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新四军在上海郊区的三次反“清乡”斗争述略

新四军与上海 2022-03-16 10:15:16

        1941年1月,国民党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悍然将枪口对准自己同胞,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宣布重建新四军。1941年2月1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在华中作战的战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在给新四军军部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开辟浙东、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战略基地。”1942年8月,日本侵略军为了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强化对占领地区的统治,消灭和驱逐革命力量与抗日武装,使之成为日本侵略者稳固的兵站基地,以达到“确立治安”、恣意奴役和搜刮百姓的目的,对浦东进行大规模的“清乡”。日伪动用总兵力5000余人在南汇、奉贤、北桥(今属闵行区)设第一期“清乡区”,在南汇、奉贤、川沙沿海筑起长达167公里的篱笆墙,在南汇县的三灶镇等八处、奉贤县的奉贤城等五处、北桥的长桥等六处共19个重要道口设置大检问所,在十几个次要通道配置小检问所,对往来行人、车辆进行盘查,意图消灭抗日力量。日伪在思想上使用怀柔政策,大肆宣传“清乡清心”,“同种同文”,“共存共荣”,宣称日本是来帮助中国老百姓打坏人的,是为了建立“皇道乐土”。在战术上日伪实施分进合击,点面结合,全面出击,重兵压境,沿海港口设立大小检问所,交通要道、大一点村庄设驻军,整个浦东“清乡”区域四周,用竹篱笆围起来,设大检问所19个,小检问所数十个,大一点的桥梁都被控制,白天来往行人要盘问,夜间禁止通行。

        岗哨密布,更楼林立。据点间相互呼应,一有动静,四处搜寻。在组织上实施乡保甲制,在“清乡”区域内推行保甲制度,清查户口,登记造册,连保连坐,发良民证。

        一、组建武工队        

        为了粉碎敌人“清乡”阴谋,在大部队进剿困难的情况下,组建武工队打击敌伪,保护人民,建立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不失是一个绝妙的对策。

        1942年9月,由朱亚民组建的一支12人精干武工队,每人配置清一色短枪,从古窑浦港口乘上一条海船,利用海水涨潮漂向浦东,在奉贤县七仓墩登陆。

        其间,望见一艘日军小炮艇在洋面巡逻,随即改变计划,放慢速度,在奉贤柘林停靠,12人卷起裤腿跳入海里,涉水靠岸,又徒步十来公里,终于在黎明前赶到戚漴墩,顺利到达反“清乡”前线。这支武工队队员是:朱亚民、徐培元、张宝生、李阿全、金文华、路秋如、黄金根、顾才松、陶生祥、徐宝生、王志欣、唐宝生,从此开始了为期2年的可歌可泣的上海反“清乡”斗争。

        小分队刚回到浦东,群众是喜忧交加,他们对自己的队伍又来到他们身边欣喜万分,可是看到只有12个人,而且只有手枪,就感到非常担忧。当地比较进步的中上层人士也是观望者多,或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敌人的“清乡”活动非常密集,他们恢复保甲制度,经常清查户口,组织“乡民自卫队”,强迫老百姓设岗亭、昼夜放哨敲锣。小分队走到哪里,锣就敲起来,妄图将上海各地抗日烽火一举扑灭。由于浦东地下党采取“分散隐蔽”策略,所以小分队与地下党一时也联系不上,更缺乏外线兄弟部队的支持,所以一开始,小分队陷于孤军作战的艰难处境。

        二、第一次反“清乡”(1942年9月至1943年5月)

        1942年9月下旬,在浦东四团,朱亚明武工队与国民党顽军陈龙生部打了一仗,陈手下十四五个兵,武器优良,在薛家泓一带为非作歹。武工队设计半路袭击,将陈龙生部引入伏击圈。朱亚民兵分三路伏击陈,后用火攻逼陈现身,展开激战,陈龙生被当场击毙,另击毙敌3人,击伤多人,缴获长短枪多支。此仗大振士气,让武工队在浦东站稳了脚跟。

        要有效打击日军,必先打掉汉奸,清除日军的眼睛与耳朵。南汇县大团镇是日军“清乡”的一个主要据点,敌人的兵力相对较强,除日军外,有顾桂秋的一个伪军大队,刘铁城的两个营。韩鸿生原是个恶霸地主,日军占领浦东后,是他领着日军进镇,并且当了伪商会会长。朱亚民决定先拿韩鸿生开刀,行动小组假扮“清乡委员会”设下引蛇出洞之计:假借刘铁城名义邀请韩,把韩骗出大团镇后,当场击毙,为民除害,将敌人设计的“清乡”大据点捅了个大洞,开了一个成功的好头。

