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新闻中心

分享
新闻中心

柯老让我在宝山出了名

www.djnb.cn 2024-04-11 09:00:10

  编者按:本文作者朱俊祺,长期在上海宝山县(现为宝山区)从事农村工作,他为人正派,工作认真,作风深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又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被人们誉为农业专家、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在宝山先后担任过罗泾、横沙、罗南等公社的党委书记。他每到一地,就能把那里的农业生产搞上去。1985年,他在宝山县科委主任岗位上退休。2012年,在他90岁生日到来之际,熟悉他的韩光华等同志帮助他整理了一本《回忆录》,朴实无华地回顾了他感人的一生。现将其中的一段刊载于后,标题为本刊所加,文字稍作删改。

  在1960年至1963年的四年时间中,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加上当时苏联的逼债,上海郊县宝山罗泾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面对困难,我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组织召开了多次党委扩大会议,在会上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面临的困难,沉重地对到会的同志讲: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罗泾要上进还是要倒退?考验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关键时刻到了,我们要立下雄心壮志,明知征途有艰险,共产党员就越要向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会上,首先分析了罗泾当时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不利因素。有利的是:一、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二、有罗泾17个大队支部的核心力量;三、罗泾广大百姓有着勤劳朴素的优良传统。不利的是:一、罗泾地处上海北大门,交通极不方便;二、公社范围内较好的企业单位少得可怜;三、最主要的是日寇侵华时给罗泾人民留下的创伤至今还未愈合。主要的原因找到了,那就是要面对现实,对症下药,立竿见影,解决问题。我们公社党委的一班人要以身作则,走出公社的办公室,深入到罗泾的157个生产队中去,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深入基层,树典型、带中间、帮落后。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罗泾有了一些起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公社的17个大队中如新陆、海星、川沙、三桥等大队,粮棉的产量都上去了。罗泾的157个生产队的老百姓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俗话讲:“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罗泾公社多次被上海市评为粮棉高产先进标兵。

  记得在1960年3月中旬的某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同志率领随行人员到我们宝山来视察工作。他先来到了刘行、顾村两个公社,亲眼目睹老百姓在公社办公室门口向干部理论着,都说自己家中没有粮食,吃稀饭,肚子填不饱等等。柯老见此情景觉得很为难,就不动声色地离开。然后,柯老来到了我们罗泾,首先来到了肖泾、陈行村进行了明察暗访,然后查看了新川沙路周围群众的家。当时两个村的百姓当着柯老的面讲:我们现在不吃稀饭了,每家每户都吃上了干饭,家中的麻袋里装满了自己种出来的稻谷……柯老跑到四户农民家中的厨房间,打开锅盖,果然看到热气腾腾的大米饭,上面还有炖蛋糊,台子上还放着新鲜鱼和青菜。见此情景,柯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来,柯老来到罗泾公社党委办公室,一进门就问值班的同志:我要找你们公社党委书记。值班同志讲:我们的书记下生产队参加劳动去了。公社广播室当即广播:请公社党委书记朱俊祺同志听到广播后,立即回公社办公室,市领导要找你了解情况……当时,我正在明星大队金汤生产队同群众一起做早稻秧田,听到广播以后,连鞋子都顾不上穿,披着我多年穿的一件破棉衣,头戴一顶破草帽,直奔公社办公室,来到柯老的面前。我对柯老讲:敬爱的市领导,我就是罗泾公社党委书记朱俊祺。柯老将我上下打量了一番后说,你就是我要找的党委书记吗?周围的干部群众讲:他就是你要找的公社党委书记朱俊祺同志。柯老见我赤着脚,穿了一件破棉衣,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流下了热泪。柯老伸出又粗又大的手在我的右肩上拍了两下:朱俊祺,你是国家的宝呀!你一定要注意身体,你的身体千万不能搞垮。如果你倒下了,罗泾人民就没有饭吃。

  我向柯老汇报了罗泾的情况:“罗泾是处在太宝嘉(指太仓、宝山、嘉定)三县交界处,东临长江,地理位置较优越。罗泾人民目前最大心愿要紧跟党,听党的话,把粮棉搞上去,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罗泾人民爱恨分明,回忆1937年日寇侵华给我们罗泾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段历史不能忘!不能忘!永远不能忘!”柯老听着汇报,有时风趣插话表示赞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临走时,他又握住了我的手,再三叮嘱我,身体要多加保重。一名普通的公社书记,受到了领导人如此关怀,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啊!
柯老当天回到了市里,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拨通了宝山县委书记刘龙江的电话,要宝山全县各公社的党委书记向罗泾的朱俊祺同志学习。从此,我在宝山地区出了名。柯老指示宝山县委刘龙江书记,要叫顾村、刘行两个公社党委书记写出深刻的检查来,看他们的态度再作处理。

  后来柯老将这个情况详细地介绍给市委书记陈丕显,陈书记听了柯老的介绍也很感动。后来日子长了,陈书记对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每次上海召开农村工作会议,陈书记总要派车到罗泾将我接到上海市委办公室。陈书记平易近人,看到我问长问短,胜似亲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