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杜宣与战地服务团筹建初期

大江南北 2022-11-16 09:00:00

  著名作家杜宣,很多人知道他是戏剧家、诗人、书法家、国际文化活动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革命家,是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文人。

  1937年11月底,杜宣应陈家康(时任博古的秘书)信函相约,由家乡九江乘船去武汉,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找到陈家康。

  在武汉,杜宣又找到吴晓邦,吴晓邦邀杜宣参加新成立的拓荒剧团,在那杜宣又遇见了韦布,两人是留日同学,韦布和杜宣在东京一道搞过戏剧演出。就在这时,杜宣忽然收到陈同生的纸条,说自己住在阳翰笙家,要“速谋一晤”。杜宣喜出望外,他一直想见陈同生。杜宣6月间回国时,听说陈关在南京监狱中,后来听说已出狱去延安了,想不到却在武汉见到了。见到陈同生,杜宣发现他比从前更瘦了,但精神还是那样焕发,语言还是那样犀利。他们谈了别后彼此情况,最后杜宣告诉他想去延安。陈同生却说,“延安不要去了,到新四军去。”还告诉他,党决定把南方的红军游击队集合起来,成立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李一氓任秘书长。李一氓曾和陈同生谈到打算找点知识青年来组织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杜宣说只要革命需要,去哪儿都一样。第二天,陈同生就约杜宣和李一氓见面。李对杜在东京搞的左翼文艺活动有所了解,要杜宣在武汉尽量多约一些文艺青年,并要杜宣次日找他的秘书王白丁(徐平羽)进一步细谈。当晚杜宣就将此事告诉吴晓邦、韦布,大家很是兴奋,决心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建团工作。不久,王白丁告诉他们,军部将移驻南昌,建议他们服务团要快点成立,最好能尽快找到一些能演戏、唱歌的青年。

  这之后,杜宣忙于找合适的人来参加服务团,他找了在武汉大学读书的秦昌康、在武昌上中学的妹妹桂冰吾,吴晓邦带来了学生沈光、韦布和新婚的夫人周敏。通过张光年的介绍,找来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毕业的李增援和黄若海。本来还想找人,但军部来电催快点去南昌,于是大家急忙赶赴南昌。

  军部驻扎在南昌市三眼井张勋公馆,这是一栋大洋房。洋房后面有一排中式平房,杜宣他们就住在这里。此时军部的人还未到齐,由副参谋长周子昆主持工作。政治部也未成立,杜宣的工作均向周子昆请示。周子昆与杜宣谈了服务团的工作范围,服务团除了演戏、唱歌、办墙报、写标语、出油印报外,还要做组织群众的工作,必要时做战场的救护工作。

  此时,大批难民、流亡学生、伤兵云集南昌,杜宣又先后吸收了南昌青年周志中、胡珍水等人参加,从武汉也陆续来了吴福海等人。

  1938年1月30日除夕晚上,服务团在军部举行第一次文艺晚会。开始时由周子昆代表军部讲话,晚会中吴晓邦表演的《义勇军进行曲》和《春天里来百花香》两出独舞,倾倒了全场的观众,因为与会人员多为老红军,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样式的舞蹈。周敏唱的《救国军歌》也博得了全场喝彩。吴福海表演了踢踏舞和口琴独奏。

  服务团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服装也五花八门,有的穿西装,有的穿长袍、旗袍,还有穿学生装。做慰劳伤兵和难民工作时,由于没有制服,集体出去穿得五花八门很不像样,所以大家一直很想穿军装。一天,周子昆告诉大家军装发下来了,穿上军装,就要有军人的样子,必须接受一些军事动作的训练。此后,大家每天早晨听号起床,跑步集中,接受操练训练。

  穿上军衣后,大家都很兴奋。发军装后又发了证章。当时司令部的证章是圆形深红底子,上半圆上有弧形排列的“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十个字。服务团的也是圆形,但为白色底子,上半圆上弧形排列“陆军新编第四军”,中间横列“战地服务团”几个字。臂章则是统一的:一个战士持枪冲锋,并有“抗敌”二字。

  有一天周子昆找杜宣到办公室,问他会不会摄影。杜说,一般可以,只是不精。周说,我们很多红军战士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现在要抓正规化军事训练,要拍些标准的军事动作的照片,发到各支队去参照。他让杜宣领钱去买一架相机和洗印照片的工具和药水。冲印照片没有暗房,杜宣和秦昌康就将一张方桌靠墙放,三面用黑布遮住作为暗房。白天漏光,不能使用,只有黑夜无光时才能开始工作。蹲在用黑布围得不通风、不透气的桌子底下冲胶卷、印照片,药水熏得人头昏目眩,最多半小时就要钻出来伸伸腰、透透气。
为了扩大影响,上级布置服务团准备一次公演。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地都充满了激动人心、誓死抗敌的悲壮情绪,一切艺术的内容都是为了团结抗日。最后选用了三个独幕剧,加上吴晓邦的两个舞蹈,作为第一次公演的节目。三个独幕剧,一个是李增援编剧、杜宣导演的《一家人》,是写军民合作共同抗日的。其他两个,一个是李增援导演,另一个由黄若海导演。韦布任舞台监督,服务团很多人在戏里担任了角色,幕后大家也都要做搬道具、搭布景的工作。演出地点是南昌市警察大礼堂,这是当年南昌最好的剧场了。这次演出是成功的,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军部几乎每个周末都开晚会,除了司令部的人外,还有一些和战地服务团有关系的救亡团体中的战友来参加。司令部首长和一般战士一样,被点了名的一律出场表演节目,什么也不会的也得出场出出洋相,惹得满堂大笑。当时军部上下很是融洽和谐。

  服务团人员不断从各方云集而来。从延安来了胡明等人,朱克靖也来了,丘东平、陈子鹄和《大公报》记者马骏、严玉华夫妇也来了,服务团差不多有了一百余人,三眼井的房子已经容纳不下了,于是服务团就搬到附近新租的民房中。

  服务团组织机构也建起来了,朱克靖任团长,胡明和杜宣任秘书,胡分管行政总务工作,杜分管宣传文艺工作。1938年5月底,整个司令部和服务团开始向皖南挺进。杜宣因组织安排,去了桂林、重庆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但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筹建的半年多时间,却是杜宣念念不忘、引以为荣的经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