        1943年年初,小分队得到情报,镇上大部分日伪军外出“清剿”去了,只有少数伪军留守。正月初五深夜,小分队直扑鹤沙镇,清除岗哨后,朱亚民带一组先占领镇公所;卫明带一组冲进特务办公室,当场击毙3名伪军;陈金达带一组控制电话总机房,把企图顽抗的伪军中尉和总机站长打死。然后,3组人马会合,将伪镇长、伪维持会长、伪警防团长等铁杆汉奸6人活捉,押到镇公所大院,当众宣布其投敌卖国的罪行,判处他们死刑,执行后迅速转移。

        敌人恼羞成怒,加大搜捕武工队,武工队采取灵活机动、避实就虚的应对策略。侦察员回来报告一队伪军乘船经过三灶镇,武工队立即抓住战机,埋伏在河岸的秆稞里。敌人一进伏击圈,武工队集中开火,船上17名伪军一部分被歼,一部分被俘,被俘伪军经教育后释放,武工队无一伤亡。后又除掉3个为非作歹的日军,事后,武工队迅速转移。伪保安团团长刘铁城是个死心塌地的汉奸,仗着熟悉地形,杀害过我很多抗战志士,朱亚民决定在新场镇刘部发饷之日开刀。新场是南汇的重镇,刘铁城部一个中队驻扎在镇南郊一座楼内,日军一个中队驻扎在镇北市区内。朱亚民认为敌众我寡,要消灭伪军,又不能惊动日军,必须巧打,做到打一镇一,即打击一处、镇住一处。小分队通过与我们有关系的当地伪保长张尚德,找到了在伪军里担任司务长的沈墨予,做了他的工作,使其愿意为抗日出力,提供了口令。1943年4月一天,朱亚民率领20多人,凭当日口令,摸掉岗哨,冲进大楼内,只见伪军们正在大吃大喝、聚众赌 博。小分队举枪对准伪军高喊:“不准动,缴枪不杀!”敌人惊得目瞪口呆、纷纷举手投降。楼上的伪军发现情况,有的朝楼下乱开枪,有的跳楼逃跑,被小分队一一击毙。住在镇北的日军不明情况,只听见枪声大作,不敢贸然出击。战斗仅十多分钟就结束了,当小分队扛着缴获的1挺机枪和几十支步枪,押着百余名俘虏撤离后,日军才装模作样赶来救援,早已人去楼空。日军怀疑刘铁城部靠不住,将他的部队调往崇明,这对小分队活动大为有利。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反“清乡”初期,武工队牺牲了多名优秀的战士,如朱刚、金文华。朱刚任区队长、中队长,是武工队骨干,一次在三灶乡养病时被伪军姘头出卖被铺,敌人将他游街示众,叫他指认游击队住过之地,朱刚承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不留一句口供,最后恼羞成怒的敌人竟用棉絮将朱刚活活闷死。小通信员金文华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发现,汉奸王宝根为讨好主子,将金打死。武工队及时出击,在船上击毙了凶手,为烈士报了仇。锄奸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振奋了群众。

        朱亚民率领的武工队紧密依靠群众,执行正确有效的游击战术,打击“检问所”和小据点,抓、杀死硬汉奸,连续发动多次不同规模的战斗来打击敌人,敌人“清乡”步骤被彻底打乱,不得不退缩。竹篱笆被毁,100多个据点缩减到20至30个,1943年年初,武工队由12人发展到70多人,短枪队发展为长枪队,拥有机枪3挺,长短枪60多支。第一期反“清乡”取得初步胜利。

        三、第二次反“清乡”(1943年5月至1943年11月底)

        鉴于武工队的连战连捷,敌人改变“清乡”战术:收买汉奸,建立情报站。一些汉奸为了邀功领赏,肆无忌惮地搞破坏活动。日伪先在大小镇上建立据点,然后有计划地分块“清剿”。多路出击,分进合击,重点区域,反复“搜剿”。对人口密集的大村庄派驻伪军,实施“驻剿”。从点线占领开始,再到面的占领,把我方活动区变成他们的“清乡”基地。

