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魔都格调

分享

画民间版老房子地图,寻“老房子里的故事”

东方网 2018-08-02 09:57:11

  吴飞鹏(左一)和老房子爱好者在讲座上。

  7月20日9时20分,桃江路上一幢历史保护建筑里,7名老房子爱好者聚在一起,准备召开上海老房子俱乐部成立一个多月来的第一次理事会,盘点这忙碌的一个月。

  这7名老房子爱好者都颇有来头:有人称“活地图”的上海石库门专家娄承浩;有长期专注于老房子摄影的博主“高参88”;有会拍照也会写的老房子爱好者老寿,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开了个“老寿带你弄堂游”的专栏……

  这几名资深老房子爱好者,是成立了一个多月的上海老房子俱乐部的部分理事会成员。今年56岁的吴飞鹏,则是这个俱乐部的发起者。正是他,凭着一己之力在三年时间里用双脚走遍上海大街小巷,为上海的5000余幢老房子画出民间版老房子地图。现在,这幅地图仍在不断更新中。

  谈及现在忙的事情,六年前曾是一家外资银行管理人员的吴飞鹏颇有感触:“当时生了一场大病,心脏装了两根支架。经历了生死,觉得应该为喜欢的事情投入更多,于是决定辞职,专门研究一直就很有兴趣的老房子。”

  童年经历使他钟爱老房子

  他明白老房子对于他不仅意味着童年的种种乐趣,里面曾居住过的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值得追寻。

  自从上海老房子俱乐部成立,身为理事长的吴飞鹏日程就排得满满当当。这次在桃江路7号召开的会议,也是为了和理事会成员一起商讨接下去的几件大事:讲座频率如何安排,新申请加入理事会的成员是否可以接纳,俱乐部的年度活动如何操办,怎样才能让俱乐部持久地保持活跃度等。

  虽然忙到脚不沾地,吴飞鹏却乐在其中。除了老房子俱乐部的事务,他手头正在忙的还有好几件大事:继续画好民间版的上海老房子地图;写一本有关中国建筑师的书;让更多人喜欢老房子,加入到保护老房子的行列,留住城市的一段历史。

  吴飞鹏对老房子的情结,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6岁以前,吴飞鹏一家6口住在北京西路、泰兴路一处三层楼老洋房里。古朴的木质老楼梯、高高的护墙板、西洋风格的壁炉,是那幢老房子留给他的最深印象。与老房子直接关联的,还有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更不用提近在咫尺的各种美食:石门二路上的炒面大王,南京西路上的凯司令蛋糕,还有一家叫“友联”的店里好吃的生煎,都让吴飞鹏念念不忘。

  然而这样的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被打破。吴飞鹏一家1967年搬进普陀区一处工人新村,尽管当时入住的是工人新村50多平方米的最大房型,但氛围和环境的改变对于年幼的吴飞鹏来说仍有些失落。

  “新村里的孩子更淳朴,看重友谊,也更顽皮。”吴飞鹏说,他在新村附近上了两年小学,很快适应了新生活,但仍然十分想念曾经的家。为此,当时只有五六岁的他,多次独自一人沿着江宁路暴走回到北京西路泰兴路附近去看曾经的老房子,周围的大人们都为此感叹。从那时起,吴飞鹏幼小的心灵已播下热爱老房子的种子,只是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979年,吴飞鹏一家终于搬回老房子。失而复得的老房子已变得又旧又破,整幢房子也被分隔开来,住进许多户人家,吴飞鹏和家人住进其中的一间。老房子不再是原来的样貌,吴飞鹏却十分珍视重回旧居的时光。这时的他正在读高中,已经明白老房子对于他不仅仅意味着童年的种种乐趣,还有许多情感的投入。老房子里曾居住过的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值得追寻的记忆。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许多人从外地的农村来,一路打拼起家,上海滩的水泥大王、桐油大王、电器大王等都曾住进过这些老房子里,他们都是很不简单的人物。”有感于此,吴飞鹏尝试着向当时家里年纪最长的81岁老外婆了解一些有关自己家族的历史:我们家什么时候来的上海?怎样的机缘让我们住进现在这幢房子?然而,当时经历了诸多生活变故的外婆,已经不太愿意向吴飞鹏讲述家族的旧事了。

  痛惜身边老房子“被毁容”

  洋房重新装修变得很现代,却一点味道也没有了。这些明明是艺术品的老房子,为什么不能被好好保护呢?

  搬离旧居十多年后,吴飞鹏再次与老房子告别。上世纪80年代末,吴飞鹏去澳洲留学,挥别了老房子。1990年,吴飞鹏从澳洲留学归来,回到上海后,他发现自己更加热爱身边这座城市和老房子里熟悉的氛围。每一次离开后重新归来,都令吴飞鹏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老房子不可割舍的情结。

  留学归来后,吴飞鹏就职的金融企业办公室设在一幢两层花园洋房里,这是一座建于1919年的洋房。吴飞鹏的办公桌正对着窗户,窗下是很漂亮的地中海式大阳台。阳台是圆弧形的,所有的栏杆扶手都是宝瓶状,上面雕刻着非常精细的花纹。地面是马赛克的地砖,一小块一小块拼起来的图纹非常漂亮。

  没想到,公司对洋房重新装修时,直接将马赛克地砖拆除,换成一块一块的大地砖。大地砖虽然很光亮、很现代,却一点味道也没有了。阳台的栏杆拆不掉就保留了下来,却加上了全封闭的塑钢门窗。这样一来,冬天室内变得温暖,但也因此看不到花园的景色,人和自然的亲近感彻底消失了。吴飞鹏当时就在想,那么漂亮的建筑,怎么会被整理得那么难看?这些明明是艺术品的老房子,为什么不能被好好保护?

  他开始琢磨着写写上海老房子的故事,唤起更多人对老房子的关注和保护。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和吴飞鹏外婆同辈的老人,很多已不在人世,许多有关老房子的记忆也随之而去,无从追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