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回忆在江淮印钞厂的日子

大江南北 2022-12-08 09:30:00

  1944年江淮印钞厂在林上庄建厂恢复生产后,厂里陆续把原来分散到各地打埋伏的工人找回来,1944至1945年间,分别从上海、苏中行署文工团和地方政府调来一批人员充实力量。

  我于1945年元月进厂,做钞票纸的收发工作。当时厂里有职工两百人左右,厂部下分设了凸版股、检票股、检号股。凸版股附属一个收发组,负责从白纸印成底纹、背面、正面的钞票半成品向凸版车间每台机器发送,印制中间又陆续收回晾干。凸版车间共有十几架圆盘机,工人用脚踩动机器运转,用手将一张张印钞纸,放进机器印刷,印好后立即取出来,把要印制的钞票纸放进去,不但动作要快,而且要放正,不得有一点倾斜。从白纸开始印底纹、正面、背面、号码和盖银行行长印章,要经过四道工序,才完成钞票完整的印刷。中间经过检票股检查,最后,由检号股切成一张张钞票,打包运送江淮银行总行。

  那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厂里的宿舍是就地取材修建的,墙用芦苇秆编织,屋顶用茅草覆盖。四面通风,地上潮湿得可踩出水来。芦苇秆编织后放在木桩上,铺上一些茅草就成了床。冬天满屋寒气逼人,每个人只有一身棉衣和一条两斤重的棉絮,同志们就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睡觉。最难过的还是夏天,蚊虫特别多,而且特别大,一叮皮肤起一个红疙瘩,又痛又痒。有时候成群的蚊虫向你进攻,一个巴掌打去就可以歼灭几个“敌人”。吃的是粗米、青菜、萝卜、藕等,一月半月难得吃上一次肉。一年给每人发两套土布单衣,操作机器的同志没有专门的工作服,汗渍加油渍,常常使他们的衣服变成油黑发亮的花衣裳。发的生活用品有牙刷、牙膏、毛巾、布鞋,下雨天就打光脚或穿草鞋。每月发很少的津贴——五角抗币,用来理发或买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但同志们从无怨言,一个个都很乐观,在紧张生产之余,开展唱歌、讲故事、说笑话等文娱活动,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愉悦。

  随着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根据地一天天扩大,每解放一处,当地百姓就不再用日寇的军用券和汪伪的储备券,江淮币(简称抗币)的流通量也日益增加。厂领导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报告当前大好革命形势,提出了要多出钞票、快出钞票的战斗口号。同志们一致表示要把机器当枪,把工厂当战场,同新四军战友们并肩干一场。本来是一天一班制生产,中午有休息时间,在你追我赶的情况下,早上还未吃早饭,工人同志就先到车间做开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午也有人不休息来加班,甚至晚上下班后,也有人不休息,自动加班,常常形成日夜不断的生产。收发组的同志们为了跟上紧张的生产节奏,除了吃饭和睡觉时间,全天都在工作间保证收发纸的供应。

  为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1945年初,印钞厂开始陆续迁到里下湖边的新舍,与苏北、中原等地印钞厂合并成立华中印钞厂。

  林上庄,这个芦苇荡的小岛,这块浸透过抗日战士——印钞工人汗水和鲜血的土地,在我一生的回顾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