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三母千里军营探子

大江南北 2022-08-22 09:30:00

  今年清明节前夕,我有幸采访了回乡祭扫先人的肖仕秀、汤朝美、翁太来三位老战士。他们向我讲述了50多年前三位母亲千里军营探子的故事。

  1965年9月,江苏兴化顾庄的三位青年应征入伍。新兵连集训结束后,他们三人被分到了同一单位——蚌埠某高炮部队。尽管他们给家中写信说:“放心,不要挂念。”但谈何容易?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三位母亲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思儿之情,有一天,她们萌生了一起去部队看看的想法,以了解孩子们在部队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好好干。她们决定过了年就去。

  那年月生活条件差,交通极为不便,她们又从未出过远门,就连兴化县城也没去过,再说她们大字不识一个,说着方言土语,还缺少足够的盘缠。但是她们有一颗爱子之心,想方设法筹措路费和生活必需品,摸准了去部队的路线,其他的什么也不需要多考虑了。就这样,她们于1966年正月初十,各自怀揣十多块钱,背着棉被,挎着包袱,拎着干粮,从顾庄乘船去了兴化,然后转船到高港,在高港轮船码头候船室打开随身带去的棉被,三个人蜷在一起度过了远行的第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她们坐大轮船去镇江,又转船到了南京和芜湖。在芜湖,费了好大工夫打听清楚了要搭乘汽车去蚌埠。就这样,她们足足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到了蚌埠。路上,干粮吃完了,又没有多余的钱买食物,只得沿途乞讨。

  找到军营门口,站岗的战士很有礼貌地向她们敬礼,但示意她们走开。可她们怎会离开呢?战士见劝不走她们,就打电话向领导汇报,门口来了三个讨饭的大娘,领导指示给点干粮,劝其离开。她们在门口极力辩解,说是来找小伙(苏北里下河方言,意即儿子)的,一向机灵的翁母拿出了儿子的家信,站岗的战士方知她们要找的人是该部队新分来的战士。领导命令,将三位大娘请到部队招待所。

  下午,汤朝美所在连的连长知道了,亲自下厨房为三位大娘擀面条。这盛情令她们过意不去,一个劲儿表示感谢。连长赶忙摇手说:“不用客气,我们是老百姓的子弟兵,你们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这样做是应该的。”连长拉她们坐下用餐,告诉她们孩子们已适应了部队生活,不必为他们担心,并介绍三人的现状:汤朝美在后勤部战前排主要负责首长警卫,肖仕秀到了师卫生科,翁太来分在修理所维修火炮。汤朝美入伍三个月就入了党,并被任命为班长。至此,她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可以安心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出过操,三个儿子来到招待所,高兴地与母亲见了面,说了好多话。孩子们都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她们仨便悄悄摸去观察。看他们站岗、训练、学习。看到自己的孩子表现很好,三位大娘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三位大娘千里迢迢来军营探望儿子的事,迅即被师领导知道了。师领导非常重视,决定请三位大娘及三个战士过来见个面,了解一些情况。

  他们一行在连队干部带领下前往师部。到了那里,师领导热情接待了她们,跟她们拉家常,嘘寒问暖。三位母亲十分感动。当首长们问她们有什么要求时,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要求。能说会道的翁母代表三位母亲表态:“希望领导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多下达些任务磨练他们。孩子们既然来当兵,就得好好干,不能给家乡父老抹黑,要给家庭添光彩!”首长当即表示,会对他们严格要求,好好培养,请三位大娘放一百个心!她们又在部队里呆了几天,然后原路返回。

  三位战士在部队严格遵守纪律,勤学苦练,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多次受到嘉奖。在援越抗美战争中,汤朝美的头部枕骨被炸裂,仍然不下火线,荣立二等功,其他二位先后入党,荣立三等功。转业到地方后,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直至退休。如今三位古稀之年的老战士,分别在镇江、泰州、兴化三地过着幸福祥和的晚年生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