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谭震林在南陵

大江南北 2022-10-09 09:00:41



  当年,新四军第3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部驻防南陵时,创办抗日救亡干校、发展一批中共党员、收编土匪余子才、指挥马家园战斗的一桩桩往事,至今还在南陵县干部群众中传为美谈。

  创办抗日救亡干校

  1938年9月28日,谭震林奉命率领第3支队进驻南陵浦桥。为了培养抗日骨干力量,他指示政治部在浦桥创办了一期抗日救亡干校。干校的学习课程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民运工作的方法、政治常识等。没有专职教员,由干校校长张塵和3支队宣传科长陈光等人担任授课任务。谭副司令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干校,和学员谈心交心,讲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讲游击战和持久战,讲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时,他还来到干校学员课堂亲自给学员们讲课。首批经过培训的60多位学员,学习结业后,奔赴第一线,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

  同年12月,新四军3支队又奉命移防到南陵西北角上的沙滩脚,3支队政治部又根据谭副司令的指示办了抗日救亡干校,参加干校学习的学员70多人,又培养了一批抗日救亡的精英。

  发展一批中共党员

  谭副司令在浦桥期间,十分重视在农村基层发展中共党员的工作。他们在调查了解、熟悉情况、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注重从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中发现一批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办事认真、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秀分子,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三批发展了王兴友、汪盛才等16位同志加入了党组织。

  1939年3月,在谭副司令关注和支队民运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在南陵县八都河村(今为南陵县工山镇跃进村)成立了中共南四区委。在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八都河村的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和儿童团等组织纷纷建立起来,抗日救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抗战时期,八都河村被誉为“红色堡垒村”,闻名全县。

  收编土匪余子才

  3支队进驻浦桥不久,谭副司令听说浦东一带有一股土匪武装在活动,他指示司令部参谋到浦东一带侦察。通过调查摸底,了解到浦东一带确实有一股80多人的土匪武装在活动。为首者余子才,系安徽潜山县人,农民出身,读过几年私塾,家住在浦桥塘南余墩村。

  谭副司令听了汇报,认为余子才这股土匪武装是可以争取的,于是委派民运科长金贯一和副官处主任俞炳辉前往做余子才的工作。金、俞二人临行时,谭副司令又作了指示:一要向余子才等人阐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二要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三要开诚布公地讲清我军收编的目的;四要规劝他们只有弃暗投明才有前途。
金贯一、俞炳辉赶到塘南余墩村会见余子才。在交谈中,金、俞二人将谭副司令的指示作了传达,反复阐明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利害关系。谭副司令的指示和金、俞二人的坦诚谈话,使余子才的思想有了转变。又经过余子才的好友王兴友、汪中才等人的劝说,余子才同意接受改编为“南陵浦桥抗日游击队”。

  指挥马家园战斗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占了芜湖湾址后,便虎视眈眈地瞄准着南陵,想进一步侵占南陵,进而染指与南陵相邻的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当时,青弋江畔的南陵县马家园成了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陵的桥头堡。为了攻占南陵马家园,10月30日,驻湾址日军指挥部调集了1000多步兵,并配200多骑兵,分三路向马家园进犯。驻守在马家园一线的新四军3支队根据谭副司令的指示,决计避敌主力分散游击,伺机集中打击弱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马家园战斗从10月30日打响,到11月2日结束,历时4天,毙伤日军300余人,收复了马家园和红杨树等失地,迫使日军败退到湾址,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马家园战斗是新四军3支队进驻皖南的首战。这次首战的胜利,新四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了日军的优势装备,大长了新四军的威风,灭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皖南人民抗击日军的决心和信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