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回忆张志善司令员

大江南北 2022-07-11 10:21:00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忆新四军老战士、原中国核试验基地张志善司令员。
  张志善,1918年2月出生,山东省曹县人。他1938年5月入党,1938年10月参军入伍,先在冀鲁豫支队,后编入新四军,任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营长、参谋长、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至1953年赴越南任军事顾问,为师团顾问组组长;1953年赴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解放军商丘步兵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1958年至1984年任中国核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1984年离休。
  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毛主席、党中央毅然决定研制核武器、铸造中国的核盾牌。毛主席说:“原子弹就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1958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核试验靶场,任命张藴钰为靶场主任,并决定以河南商丘步兵学校机关为基础组建靶场机关,由该校政委常勇为靶场政委,副校长张志善为靶场副主任。
  1958年秋,张志善任靶场副主任、选场勘察大队大队长后,8月15日率队进驻敦煌。为了严守机密,除少数几位校领导外,其他人谁也不知道这次的任务是什么,目的地在哪,时间多长。工作一段时间后,为稳定官兵的情绪,鼓舞士气,经慎重考虑后,在敦煌一座新落成的电影院里,张志善站在舞台上,声音激动得有点颤抖:“同志们,经上级批准,大队党委让我给大家交个底,我们的任务是勘察建设我国原子弹、氢弹的试验靶场。”此次任务的神秘面纱揭开后,官兵们疑虑全消除,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干劲更足了。
  是年冬,张志善同靶场主任张蕴钰率队西出阳关,开赴罗布泊,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连续奔波了十天。时值严冬,寒风刺骨,眼前是千古死寂、千里荒原,只有海浪般连绵起伏的沙丘、寸草不生的砾漠、千姿百态的雅丹、冷清沉寂的古城废墟和触目惊心的白骨枯木。在风雪严寒中,人睡在单布帐篷里,起床时头发和被子都冻在了一起,但大家都很乐观。从冬到春勘察队踏遍了罗布泊大漠,查阅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反复比较,最后在方圆数百公里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选定了十万平方公里核试验禁区。1959年春,创业者穿越漫漫沙海,从罗布泊地区来到博斯腾湖畔。在基地建设中,迎着重重困难,核试验基地终于在大西北、大戈壁滩上站住脚、扎下根,像马兰花一样顽强生长、迎风开放。
  张志善司令员平易近人,是我们尊敬的老前辈老首长。当年,人们亲切地称他“张三号”——核试验基地的三号首长。1959年秋,核试验基地马兰第一个婴儿在荒原上的地窖里出生,机关干部所能收集到的只有十几个鸡蛋,他亲自捧着,送给了婴儿的母亲。第一次核试验准备期间,他为基地副司令员兼工程部长;实施期间,任试验委员会后勤部长,任务繁重,工作细致。他亲自给试验场区八千里徒步巡逻小分队布置任务,交待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案,特意嘱咐他们每人携带一顶草帽,要穿布鞋,戈壁滩胶鞋太闷脚。巡逻小分队在巡逻途中经历了种种惊险遭遇和生死考验后,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确保我国第一次核试验安全顺利进行付出了艰辛和汗水。
  1963年11月,张司令员到罗布泊试验场气象站,和战士们一起挖地窖,他说住地窖比住帐篷好,冬暖夏凉。地窖挖好了窗子没玻璃,风沙直往里灌。整个场区都没玻璃,他心疼地说,我记下了,等有了玻璃就一定先给你们送来。他对科技人员非常尊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常常和设计人员一起讨论、研究,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虚心向科技人员学习、请教。特别是对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的设计和施工,他都要到现场勘查,了解具体情况。除了工作上的支持,在生活上也很关心,见了面总会询问有什么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只要与他见过面的,他都能记住名字,还知道谁和谁是两口子,让大家深受感动,都说张司令员是我们的贴心人、好领导。
  经过艰苦奋斗,按照基地“工效高,质量好,安全节约”的施工要求,我们按期在红山山沟里建起了实验室、办公楼、宿舍楼、食堂、门诊部、服务社、澡堂等,具备了基本的科研工作和生活条件。1966年5月底,为贯彻上级关于排以上干部下连当兵一个月的精神,他到正在场区执行采石任务的连队当兵锻炼,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从连队驻地到采石场有1公里的路程,连队上、下班都是列队步行往返。团里给他派了小车,他婉言谢绝,坚持跟队走。当年,连队采石,是采用大锤钢钎打炮眼、装炸药、安雷管、导火索爆破,后分拣大小石堆放。任务繁重,非常辛苦,他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干了一个多月,直到下连锻炼结束。
  战争年代,张志善参加过东北的三下江南战役、辽沈战役等,在经历的百余次战斗中,发扬铁军精神,英勇顽强,身体多处负伤,荣获“战斗英雄奖章”,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从1958年创建基地,到1984年从基地司令员任上离休,张志善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颗氢弹和多次空爆、地下平洞核试验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在执行某次核试验任务时,他的眼睛被核爆炸闪光烧伤。
  张志善司令员功勋卓著、德高望重,而又甘愿隐姓埋名,为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不懈奋斗,是“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和作风的楷模。从铁军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革命精神相通,血脉相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马兰大组、原基地干部黄志方、励进、汪鸿鸾、赵春红、童学正、朱志文、邹长明同志为本文撰写提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