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红色报人——记《浙西导报》总编辑吴梅

大江南北 2022-11-22 09:00:00

  吴梅,女,原名吴曼华,1914年12月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1935年9月参加革命,1940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吴梅7岁时因患腰脊骨结核病,未得到及时治疗,而终身残疾。18岁的她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求学,1935年夏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和“救国联合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6年初,根据党的指示,她从上海回到海宁,在《硖石商报》上创办妇女副刊“女声”和抗日副刊“抗敌”,组织歌咏队、妇女队、救护队等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1月,海宁沦陷前夕,她带领家乡一批爱国青年,到杭州、诸暨、绍兴、金华、建德、富阳、桐庐等地参加战地服务团。1938年2月,她在金华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要求去延安。中共地下党组织认为“浙江需要人”,动员她留下。她根据党组织的意见,回到已经沦陷的硖石,坚持在敌占区开展工作。通过好友陈才庸的父亲陈子祥,她找到了印刷所排字工人陆欣夫和李国庆,得知印刷所老板已逃跑,剩下一台印刷机和半副铅字。她决定到硖石乡下去办报,于是雇了一条小船,由陆欣夫、李国庆将印刷机、铅字藏在稻草和破烂之中,吴梅则装扮成“病人”,于半夜时分通过日军关卡。神态自若的吴梅,机灵地给岗哨递上一篮鸡蛋,岗哨抬抬手,船就顺利地过了关卡……最后把印刷机和铅字运到了海宁县与桐乡县交界处路仲镇郊的泥船浜农村。这里既无日军据点,又无国民党正规军,具有办报的良好环境。1938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七周年)在泥船浜庄庆生家,创办了抗日小报《啸报》,意在再也忍受不下去了,要起来吼叫了。参加办报的10余人,吴梅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报纸重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每天出版8开两版或4开四版,日发行量二三百份,多时500份。报纸出版后,很快在海宁、桐乡、平湖、崇德等地发行。《啸报》让沦陷区的民众在长夜中看到了一点“希望之光”。1938年冬,国民党绍兴专员公署的政工队来海宁、桐乡、崇德一带活动。《啸报》引起了政工队队长胡云翼的注意,意欲接管报纸。吴梅出面谈判,双方达成两项协议,一是《啸报》改名为《浙西导报》,宣传抗日宗旨不变;二是报社原有工作人员不变。胡云翼兼任社长,吴梅继续担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浙西导报社有合法的身份,有办报经费,更方便了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发行地区扩大到吴兴、武康、德清一带,甚至发行南京、上海、杭州、芜湖、镇江等地。1939年夏,由于日军频繁“扫荡”,报社迁移到崇德县洲泉镇郊蒋家浜。此处位于崇德与德清两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无敌人据点,抗日气氛浓厚。1939年冬,胡云翼调任浙西行署秘书长,浙西导报社随之划归浙西行署管辖,时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专门为《浙西导报》题写了报头,并呈请国民党中宣部登记,中华邮政特准挂号戳为新闻报纸。此后,《浙西导报》披上了“官办”的外衣,设施得到改善,发行范围进一步扩大。
吴梅经过一年多的办报实践,在错综复杂斗争中深切地体会到,光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而在组织上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不好报纸的。为此,1939年夏,吴梅一人专程前往浙江龙泉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那里,她找到了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好友陈才庸(硖石人,时任龙泉县民教馆副馆长)和张纪斐(硖石人,时任《龙泉快报》编辑),要求党组织派党员到浙西导报社工作,同时表达了自己要求加入共产党的愿望。1939年11月,吴梅得知好友张纪斐已到达天目山於潜天目书店工作,并参加了省政工第三大队,就向胡云翼提出,要张纪斐到浙西导报社工作。胡云翼同意了吴梅的要求,张纪斐于11月底到浙西导报社工作。1940年初,中共浙西特委为加强浙西导报社内党的力量,又选派中共地下党员陈才庸、余天民到浙西导报社工作。1940年2月中旬,省政工二队队部由吴兴双林迁到崇德洲泉,队长、中共特支书记姚旦和浙西导报社内的几名党员接上了组织关系,并指示他们:“这张报纸一定要争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报纸。”2月下旬,中共嘉(兴)崇(德)桐(乡)工委成立,姚旦任工委书记。3月,姚旦根据中共浙西特委指示,选派中共地下党员骆静婉到浙西导报社工作,成立了中共浙西导报社支部,陈才庸任支部书记,直属中共浙西特委领导,委托中共嘉崇桐工委代管。同月,陈才庸、张纪斐介绍吴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开展上层统战工作,中共浙西特委决定,吴梅由姚旦单线联系,不参加报社支部。1940年8月,中共浙西导报社特别支部成立,《浙西导报》完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份抗日报纸。

