开辟豫鄂边区游击战争的战略部署,决定由李先念任司令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去豫鄂地区发展,把群众组织起来,大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要求创立一支5000人以上的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四军。刘少奇对李先念明确讲过,贯彻中央精神,第一是武装,第二是武装,第三还是武装。以后又派陈少敏等一批干部去鄂中,组织群众武装。1939年11月,中原局决定将豫南、鄂东、鄂中三个地区的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这时部队已扩大到9000人枪,不脱离生产的民众自卫队武装超过8万人。豫鄂边根据地初具规模。

  1939年11月初,刘少奇一行到达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安徽涡阳新兴集。第六支队是彭雪枫在1938年9月从竹沟率领游击支队开赴豫皖苏边界地区,和当地抗日游击队合编,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一年对日伪战斗,部队已发展到7000余人。刘少奇在新兴集向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和第六支队传达了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根据彭雪枫游击队已有相当发展的情况,刘少奇提出了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把千千万万的人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豫皖苏地区的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构想。由于第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等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战略方针,第六支队发展十分迅速,到1939年底,部队已从7300多人发展到17800多人,豫皖苏根据地也很快发展起来了。

  1939年12月初,刘少奇离开豫皖苏根据地,到皖东定远县藕塘地区的江北指挥部,与张云逸、邓子恢、郑位三等会合。江北指挥部是1939年5月成立的,张云逸为总指挥,徐海东任副总指挥。

  刘少奇在江北指挥部听取汇报后,召开了干部大会,传达了中央指示。他说,党中央和毛主席要求江北部队向敌后发展,放手发动群众,放手扩大部队,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江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坚决执行刘少奇指示,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徐海东率领指战员于12月下旬投入到全椒周家岗反“扫荡”的战斗,经过三昼夜的激烈战斗,取得了周家岗反“扫荡”的胜利。仅三个多月时间,在津浦路东、西两侧部队迅速扩大了一倍,由原来的5000人扩大到10000人枪,不脱产的人民自卫军发展到近10万人。

  刘少奇在定远县召开了中原局会议。根据华中地区敌、顽、我各方面的基本态势,按照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他明确提出了“大力向东,发展苏北”的战略决策,刘少奇说:江苏北部我们都没有正规部队及党的机关去活动,亦无地方党,而这又是有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是新四军的战略突击方向,是开辟和发展华中的关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这不光是新四军的任务,也是全党的任务。

  刘少奇和中原局经过研究和分析,提出皖东北是新四军东进苏北的前沿阵地,又是新四军和八路军联系的枢纽,必须加速开辟皖东北根据地工作,大力发展党领导下的武装部队,坚决地建立政权,要求在1940年6月底,要在苏皖边建立与发展党领导的武装30000人枪,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30万人。刘少奇曾多次讲过,为抗日、为革命“招兵买马”有什么不好,发展武装“多多益善”,一定要放手去发展新四军。

  刘少奇认为开辟苏北根据地,仅仅依靠新四军江北部队是不够的,他向中央提议请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并请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江南部队渡江北上,共同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党中央完全同意刘少奇的这一战略部署,1940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八路军增援华中新四军。5月,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344旅和新编第二旅等部队共5个团,12000余人,由冀鲁豫南下到豫皖苏边区永城新兴集,与新四军彭雪枫第六支队会合,统归中原局直接指挥。两支部队很快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以彭雪枫为司令员,黄克诚为政治委员,辖3个旅、9个团,共17000余人。活动于津浦路西、陇海路南,以对日寇作战、巩固豫皖根据地、扩大整训部队为中心,执行向西防御任务。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领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坚决渡江北上,渡江后于7月中旬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把部队改编为3个纵队,共辖9个团7000余人。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全军开始东进黄桥,创建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根据地,他们决心在八路军南援条件下精心组织战斗。1940年10月,在八路军第五纵队策应下,取得了黄桥决战胜利。这就使苏北陇海铁路以南、长江以北、大运河以东,直到黄河边的广大地区,都被我军控制,开创了以苏北为中心的华中敌后抗战新局面。

  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一支队三团一营,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队五团在东台白驹镇胜利会师。至此,在刘少奇直接领导下,以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胜利完成,并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打通联系,把新四军和八路军连成一片。

  为了统一华中军事指挥,实现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中央同意刘少奇的建议,于1940年11月17日在苏北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为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叶挺未过江前代理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华中总指挥部所辖主力主要有苏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豫鄂挺进纵队和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11月23日,总指挥部机关迁到盐城文庙,标志着华中抗日根据地领导核心的形成,也为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奠定了基础。华中总指挥部的成立,对于巩固壮大华中敌后根据地,进一步发动群众,发展人民武装力量,进行持久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四军