        队长朱亚民根据浦东敌情变化,特别是王志欣事件发生后,将部队集中起来,争取对敌斗争的主动权。1943年9月,浦东支队驻扎在奉贤泰日镇西南的农村里,哨兵在村口抓获了两个可疑的人,经审查是敌探。他们交代:“如果鬼子不见我们回去,就知道我们在这一带出事了,就一定会派兵到此“扫荡”。”浦东支队将计就计,布置了伏击。下午3时,瞭望哨果然发现从泰日方向有一大队日伪军向这里开来,浦东支队立即装成仓皇逃跑的模样,敌人仗着人多边追边开枪,一头闯进了伏击圈。翁中队长亲自操起九六式机枪率领中队同志向敌人射击。敌人被四周突如其来的凶猛火力打得晕头转向,知道中了埋伏,日军指挥官立即叽里呱啦地叫喊,扔下几具尸体,狼狈逃窜,此役虽然没有全歼敌人,但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3年,五支队朱亚民等12人从浙东返回浦东,接连取得奇袭钱家桥据点等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清乡”的嚣张气焰。朱亚民深知,战士们装备不多,面对拥有精良武器的日军,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于是,他派遣朱亮等,来到南桥东五六里处的西屠家宅,寻找最佳作战地点。经过3天侦察,朱亮等终于发现了一条水路要道,敌人戒备较松。这是一条由南桥通往青村港、奉城、南四团和泰日桥、航头的水路,由于沿途几个据点都有重兵把守,这条水路一直“太平无事”,已成为日军由浦东来奉的要道。经过反复勘察,五支队决定选择庙泾港东畔的船港西端作为最佳伏击点。

        1943年8月23日凌晨,五支队在船港两岸设伏,并派出船港警戒哨。上午8时许,一艘中型绍兴脚划船,由东向西而来。当脚划船进入伏击圈时,瞭望哨兵看得十分真切:坐船者是日军,嘴里还哼着东洋歌曲。瞭望哨兵待脚划船驶进伏击圈,立即脱下草帽,发出战斗信号。几乎在同时,朱亚民大喊:“打!”顷刻之间,船港两岸密集飞出子弹,全部射向脚划船,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日军乱了方寸,有几个被当场击毙;有几个跳进河里,游向岸边,钻进芦苇丛中顽抗。“不能让他们逃了!”朱亚民一声令下,在屠、王两宅待命的其他队员,也跑步进入预定战斗位置,投入这场伏击战。在北岸指挥战斗的朱亮,正要上船搜查,却被躲在岸边芦苇里的日本兵一枪打中头部,英勇牺牲。北岸的指战员见状就对准芦苇丛一阵扫射,把负隅顽抗的日本兵击毙在河滩上。经过20分钟战斗,共击毙日本兵3名、伪军1名,生俘伪军2名,缴获部分武器。

        从1943年5月至1943年11月底,在游击队沉重打击下,日军的“高度清乡”也宣告破产,“清乡区”四周的竹篱笆被老百姓扒得七零八落,日军士气低落、兵力分散,轻易不敢下乡,有些日军开始调出浦东。日军近百个大小据点缩减到只有二三十个。小分队发展到200多人,下分两个主力中队和一个常备队,拥有机枪5挺、步枪和短枪200多支,根据形势发展,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决定重建“新四军浙东纵队浦东支队”,任命朱亚民为支队长,姜杰为政委。从此成为浦东地区一支有重要影响的抗日武装。

        四、第三次反“清乡”(1943年12月1日至1944年9月25日)

        浦东支队在南汇开展的反“清乡”打击行动,使敌人惊恐万状,调来了大批人马,在南汇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活动。浦东支队避实就虚,适时转移到奉贤北部的青村地区。这一带敌人据点密布、岗哨林立,从来没有遭到过抗日武装的打击,活动猖獗、气焰嚣张。浦东支队决定杀杀敌人的威风。队员们首先设计将宪兵队的密探周鹤侠击毙;接着依靠当地百姓的帮助,突袭镇上一家酒店,把正在大吃大喝的伪警长郑贵卿当众抓获;同时,又将死心塌地为日军宪兵效力的密探古家田击毙;还派出一支队伍到青村港的杨家滩布防,成功伏击和重创了经过这里的伪军船队……浦东支队打出的一连串的组合拳震动了青村地区,使敌人提心吊胆、坐立不安,龟缩在据点里,不敢贸然行动。从此,这一带就成为浦东支队的活动地区。北宋突围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浦东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敌人动用兵力1000多人,驻上海市区的日军也出动了,整整打了一个上午,据说黄浦江边都能听到枪炮声。这一仗新四军浦东支队打得顽强艰苦,伤亡较大。

