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山中有座红军坟

大江南北 2022-03-03 10:15:03

  今年春暖花开时节,我和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们一起走进革命老区淳安,寻访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的足迹。这次红色之行中,我听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1934年末,这支红军部队从安徽转战到浙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今天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附近的大山里,发生了一场十分惨烈的战斗。为掩护红军主力突围,坚守阵地的红军战士几乎全部牺牲。硝烟散去,夜幕降临。寒风中,一位身受重伤的战士渐渐苏醒过来,艰难地、一点一点爬到山脚下的一条小溪边喝水,不一会又昏死过去。黎明时分,一位善良的村民到溪边挑水,发现了他,便赶紧把他背回家。为掩人耳目,对外只称是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这位战士从村民那里得知,凶残的国民党军队竟下令,不许当地村民上山收殓红军战士的遗体,不得入土安葬,让其曝尸荒野。谁要去收,就以“通匪罪”论处。

  在村民的精心照料下,战士伤势渐愈。然而,他无法再找到红军部队,只能隐姓埋名,在村子里生活下来,成为一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可每当他面对莽莽大山,就会想起牺牲的战友,内心承受着痛苦的煎熬。

  时间到了1938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建的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奋勇杀寇。消息传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让这位青年农民再次燃起思念战友之火。这一天,他走进大山,来到当年鏖战的山坡上,被映入眼帘的惨景惊呆了:那群曾经生龙活虎的血肉之躯,竟变成森森白骨,散落在荒草丛中。此情此景,让他悲痛欲绝,泪流满面,高声喊道:“战友们,我来迟了!”他抑制住巨大的悲伤,在那位救命恩人的协助下,寻遍山坳的每一个角落,小心翼翼地拾殓起每一位战友的遗骨。一具、二具、三具……一共77具战友的遗骨。他在山脚下选一块向阳却又隐蔽的地方来安葬。每撒下一抔黄土,都是一次无声的告别;每落下一滴热泪,都是一次悲痛的哀悼。当年的淳安依然是国民党统治区。为了免受人为的破坏,墓碑上刻了“孤魂碑”三个大字,立碑日期是“民国二十七年秋”。“孤魂”有愤,这是77位红军战士不屈的英魂,是对国民党血腥屠杀的无言抗争。“孤魂”不孤,这位曾经的红军战士、现在的青年农民,从此开始用一生来守候这些长眠深山、无名无姓的战友。每年清明、冬至,他都会来到这里,清除坟上的杂草,拭去碑上的尘土;摆上祭奠的酒菜,捎去难忘的真情。

  1949年春,解放军开进淳安大山,人们奔走相告:“当年的红军回来了!”他喜极而泣,满怀希望去打听十几年前的那支红军队伍,为自己,更为77位红军战友找到“回家”的路。可是,多年的打探寻找均未有结果,他也无法向当地政府证明自己曾经的红军战士身份。然而,他依然无怨无悔,用红军战士的刚强与执着,以农民兄弟的纯朴与坚韧,忠诚履行着守陵人的职责。他终身未娶,膝下无子,一生与77位战友的英魂不离不弃。岁月流逝,他已风烛残年,可仍然佝偻着身躯,赤脚蹚过湍急冰凉的河水,步履蹒跚地进入深山……

  上世纪70年代,他终于走不动、进不了山了。临终前,他把自己心中几十年的“秘密”——“红军坟”和“孤魂碑”的故事告诉了村里的一位至诚好友,十分郑重地嘱托其祭扫、守护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墓冢。90年代,这位后继的守陵人20余年践诺如约,如今也已80高龄,年迈多病,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守陵之事无人可以继续相托,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终于鼓足勇气,走进当地政府,紧紧抓住干部的手,老泪纵横地倾诉着“红军坟”和“孤魂碑”的前世今生。纯朴的老人不善言语,但这个穿越半个多世纪的真实故事,依然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热泪盈眶,心灵震撼。从那以后,“红军坟”和两代守陵人的故事在淳安老区百姓中传颂开来,为这块红色的土地增添了一道传奇而悲壮的色彩。
这一天,我们从淳安中洲镇厦山村边的山脚出发,穿过一座横跨湍急山涧的铁索桥,沿着一条在杂树荆棘中的石板路拾级而上,来到一个足有五六十平方米的水泥平台上,故事中的“红军坟”和“孤魂碑”就在眼前。墓前平台上摆放着清明祭奠的花圈。这铁索桥,这石板路,这水泥平台,都是当地政府出资新建的,为了便于各地的群众前来祭奠缅怀;唯有那“红军坟”和“孤魂碑”保持着原貌,充满着历史沧桑感,是为了更好地把历史告诉后人。

  明丽的阳光下,我们肃立在“红军坟”和“孤魂碑”前,倾听着那位年轻秀气的女讲解员讲述着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往事。她的声音缓慢、低沉,却字字凝聚悲愤,声声饱含深情,直叩我们的心灵……

  “77位红军战士身后就是77个家庭,他们也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当年亲人们送他们参加红军,踏上征途后,谁不企盼着能够早日回家?可是多少年,亲人们倚门相盼,凭栏以待,望眼欲穿,盼瞎了眼,等白了头。全国解放了,他们还是杳无音讯。亲人们悲怆地呼唤:你们还在人世间吗?”

  “77位英魂啊,你们姓什么,叫什么?家在哪里?这迟到的77张烈士证书又该往哪里送?”

  我看见,女讲解员清秀的面容上流露出哀恸的神色,明亮的双眸噙满了晶莹的泪花,流畅的声音也几度变得哽咽。不知是被这个悲壮的故事所打动,还是被那位女孩的情绪所感染,在场的人们都神情严肃,有些人眼圈也红了。我不清楚,这位女孩已经多少次讲述这个故事;但我能肯定,她的每一次讲述都倾注了真情实感,她的每一次讲述都是向无名烈士们深深的致哀,她的每一次讲述都是向后来人传送一种感天动地的大爱!而今天,在女孩又一次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和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们怀着虔诚而崇敬的心情,向77位红军烈士碑深深地三鞠躬!

  今天,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的足迹已经成为淳安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投资6000万、占地120亩的淳安县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到先遣队“茶山会议”会址、方志敏临时住所、先遣队临时医院等旧址,再到“红军坟”和“孤魂碑”,形成一个完整的红色教育系列基地,也成为一张红色旅游的金名片,各地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