  正当华中抗日局面迅速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发动皖南事变,阴谋消灭皖南新四军。

  刘少奇得知新四军军部损失和新四军人员正在分散突围的讯息后,他立即以中原局名义,电示仍留在皖中的曾希圣全面负责主持接应收容皖南新四军突围人员的工作。在全面冷静分析形势后,向中央提议:“以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实行反攻为妥。”党中央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刘少奇的意见,确定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

  刘少奇又积极向中央提议重建新四军军部,重振新四军威名,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四军,同国民党顽固派作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1月17、18日,他两次向中共中央发电报,建议“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并以陈代军长”。同时,发出《关于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借口的通报》,驳斥蒋介石国民党为取消新四军而制造的种种谎言;指示《江淮日报》发表社论,向民众说明真相,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卑劣行径。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全国发布重建新四军的命令:“兹特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宣告成立。陈毅代军长发表就职演讲,在演讲快结束时,陈毅向大家介绍了刘少奇。他说:“刘少奇同志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一。他有二十多年的斗争历史”,“在抗战后,他到华北,华北抗日运动就有了大的发展;到皖东北,他同样展开了大的局面;到苏北,也一样是如此。他是代表中共中央到这里来,直接指导我们的。新四军直接在中央和刘少奇同志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为整顿和统一新四军编制,刘少奇和陈毅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将新四军同在苏北、皖东、皖北的八路军黄克诚部和彭雪枫部一起编为七个师、一个独立旅。新四军由游击兵团形式改编为正规兵团,活动地域扩大到整个华中地区,发展成为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强大武装和中流砥柱。

  1941年3月27日,中共中央重组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任命刘少奇为新四军军分会书记,5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南局合并于中原局,中原局改称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

  刘少奇按照战略区的划分,分别组成了苏中、淮海、盐阜、淮北、皖东、皖西、苏南、豫皖苏、豫鄂边9个区委,并整顿了华中各级党委,充实了一批党的优秀干部,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在军事上,刘少奇和陈毅一起,对新四军在华中的战略布局作了新的部署:第一、第三师坚持苏中、苏北。第二、第四师在淮河南北、津浦路两侧坚持,加强对西防御。第五师在鄂豫皖独立发展,并逐步向东与第七师连接。第七师发展皖中,坚持皖南敌后,积极同第二、五、六师接通。第六师坚持苏南,阻止反共军北渡。要求新四军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长期坚持游击,进一步发展与日、伪、顽的战斗,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刘少奇特别要求各党委、各师必须注意进一步发动群众,发展壮大新四军的队伍和地方武装。

  在以刘少奇为首的新四军军部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起来。到1941年底,新四军主力部队发展到13.5万人,地方军由年初不足万人,发展到1.9万人。到1942年底民兵组织已发展到62万余人。

  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武装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只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前进才有正确方向和坚强力量,这是我军发展的历史经验。

  刘少奇十分重视加强建军工作,在1940年7月,新四军五支队的党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在军队建设方面要正规化、党军化和群众化的要求。1941年5月16日,在中原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刘少奇明确指出,新四军的建军方向应是加强党的领导,建设一个正规化的党军。6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全面检查总结新四军成立四年来的建军工作。刘少奇明确指出:“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完全执行党的政策和法令,来完成党的任务,这些东西是最要紧的。”“我们新四军是党军,党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在目前,党的政治任务总的方针是要求得中华民族完全的独立,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必须提高八路军、新四军的数量和质量。这是一个中心问题,要求人民军队做到,绝对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政策和法令,严肃军事纪律、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提高干部的党性,以保持和发扬我军无产阶级的本质和优良传统。

  刘少奇提出,要保证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要从根本制度上加以落实。首先,是要健全和完善政委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一定要加强政治教育。在华中局和军分会领导下,新四军自上而下迅速地健全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制度。在新四军团以上单位普遍成立了军政委员会。刘少奇还提出“政治工作要面向连队,党的工作面对支部”的口号,大力加强连队政治工作。

  要巩固党的绝对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新四军的政治军事素质。为此,刘少奇十分重视办好党校和抗大的教育。

  1941年7月,刘少奇在苏北盐城创办了中共中央华中党校,他亲自兼任党校校长。他先后在党校等单位作了《论党员在组织上纪律上修养》《关于民主集中制》《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等报告,还把《论共产党员修养》作为教材发给一些党员。刘少奇重视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对共产党员和干部进行武装。党校办了四期,共培训地方县区干部、部队团营干部1000多人。

  党校和抗大的举办,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培养了大批党、政、军的优秀干部,推动了新四军的建设工作,为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了巨大作用。

  刘少奇于1942年12月回延安后,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主席。中央明确华中地区党、政、军工作仍归刘少奇负责管理。刘少奇多次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关于华中和新四军工作的指示,继续积极指导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主力部队发展到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共计31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武装96万余人。在华中创建了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八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