        1944年3月中旬,浦东支队的三个中队150多人冒雨行进至奉贤县北宋宅休整,被密探朱志秀发现,报告了日军。日军从上海和浦东调动了1000多人兵力,从新场、大团、六灶、周浦、川沙、南桥等六个方向袭击我军。

        朱亚民部署部队分两路突围。翁阿坤中队先向东南方向转移,边打边突围,吸引敌人也向东南方向追击。由于天黑下雨,日军不熟悉地形,很快就找不到方向了。赵熊中队长则命令机枪手专对敌人尖兵射击,同时,部队向西北方向悄悄撤离。翁中队长率领的部队首先突出包围圈,到达奉贤东南的黄家长堰。此时失去追击方向的敌人和南汇、新场、周浦、大团等地的敌人相继赶来,咬住赵熊中队不放。危急中,赵熊再兵分两路,以小部队分散行动的方法,陆续突围出去。

        敌人没有遇到大部队,以为浦东支队主力还在北宋,继续转向北宋猛烈攻击,一时枪声密集、火光冲天。北宋突围战牺牲了20多位同志。有一名叫肖引根的战士,是奉贤青村港一带人,因大腿骨被打断,不幸被南桥日本宪兵司令部的一路日军捕获,关押在南桥司令部的大牢里,发着高烧,神志不清,两天后,被日军残酷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奉贤县人民为了纪念这次突围的成功,缅怀20多位死难烈士,在北宋村战场原址建立了北宋战斗烈士纪念碑,供人们瞻仰、悼念。

        1944年8月21日,朱亚民获悉周浦镇据点的日军,要配合南汇、新场据点的日军,从周浦出发到六灶,转向新场进行一次“清剿”,于是决定浦东支队队部加3个主力中队在日军必经之地朱家店打伏击。1944年8月21日,浦东支队驻扎在南汇朱家店以南的乡村里。侦察员获悉周浦日军要经过朱家店配合新场的日军进行“清剿”。朱亚民与参谋长张席珍研究决定:日军如果经过朱家店,就打个伏击;如果不经过这里,就不去动他。不久,日军到了六灶,朱亚民一方面派人动员当地的伪保长、伪镇长拖住日军在六灶吃中饭;另一方面带领干部察看地形、部署周密的伏击计划。下午1时多,47名日军在队长龟田带领下,进入了朱家店伏击圈。朱亚民一声令下,四面机枪齐射、各处地雷轰鸣,日军人仰马翻、仓促应战,战斗进行一小时,共歼灭日军34名,缴获掷弹筒1个、机枪2挺、九九式步枪10多支、其他枪支20多支,浦东支队仅牺牲和负伤各1名,获浙东游击纵队致电嘉奖。

        朱家店伏击战对敌人,特别是浦东的日军打击很大,因为他们进入浦东以来,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大的伤亡。因此,那些小据点的日军全部撤退到大据点,少数日军也不敢出来“清剿”、“巡乡”了。南汇、大团据点里有两个翻译逃跑,伪军处处向武工队打招呼,刘铁城部下主动找武工队表示“不再为敌”。民心大快,部队也有了新的发展。朱家店战斗也是敌人占领上海郊区以来,被武工队一次性消灭日军最多的伏击战,浙东区党委对这次伏击战评价很高,在《新浙东报》上专门作了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战斗被总参谋部军训部、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作为步兵连第一个优秀“进攻战例”写进教材。

        为了纪念朱家店伏击战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原战址建“朱家店伏击战胜利纪念碑”。

        从1942年9月至1944年9月,日伪的三次“清乡”行动宣告彻底破产,而浦东支队在反“清乡”中不断壮大。1944年11月,浦东支队已经有3个主力中队、2个地方支队、一个常备队,共300多人,改名为淞沪支队。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此时,淞沪支队已经拥有1500名指战员了,北撤后与五支队合编成为新四军一纵队三旅七团,后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军六十师一七八团。他们光辉的战斗业绩永远被上海人民铭记。

        上海反“清乡”斗争,有利于在人民群众中塑造中国共产党、新四军坚决抗日的形象;有利于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张;有利于上海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与巩固,让那些侵略者永远记住:欺侮中国人民决不会有好下场。

 

(作者单位: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