  “敌后宣传会议”期间,《浙西导报》刊登了延安召开讨汪(精卫)大会和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讲话的消息,引起到会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慌。会后,国民党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派张国祯到报社任社长,坐镇报社。不几天,日本侵略军“扫荡”,怕死的张国祯,竟一个人躲进了敌人的据点,“扫荡”过后张才回到报社。中共特支抓住这件事,派吴梅代表报社找贺扬灵交涉,要求撤换张的社长职务,贺扬灵无法否认,只得将张调走。同时,贺扬灵又威胁吴梅“我知道你被共产党利用,拿了国民党的钱,给共产党办事”,并气急败坏地要吴梅写一张保证陈才庸不是共产党员的保证书。吴梅一口答应,当场写道:“据我所知,陈才庸是抗日爱国的纯洁青年。”贺扬灵更加恼羞成怒,电令国民党崇德县县长钱万镒兼任浙西导报社社长。钱万镒接到电报后,要吴梅办理移交。吴梅对钱说:“这张报纸创办时,浙西行署没有出过一分钱,有账可查,机器、铅字都是凭私人关系从商人那里借来的,要归还。报社几年来前吃后空,欠了商人一笔债,也得还清。报社工作人员的去留如何?如果他们不干了,你如何出报?如要移交,恐怕只有‘浙西导报’这四个字。”吴梅一席话说得钱万镒无言以对。就这样,浙西导报社在中共特支的领导下,又一次地顶住了逆流,坚持了抗日、团结、进步的正确方向。

  1940年8月以后,浙西形势日益恶化,省政工二队被迫解散,姚旦被通缉。10月,《浙西导报》处境更加困难,办报经费亦无着落。经中共浙西特委批准,吴梅再次前往天目山找贺扬灵交涉,争取把报纸办下去。国民党崇德县县长钱万镒对浙西导报社怀恨在心,多次向浙西行署密告《浙西导报》是共产党的报纸,要浙西行署处置。贺扬灵亦已认定《浙西导报》是中共在浙西敌后游击区的一个据点,必须拔除。吴梅一到天目山,即遭软禁。1940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西导报》在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中被国民党崇德县政府强行查封,报社人员分别于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撤到天目山。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浙西特委指示吴梅、陈才庸、张纪斐三人成立中共特别支部,吴梅任书记,在天目山地区长期埋伏,坚持斗争。

  1941年秋天,贺扬灵布置民族日报社副社长郑小杰严密监视吴梅的行动,郑派一名女性助理编辑搬入吴梅宿舍,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吴梅随时随地有被捕的危险。不久,吴梅借口患脊椎骨炎,要求到上海治病,终于安全脱险,回到上海。1942年2月,她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辗转到了苏南解放区,被分配到中共太滆地委机关报《抗战报》任编辑。

  1942年12月,日本侵略军对太滆地区进行“清乡大扫荡”,吴梅被抓,关押在归美桥敌人的临时据点里。吴梅趁汉奸们酒醉烂熟之时,机灵地赤着双脚乘黑夜逃离据点,隐蔽在小夏塘一位姓郭的老乡家里。郭姓老乡帮吴梅找到了地下党联络站,使她安全回到了报社。在战火纷飞的艰险环境中,吴梅坚守在党的新闻工作岗位上,同敌人周旋于江南水网地带,完成党交给的特殊任务。1944年夏天,吴梅被调往《苏南报》任编辑,直到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10月,吴梅随新四军北撤到达苏北解放区,调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新华日报》编辑和新闻版、地方版主编。她1983年离职休养,1985年8月在上海逝世。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