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 www.online.sh.cn

热透社

分享
热透社

一条苏州河 一个新世界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5-27 06:25:12

  4月22日,首届“半马苏河”半程马拉松赛鸣枪起跑。新华社记者辛梦晨摄

  传承红色记忆 澎湃产业活力

  上海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天上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城里匪特猖獗,流民遍地,盗抢高发,物价飞涨,加上国民党败逃前大规模掠夺和劫运,当时上海煤存量只够用一个星期,棉花和粮食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了,全市私营工厂,开工户数只占1/4……面对“共产党军事一百分,经济上零分”的叫嚣,上海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打赢了一场“经济战线的淮海战役”。

  中国共产党,不仅可以建设一个新世界,而且可以建设得很好。苏州河沿岸的产业迭变,就是一个缩影。

  这里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第一家棉纺织厂、第一家硫酸厂、第一家机器生产调味品厂等均诞生于此;20世纪30年代,上海72家大型纺织厂中,有38家集聚在苏州河两岸。然而,民族工业的繁盛没有改变广大工人艰辛困顿的生活境遇,许多人挣扎在赤贫线上,苏州河畔由此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见证了党领导下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

  上海解放后,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在经济建设及对工商业的处理上遵循“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16字方针,使上海民营经济在历经战火后走向复苏和新生。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苏州河畔的工业企业继续稳步发展,大批企业从实际需要出发,革新工艺、模具,制造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生产流水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创造出众多驰名全国的名牌产品,如“白象牌”电池、“永字牌”热水袋、“华生牌”电扇、“佛手牌”味精等。民生产业的蓬勃和繁荣,夯实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石。

  奔腾不息的苏州河,工业文明绵延接续,产业活力始终澎湃。随着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和苏州河水环境治理的推进,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走出了一条新兴产业争相集聚、特色园区凸显魅力、创新企业茁壮成长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路,苏河水岸从“工业锈带”变为生机勃勃的“发展秀带”。

  苏州河畔的长风生态商务区内,合众新能源汽车(哪吒汽车)新租用的3万多平方米办公楼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置身于此,能看到苏州河蜿蜒流淌,游船不时经过,两岸芳草萋萋。“除了区位优势、周边配套,宜人的办公环境也是吸引我们来此‘安家’的重要因素。”合众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说。

  长风生态商务区正是由老工业区转型而来,昔日喧闹嘈杂的连片厂房如今已是沿河2.7公里、宽80米到130米的“绿色长廊”,超过2000亩的公共绿地面积,为上海中心城区罕见。目前,园区已集聚金融、商贸、会展、文化、科技服务等上千家现代服务业企业,拥有各类金融行业、科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数千人。据统计,近十年来,长风生态商务区累计实现税收约435亿元。其中,房地产税收占比从65%下降到30%,产业税收占比则从不足35%增长到70%。

  与产业变迁同步,那些承载了历史记忆的老厂房经过改造,以文化地标和创意产业载体的形式存在于园区内。其中,火柴厂、味精厂等工厂旧址得以系统保护,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游艇游船馆等文化设施陆续建成。“滨水工业遗产是特殊的城市空间,把一幢幢充满年代感的老建筑‘更新换代’,重拾珍贵历史,能够让苏州河畔的百年工业文明被凝固、留存,在新时代激发更多共鸣。”上海市普陀区区委书记姜冬冬说。

  空中俯瞰苏州河穿城而过(2023年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