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财经

分享

海通策略荀玉根:海外信任危机 中概股何去何从?

股市荀策 2020-04-15 09:18:09

  中概股远渡海外源于国内融资受限。目前选择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接近1500家,其中不乏TMT领域中的龙头公司。为何这些优质国内企业选择放弃A股市场,背井离乡转投海外上市?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上市审核制度标准方面,过去境外相比A股更为灵活。根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我国主板(含中小板)新股发行要求企业在上市前必须连续3年盈利,并且累计净利润需要超过3000万,创业板新股发行要求企业在上市前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1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整体上,我国IPO发行制度的财务标准较为严苛,而海外成熟市场则更为灵活。以纽交所为例,1999年以前,纽交所上市标准也同样侧重盈利指标,要求企业连续三年盈利,且累计调整后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美元。1999年纽交所调整了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只要企业满足市值不低于10亿美元,年收入不低于2.5亿美元的条件即可上市。2008年纽交所进一步放松上市标准,允许市值不低于1.5亿美元、总资产不低于7500万美元的企业上市,即企业只要资产规模较大、质量高且有盈利潜力,即使短期没有产生收入也可以上市。A股发行制度中严苛的财务标准并未有效筛选出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在这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期成长起来的BATJ类公司均远赴海外上市而无缘A股。这是因为处在成长期的新兴行业公司往往业绩不如意,比如2012年上市的京东在2011年亏损13亿元,从而这些企业当时较难符合国内发行制度的标准。在国内融资难的情况下,这些BATJ类公司远赴海外上市。随着这些行业步入成熟期,企业营收和市场份额稳定下来,盈利能力开始好转,并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而A股市场则与这些企业失之交臂。

  资本市场结构方面,过去境外相比A股更为多元化。早在1995年中国通过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允许注册于境外的基金投资于国内的产业。当时正值中国IT业和互联网新兴企业的初创发展阶段,而市场上主要的股权资金投资方大部分是美元基金。所以从BATJ到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些互联网大型公司,那些已经在境外完成上市的许多公司大部分是在当时由美元基金培养起来的。而美元基金当时的投资、退出策略基本是采用境外退出的方案,通过给中概股企业搭建VIE、红筹的结构,方便外资进入其股权体系,再利用美国分工明确的多层次交易市场实现企业初创到最终上市的退出模式。美国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资金和股权交易需求,保证了退出渠道的多样性,促使国内一批新兴企业选择远赴海外上市。反观国内,中国支持经济发展的股权融资形式主要包括在上市前为企业提供资金的私募股权基金,专注服务于创新型小微企业融资与股权转让的新三板系统以及服务创新型大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系统。从中国PE、VC等风险投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风险投资资金过去一直供给不足,并且没有与之匹配的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进入和退出壁垒均较高,制约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国内初创企业往往存在着前期固定成本极高,后期边际成本低而且未来不确定性高、风险大的问题,当面临资金困境时为求便捷往往选择转投海外。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